發布時間:2018-04-08 07:41:44 農(nong) 業(ye) 食品分會(hui)

從(cong) 2005年開始到如今,中國所謂的生鮮電商模式,歸結起來竟然有五十種之多。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然而確確實實就有這麽(me) 多。
本文做了一個(ge) 梳理,萬(wan) 字長文,你怎麽(me) 看!
一、采購式生鮮電商
所謂采購式生鮮電商,顧名思義(yi) 就是所售生鮮商品是通過(采購員、買(mai) 手)采購獲得的。
同時,采購式生鮮電商,除非你有獨自的產(chan) 品,或者能證明比商超的安全。否則,拚價(jia) 格、拚時效、拚新鮮...成功的可能性基本是不存在的。
二、店商式生鮮電商
所謂店商式生鮮電商,就是用生鮮實體(ti) 店的經營方式來做所謂的生鮮電商。
三、包裝(炒作)式生鮮電商
所謂包裝(炒作)式生鮮電商,是指通過包裝(炒作)名人、名地、名資源,甚至包裝(炒作)某一所售產(chan) 品來獲得營收增量的生鮮電商。
這類生鮮電商,一時輝煌所帶來的,是群起的效仿、群起的資源爭(zheng) 奪,以及群起的資源泛濫(魚目混珠、魚龍混雜,以及原始品牌的粗製亂(luan) “造”、盲目發展)。等到顧客真實體(ti) 驗出來以後,降溫也就在所難免。於(yu) 是乎,下一炒作就再也激不起人們(men) 的興(xing) 趣了。結局就是:不死不活。苟延殘喘。這種靠包裝(炒作),玩情懷、玩勵誌、玩悲情...的方式做生鮮,能成功做大,豈不是把客戶當傻子玩。
四、平台式生鮮電商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建個(ge) 網站簡單至極。由此,各種電商平台泛濫,加上已有的電商平台。特別是有引流的大平台。就想把有生鮮資源的招到平台來經營(收服務費。比如傭(yong) 金、廣告費、運費、代運營費….與(yu) 完成交易相關(guan) 的各種服務)。
五、舶來式生鮮電商
隨著中國社會(hui) 一大部分人的收入的提高,人們(men) 對跨境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一點從(cong) 貿易增長不難看出)。而隨著生活消費指數的不斷加大,人們(men) 對跨境生鮮產(chan) 品需求自然也在急劇增長。特別是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的不盡人意。舶來式生鮮電商(或綜合附帶)也就應運而生。
六、物流(快遞)式生鮮電商
許多生鮮電商的行業(ye) 入局者,因為(wei) 物流(特別是快遞)費用過高,以及野蠻裝卸、延時送達等,而過分誇大物流(特別是快遞)在生鮮電商經營中所起到的作用,而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憑借對物流的了解或掌控,也想在生鮮電商這分一杯羹。因此,也就有了快遞式生鮮電商。
這種生鮮電商,經營上與(yu) 采購式電商沒有任何區別,即使快遞再快,也同樣不能成功做大。因為(wei) ,無論何種商品,顧客更關(guan) 心的還是產(chan) 品,其次才是服務,如果對產(chan) 品不感興(xing) 趣,顧客會(hui) 因為(wei) 你的服務(一秒鍾送到)而購買(mai) 產(chan) 品嗎?
