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2 09:58:59 億(yi) 邦動力網

農(nong) 村電商實踐帶來的啟示
三年來的農(nong) 村電商實踐,有成績也有問題,其行進的過程積累了後續可以參考的經驗,也帶來諸多現實的啟示。
正視農(nong) 村與(yu) 城市的差別是重要前提。
到今天為(wei) 止,很難說農(nong) 村電商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依然走在艱難探索的前路上。如果不能正視農(nong) 村與(yu) 城市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世界,依然套用城市電商的發展模式,那麽(me) 農(nong) 村電商有可能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摸索更長時間。一些農(nong) 村電商平台迄今沒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一些農(nong) 村電商站點還存在長期持續經營的問題,一些參與(yu) 農(nong) 村電商創業(ye) 的年輕人麵臨(lin) 業(ye) 績的壓力,很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對電商十分精通,而對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很不熟悉,對農(nong) 民相當陌生。
找到適合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路徑是重要課題。
在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問題上,不是大家不願意做,而是確實很難做。目前擺在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麵前的現實困難是,如何讓其路徑變得更加通暢和可行。如果套用一般工業(ye) 品的模板,則農(nong) 產(chan) 品做起來十分地艱辛,因為(wei) 它是有生命的活體(ti) ,需要保鮮,無法標準化,工業(ye) 品電商的標準必須帶來削足適履。如果讓電商遷就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則普通消費者又不滿意。必須找到一條路徑,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農(nong) 產(chan) 品的真實生產(chan) 過程,在理解信任中找到“中庸”的道路。
帶動廣大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主動參與(yu) 是重要基