七、農(nong) 場資源式生鮮電商
所謂農(nong) 場資源式生鮮電商,就是具有農(nong) 場資源或者建立農(nong) 場資源的生鮮電商。這一方麵是因為(wei) 一些農(nong) 業(ye) 企業(ye) 要出售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而玩的互聯網+,另一方麵,是出於(yu) 對采購式生鮮產(chan) 品的征信力的不信任。妄圖在源頭上取得消費者的認同。
然而,中國社會(hui) 誠信指數,在很多人眼裏是幾乎為(wei) 零的,加上許多大型企業(ye) 公開撒謊,偷換概念、模糊概念。比如某企業(ye) 的所謂有機牛奶,實際上根本就不是有機的(因為(wei) 有機奶牛,產(chan) 奶也是需要有機飼糧的,僅(jin) 僅(jin) 吃草產(chan) 奶,虧(kui) 他們(men) 想得出,而奶牛都是圈養(yang) 的,再大的草場也是吃不到螞蚱的)。因此,沒有公開透明的源頭信息。讓人們(men) 毫無懷疑的購買(mai) 高價(jia) 的生鮮產(chan) 品,就算有八百個(ge) 農(nong) 場,也是行不通的(某企業(ye) 幾百億(yi) 投資,實體(ti) 店都經營凋敝,還談什麽(me) 電商)。
八、冠“土”式生鮮電商
上世紀中葉,由於(yu) 多種原因造成的物質匱乏。許多生鮮產(chan) 品人們(men) 一年也吃不到幾次,加上副食品短缺、主糧的不足量供應。那時的人們(men) ,吃什麽(me) 都“香”。因此,傳(chuan) 統的種養(yang) 方式所生產(chan) 的農(nong) 產(chan) 品。人們(men) 是無比懷念。由此,農(nong) 產(chan) 品冠“土”而形成的生鮮電商就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什麽(me) 散養(yang) (跑山、走地、樹棲)、什麽(me) 自然農(nong) 法...總之與(yu) 現代種養(yang) 沒有關(guan) 係的,統統搬出來。利用人們(men) 的懷舊心理、甚至下意識,而高價(jia) 叫賣。
然而,物質極大豐(feng) 富的今天,不要說絕大多數都在造假,就算完全按照上世紀的方式生產(chan) ,人們(men) 再也找不到從(cong) 前的感覺。因此,從(cong) 懷疑到拒絕也就很自然了。
九、冠“鮮”式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的投資過熱,許多食品類電商也就想沾點光。紛紛打出生鮮電商的旗號,甚至也要來個(ge) 生鮮全品類。特別是餐飲企業(ye) ,也掛起了生鮮電商的牌子。
然而,生鮮與(yu) 送餐之類畢竟是兩(liang) 個(ge) 概念,這種同城的服務,不過是快捷方便。與(yu) 生鮮的長鏈怎可同日而語。以為(wei) 冠個(ge) 生鮮的名頭,就成了生鮮電商,有點太想當然。而這種靠快(30分鍾送達)賣服務的方式,也叫什麽(me) 生鮮電商嗎?
十、特產(chan) 式生鮮電商
由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曆史悠久,形成了很多地域性名優(you) 特產(chan) 。特別是封建時代的貢品等,很多人就想到借此來做生鮮。
然而,單一的品種、季節的限製,做大以至於(yu) 成功,簡直是太難了。而且,土地的不能集中,經營權的不確定(瓜分殆盡),加上魚目混珠、假貨泛濫等,都決(jue) 定特產(chan) 式生鮮電商走不遠。生鮮電商靠特產(chan) ,不比農(nong) 民強多少。
十一、特色式生鮮電商
中國之幅員遼闊,加上千百萬(wan) 農(nong) 民的辛勤勞做,形成了很多優(you) 異的地域特色。生鮮人便盯上了那些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或者特色地區的農(nong) 產(chan) 品(其農(nong) 產(chan) 品並不獨特)。
然而,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之收購,隨著產(chan) 品的熱銷,違約、坐地起價(jia) ,也很難長久下去。所以,這種生鮮若是較大投入,很可能是為(wei) 人作嫁,得不償(chang) 失的。於(yu) 是乎,有人就在源頭開始了掌控。然而,單一產(chan) 品,產(chan) 量之有限,造假就在所難免,不知道遼寧大米很多都運去了黑龍江五常?這種生鮮電商,是很難做大的(信任建立不牢固)。
十二、單品式生鮮電商
褚橙的成功,許多人認為(wei) 單品可以突出重圍。於(yu) 是乎,有人便希望一個(ge) 一個(ge) 去做單品,然後慢慢形成自己的品牌。
可是,他們(men) 忘了,農(nong) 產(chan) 品有近300個(ge) 品係,少說幾十萬(wan) 種商品,單品要想成就較大的生鮮電商,不用誰說,都知道沒這可能性。就好比聯想的火龍果、榴蓮,賺1億(yi) (真假不知)之後,就成了“藍莓”(濫莓)。
十三、單品類式生鮮電商
水果、海鮮、雜糧、堅果等等,有人希望做單品類。而三隻鬆鼠的成功,大大堅定了這些人的信心。
而實際上,雜糧、堅果這種單品類,根本就算不得生鮮電商。試想一下,低溫冷庫,存上幾年都不改變(我沒試過)、甚至幾十年也不過時的東(dong) 西。怎麽(me) 能算是生鮮電商。如果說這種模式能做生鮮,鬆鼠老爹還不抓緊增項,豈不怪哉?而那些作為(wei) 生鮮的的單品類,就算同城配送,價(jia) 格也堪比點餐(好的送餐員月薪過萬(wan) ),試想一下,這樣的生鮮電商能做到上市(什麽(me) 坑都得跳),那需要資本不斷地燒錢(最後賺股民的錢)。而易果這老牌生鮮,十幾年融資不斷,也還是不能盈利,還不說明問題嗎。
十四、概念式生鮮電商
資本的進入,許多生鮮電商依靠所謂高質量的產(chan) 品低價(jia) 銷售占領市場,這種通過高買(mai) 低賣炒概念的方式。其巨大的虧(kui) 損則依靠融資支撐資金鏈,一旦迅速占領市場之後,就抓緊上市套現。然而,如果資金鏈斷了,這種生鮮電商就完蛋了。而資本數以億(yi) 計的投資,也就打了水漂了。
十五、融資式生鮮電商
很多人對生鮮是外行的。可是,由於(yu) 其人脈或者其他什麽(me) 原因有融資渠道,於(yu) 是乎,就弄個(ge) 什麽(me) 生鮮經營的概念,融資做起了生鮮。特別要說的,許多資本投資隻看人(熟人、校友、裙黨(dang) )反正資本又不差那幾千萬(wan) 。然而,左試右試,摸著石頭過河,最終不了了之。
而這幾乎是所有采購生鮮電商的通病(包括恒大)。簡單說,一個(ge) 羊也是趕,兩(liang) 個(ge) 羊也是放。之於(yu) 這類生鮮電商,有一搭無一搭。走多遠也就很清楚了。而融到資就發財了,融不到資也不搭啥,實際上,為(wei) 什麽(me) 中國40000家生鮮電商無一盈利,還有那麽(me) 多人拚命往裏跳呢?都是“融資(或上市)=發財”鬧的。弄個(ge) 域名,拍點照片,布置布置,寫(xie) 點標簽就成了。
可萬(wan) 萬(wan) 沒想到,客戶很難搞,而產(chan) 品更難搞。人浮於(yu) 事,幹活的不多,管事的不少(分門別類),融點資、收點預付款,還不夠人吃馬嚼的。於(yu) 是乎背債(zhai) 跑路,破產(chan) 黃鋪。教訓多去了。而我們(men) 也提到過,而實際情形更糟糕。有人說:大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B2B的項目,有一個(ge) 輸家和N個(ge) 贏家。贏家有:賣家、買(mai) 家、創始人、員工、倉(cang) 庫租賃商、車輛銷售商、物流服務商、谘詢公司、廣告公司、軟件開發商等等。輸家:VC(精確的講是背後的投資人)這話真的沒錯。所以,投資農(nong) 業(ye) 或者生鮮的,睜開眼睛,別錢多人傻。
十六、上線式生鮮電商
互聯網時代,好多人以為(wei) 商品上線就能大賣或者必須上線(占位),於(yu) 是乎,許多傳(chuan) 統企業(ye) 砸錢做起了網上銷售平台。然而,幾百萬(wan) 投進去(對於(yu) 靠忽悠的電商平台來說,幾百萬(wan) 不過九牛一毛),一旦效果不好,老板就會(hui) 迅速把團隊解散。而生鮮來說,這樣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十七、招募式生鮮電商
許多有點銷售能力(有目標客戶或者電商平台)或者懂點營銷的人,希望通過對生鮮資源的招募,形成多品而做成生鮮電商。
可這種招募的資源,產(chan) 品良莠不齊不說,關(guan) 鍵是各懷心事,甚至各懷鬼胎,一方麵想要抱團取暖,但又不想付費(會(hui) 費)。另一方麵,互相傾(qing) 軋,小算盤打得劈裏啪啦。這種烏(wu) 合之眾(zhong) 。最終還是做不大。
十八、涉農(nong) 式生鮮電商
許多涉農(nong) 企業(ye) (屠宰、加工、服務等等),自身就在做涉農(nong) 產(chan) 品的大批量銷售,隻不過品種單一(比如豬肉)。而做互聯網+,很自然就說“是做生鮮”。而實際情形則是,網站就是為(wei) 了賣其產(chan) 品。至於(yu) 其它生鮮,根本就不關(guan) 注。就像萬(wan) 達做電商,隻是希望網站能賣樓、賣票、為(wei) 萬(wan) 達廣場引流。就沒想過電商平台自身如何盈利。
十九、縣域式生鮮電商
2015年1月,成縣被阿裏巴巴集團列為(wei) 農(nong) 村淘寶千縣萬(wan) 村計劃西北首個(ge) 試點縣(阿裏的目的是招募淘寶用戶),由此成縣電商火爆(2015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3.7億(yi) )推動國家政策性撥款扶持縣域電商。然而,對於(yu) 沒有產(chan) 品可賣的農(nong) 民來說(普通農(nong) 產(chan) 品根本不適合走生鮮電商這個(ge) 渠道),沒米下鍋,鍋再漂亮也沒有用。因此,國家的大量補貼,就變成了空置的電商產(chan) 業(ye) 園(很好的機會(hui) )。
二十、延伸式生鮮電商
品牌延伸,許多企業(ye) 就盯上了生鮮。然而,絕大多數不過是為(wei) 了忽悠公眾(zhong) (賺眼球、護股價(jia) ...),有的三年五年沒有產(chan) 品,有的找個(ge) 個(ge) 體(ti) ,不過賣點米麵。而三流媒體(ti) 的熱捧,卻鬧得沸沸揚揚。有的成立個(ge) 什麽(me) 農(nong) 業(ye) 事業(ye) 部,卻是擺個(ge) 空架子。
二十一、渠道式生鮮電商
傳(chuan) 統的生鮮配送(食堂、餐館、酒店),就有人向生鮮電商發展,以為(wei) 做大就能形成一統江湖的局麵。孰不知,這種靠關(guan) 係或者廉價(jia) 得來的渠道,有許多局限。而且,不上線還好,上線反而更麻煩(一次配送,變成多次配送)。
二十二、認購式生鮮電商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guan) 注度的不斷提升,對生鮮產(chan) 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就不斷下降。由此,一種基於(yu) 互聯網平台的認養(yang) 農(nong) 業(ye) 得到業(ye) 界以及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屬於(yu) 玩生鮮。特別小眾(zhong) 的東(dong) 西。而且玩過一次,基本就沒了新鮮感。
二十三、對接社區式生鮮電商
所謂對接社區式生鮮電商,即農(nong) 產(chan) 品與(yu) 社區直接對接,居民需要什麽(me) ,農(nong) 民就生產(chan) 什麽(me) ,既可避免生產(chan) 的盲目性,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和價(jia) 格,同時,還可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通過直銷可以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就能使消費者買(mai) 到質優(you) 價(jia) 廉的生鮮產(chan) 品。這看起來的確有點雙贏的意思(實際是想當然)。然而,季節的限製、品種的偏少、地域的局限,通常都是生產(chan) 什麽(me) ,就賣什麽(me) 。居民選擇餘(yu) 地根本沒有。
二十四、資本扶持式生鮮電商
資本的大量聚集,很多資本急於(yu) 尋找出路。一些跨行業(ye) 的大V,就會(hui) 被資本吸引來做生鮮。雖然說隔行如隔山有點不敬,但是,生鮮難,難在生鮮的組織者,首先在農(nong) 業(ye) ,生物、氣候、土壤、動物、微生物,方方麵麵都要明白;其次在銷售方麵,要線上、線下,大企業(ye) 、小買(mai) 家都會(hui) 照顧;第三要有獨到的經營理念。也就是說:從(cong) 業(ye) 者組織者必須是個(ge) 雜家才行。而懂管理,未見得懂其它。懂營銷,未見得懂(生鮮)架構。總之,大都不死不活。
二十五、捎帶式生鮮電商
在中國,網站捎帶玩生鮮的太多了。而且各行各業(ye) 都有。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但這樣的生鮮基本上沒有什麽(me) 實質性的東(dong) 西。
二十六、規模式生鮮電商
中國之生鮮電商,大都奔著上市去的(根本就沒想生鮮賺錢)。而許多人認為(wei) 可以賺其它的錢(羊毛出在狗身上,讓豬來買(mai) 單)。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從(cong) 源頭(基地)到倉(cang) 貯(前置倉(cang) )、從(cong) 倉(cang) 貯到物流(冷鏈),拚命做規模(靠規模引流)。然而,巧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又找不到線下客戶。就像有人說的那樣,什麽(me) O2O,前麵的O沒有,後麵的O也沒有,就剩下中間的2了。
二十七、名人式生鮮電商
所謂名人式生鮮電商,是指投資名人做生鮮電商或者以名人名義(yi) 銷售生鮮產(chan) 品。褚橙之後,柳桃、潘蘋果、任小米不一而足,然而,一時的繁榮,帶不來永久的昌盛。而投資名人做生鮮電商。若是能成,他自己能不做嗎?多點的先例,就在那裏明擺著。
二十八、白領式生鮮電商
許多IT領域、電子商務行業(ye) 的白領們(men) ,多年打拚有點累了,或者自己想吃一些安全農(nong) 產(chan) 品。於(yu) 是乎玩起了生鮮(玩好了還可上市賺錢)。他們(men) 原以為(wei) 生鮮很簡單。而自己還懂什麽(me) 互聯網,甚至懂營銷、電子商務。而真正做起來,才知道生鮮要想盈利太難了。而隨著資金投入越來越多,則手插磨眼,進退兩(liang) 難。特別是:曾經叱吒風雲(yun) 的大咖,融資容易不說,自己也不差錢。然而,真正進入了生鮮才知道,生鮮真TM太難了。
二十九、農(nong) 民式生鮮電商
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難,一些有創業(ye) 心態的新農(nong) 民就在網上賣起了生鮮。而一些互聯網培訓者,也在拚命鼓吹所謂的互聯網營銷(他們(men) 那麽(me) 懂營銷,就是自己不做豈不奇怪),更不要說某些平台了。然而,讓農(nong) 民忙了一天,又去上網做店引流,或者玩些花樣吸粉。幾乎是不可能的。倒是錢沒賺到,卻黏上了互聯網。
三十、玩粉式生鮮電商
微商的興(xing) 起,把粉絲(si) 經濟拉到了新的高度,,靠粉絲(si) 賺錢自然也有生鮮,雖然算不得生鮮電商,但眾(zhong) 多玩家覆蓋人群也是不小的數字。
三十一、把玩式生鮮電商
由於(yu) 食品安全頻頻亮起紅燈,一些大款們(men) 就想到了自己種養(yang) 農(nong) 產(chan) 品,甚至搞點旅遊景觀作為(wei) 自己邀朋聚友休閑的後花園。而產(chan) 品多了,就想到了上線。
三十二、高調式生鮮電商
所謂高調式生鮮電商,是一些妄圖騙富人錢而玩的概念,什麽(me) 超有機、什麽(me) 全息農(nong) 產(chan) 。玩的是會(hui) 員費收完就跑的生鮮(一個(ge) 家庭收5萬(wan) ,兩(liang) 千個(ge) 家庭就收一億(yi) )。
三十三、微店式生鮮電商
微店的出現,微店櫥窗就擺上了生鮮。
三十四、眾(zhong) 籌式生鮮電商
產(chan) 品眾(zhong) 籌、項目眾(zhong) 籌的出現,生鮮產(chan) 品眾(zhong) 籌不在少數的。可眾(zhong) 籌可解決(jue) 起步的資金問題,但眾(zhong) 籌解決(jue) 不了生鮮電商成功難的問題。
三十五、便利式生鮮電商
許多生鮮電商,盯上了加班的小青年,然而你來我往的更替中,哪個(ge) 是最終贏家(商品同質化)?而明明是服務,卻偏偏說是生鮮電商。
三十六、限時式生鮮電商
生鮮產(chan) 品,越快越新鮮,於(yu) 是有人就想到了“限時達”。前麵我們(men) 說了,無論何種商品,顧客更關(guan) 心的還是產(chan) 品,其次才是服務,如果對產(chan) 品不感興(xing) 趣,顧客會(hui) 因為(wei) 你的服務(一秒鍾送到)而購買(mai) 產(chan) 品嗎?
三十七、采摘式生鮮電商
消費者為(wei) 了尋找安全的食物,與(yu) 那些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nong) 民攜手合作,建立經濟合作關(guan) 係。通常采取農(nong) 場為(wei) 社區居民定期配送,或社區居民親(qin) 自到農(nong) 場現場采摘的方式來銷售生鮮。而一些旅遊地區也會(hui) 以生鮮采摘來吸引遊客。這種經營生鮮的方式是季節性的,並且時間較短,雖然它能提高顧客的客戶體(ti) 驗。但要成為(wei) 成功的方式,那就差遠了。
三十八、工具式生鮮電商
所謂工具式生鮮電商,它是指生鮮電商使用一些獨門的工具來吸引顧客,從(cong) 而銷售生鮮產(chan) 品。比如生鮮的保鮮包裝、生鮮配送的最後一公裏的智能配送櫃等等。特別是冷鏈、前置倉(cang) 等,但這種保鮮、快速、方便,並不能保證顧客就願意高價(jia) 賣單。
三十九、萬(wan) 店式生鮮電商
京東(dong) 的百萬(wan) 家便利店,阿裏的千縣萬(wan) 村淘寶店、順豐(feng) 的3000家嘿客(順豐(feng) 家,又叫順豐(feng) 優(you) 選店),都是希望生鮮從(cong) 源頭做起,再做到終端(全產(chan) 業(ye) 鏈),然而,小小便利店能承載幾樣生鮮?想要的沒有、而有的不要。損耗怎麽(me) 計算。而就那麽(me) 幾樣東(dong) 西,本來就不賺多少錢,資本還要剝皮分一杯羹。你是便利?店老板,你會(hui) 幹嗎?
四十、快生鮮
生鮮,當然是越快越鮮。所以,有人就在快字上做起了文章。什麽(me) “十五分鍾”、什麽(me) “前置倉(cang) ”、什麽(me) “無人機”、什麽(me) “三公裏半徑”,然而,“快”也需要產(chan) 品品質高才行。品質不行,一秒鍾送到就能長久嗎?而品質高,慢又何妨?快,買(mai) 不到真正的安全生鮮,慢,安全可信他也願意等。實際上,目前的生鮮電商,就沒有賣“產(chan) 品”的。
褚橙,賣“勵誌”,京東(dong) ,賣“冷鏈”,阿裏,賣“規模”,我買(mai) 網,賣“帶引號的牌子”,明康匯,賣“弄”,順豐(feng) ,賣“物流快遞”,而聯想,賣“聯想、柳傳(chuan) 誌”(品牌變現,但不知“柳桃”之後,會(hui) 不會(hui) 出“柳土豆”、“楊地瓜”)。U掌櫃賣“前置倉(cang) ”、易果賣“老牌”。就是沒有賣產(chan) 品的。而那些所謂的“生鮮電商”,賣“人脈”,賣“名氣”,跟賣“快”沒有區別。
四十一、拓配式生鮮
所謂拓配式生鮮,是指大型線下超市拓展的周邊配送業(ye) 務,這種生鮮電商實際是過去二三十年代的餐館電話送餐的升級罷了,隻不過“電話局”變成了盈利的互聯網(流量等於(yu) 資源)。但總的來說,是有一搭,無一搭。都是摟草打兔子,而不是說要做生鮮電商,而靠電商部分來盈利。
四十二、人脈式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要有足夠的生鮮用戶才可以,因此,粉絲(si) 經濟,玩圈子的就想到了做生鮮。然而,圈子隻是你有廣而告之的渠道,並非板上釘釘的消費群體(ti) ,特別是,質量欠佳(種種缺失卻要高價(jia) 出售)的產(chan) 品,要想做到長期盈利,根本就不可能(誰傻呀?)。
四十三、區域式生鮮電商
所謂區域式生鮮電商,就是在某一區域(三公裏半徑之類)來做生鮮電商。這種生鮮,需求確實是有的,然而,庫存與(yu) 需求的矛盾是很難解決(jue) 的。而不便宜哪有什麽(me) 吸引力,種種變相降價(jia) 也就是騙一騙投資人,或者進一步忽悠忽悠股民(騙股民的錢)。
四十四、智慧式生鮮電商
互聯網經濟,趕時髦的太多了,智能時髦了,就有人推出什麽(me) 智能生鮮電商。可又覺得地裏產(chan) 的與(yu) 智能不挨邊,於(yu) 是乎就叫智慧式生鮮電商,可是,將產(chan) 品業(ye) 態、服務業(ye) 態、平台業(ye) 態融合發展,整合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供應鏈,重塑價(jia) 值鏈,構築跨界融合、多元多維、共生共贏,就叫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嗎?說簡單點,連客戶為(wei) 什麽(me) 要買(mai) 你那貴一倍甚至幾倍的生鮮都不知道。智慧有個(ge) 屁用?
四十五、引流式生鮮電商
實體(ti) 商業(ye) 為(wei) 了吸引客流,摟草打兔子招募生鮮單品(甚至餐飲)進店經營,美其名曰:上了生鮮,甚至上線玩起了“+互聯網”。實際不過是為(wei) 了實體(ti) 店引流罷了。然而,大型實體(ti) 店或者連鎖性實體(ti) 店非要把這副業(ye) 吹上天,還美其名曰,部分已經盈利,醉翁之意不過就是奔著上市行大騙罷了。其實,盈利也不是自己盈利(協作商盈利與(yu) 商超有毛關(guan) 係?)。
四十六、上市式生鮮電商
很多資本投資生鮮,就沒想過生鮮賺錢,而是要把它忽悠大了,上市賺錢。因為(wei) 有了用戶,就按用戶數估值,現在很多的app就是這麽(me) 估值的,100萬(wan) 個(ge) 用戶估值幾個(ge) 億(yi) ,其實拉客的成本也就是10幾塊一個(ge) 而已,花1000多萬(wan) 賺來幾個(ge) 億(yi) !
而且大佬們(men) 更容易忽悠資本,因為(wei) 他們(men) 過去講的故事已經成了現實,那未來的故事也極大可能是真滴!
然而,不管資本聯合企業(ye) 如何作假,但是,盈利還是必須的吧?然而,到現在為(wei) 止,中國所謂40000家生鮮電商無一盈利,連盈利模式都沒找到。這上市,很可能不到第二輪、第三輪,投資就被燒沒了。除非哥你也有“就是有錢”的老P。
四十七、地產(chan) 式
就曾經有質疑說“丁磊養(yang) 豬”是為(wei) 了圈地賺錢(現實中,地方政府確實是為(wei) 開發區,在城市配給一定的建設用地)。而有些資本確實是想賺物流地產(chan) 的錢(生鮮賺不賺錢沒關(guan) 係)。
因為(wei) :到處建物流倉(cang) 庫,而這些幹線倉(cang) 庫拿地成本極低,過個(ge) 10年8年,不知道要賺多少倍。而許多大公司從(cong) 一線城市遷到二線城市,再從(cong) 二線城市遷到三、四線城市。而賺得盆滿缽滿,就是這個(ge) 道理。然而,靠燒錢怎麽(me) 可能!
四十八、卡位式生鮮電商
有人說,中國的生鮮市場有三萬(wan) 億(yi) 之大(恨不能說中國人吃的都是“高溢價(jia) ”的生鮮,這是忽悠。但每年七八千億(yi) 的潛在需求還是有的),而且,生鮮o2o未來10年的發展趨勢,先下手為(wei) 強!
根據某些人的預測,生鮮電商(主要是生鮮o2o)未來10年的複合增長率在50%左右,2014年約250億(yi) 的零售規模,那麽(me) 到2025年,生鮮電商的規模是2014年84.5倍,也就是2萬(wan) 億(yi) 左右的規模(算數真好)。
因此,許多大的互聯網公司就想分一塊“糕”。所以,不管做得了做不了,先“卡位”再說。於(yu) 是乎,試水頻頻(不斷失敗、不斷嚐試)。但他們(men) 忽略了生鮮要靠產(chan) 品說話,而不僅(jin) 僅(jin) 是做營銷那麽(me) 簡單。而這些人之所以執迷不悟,還有另外一些原因。
比如:2015年,移動端的流量已經超過了50%,pc端時代已經成為(wei) 過去時,要想在未來10年有飯吃,必須搶占移動互聯網。
但是手機屏幕就那麽(me) 大,要想老百姓天天打開你,隻有4個(ge) 事能行,一個(ge) 就是聊天社交,這個(ge) 事微信幹了;一個(ge) 就是出行,這事滴滴和buer幹了,還有2個(ge) 就是天天吃飯,那就是生鮮和餐館o2o!
而誰搶占了生鮮電商,誰就占有了移動互聯網的一條賽道。
四十九、流量式
因為(wei) 除了賣生鮮,老百姓所有的產(chan) 品都可以賣滴,便宜的日常用品,貴的家用電器,等等,互聯網的貨架那是無限大,隨便擺多少都行,關(guan) 鍵還是人流!
五十、金融式
而有了人流,他們(men) 可以忽悠你賬號充值呀,可以押供應商的貨款賬期,沉澱一大筆不要利息的錢,然後呢,反過來給你買(mai) 東(dong) 西打白條,分期付款賺你高額利息,甚至還可以發展銀行的其他業(ye) 務,例如理財等。而有了流量,有了地位,有了用戶,大資本賺錢太容易了。
例如可以用流量去銀行抵押,拿便宜的資金,再用錢和用戶去收購或者入股生態圈相關(guan) 企業(ye) ,從(cong) 原來的隻吃生鮮o2o產(chan) 業(ye) 鏈的部分環節利潤,到吃到產(chan) 業(ye) 鏈的全部環節利潤。
最後,無論什麽(me) 生鮮電商模式,關(guan) 鍵還是盈利!盈利!盈利!玩概念的生鮮電商都會(hui) “曇花一現”。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軍人郵寄國內普通包裹資費優惠30%
- 交通領域已淘汰更新26萬輛營運類柴油貨車
- 我國部署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上半年經濟形勢和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等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上半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決定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 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 培育增長點、拓展新空間,權威部門解讀促進農產品消費新部署
- 產地冷鏈物流政策將出 多產業迎利好
- “全球買、全球賣”,中國新電商為開放合作架起數字橋梁
- 農業農村部: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助力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 【上海】首個航空前置貨站啟動試運行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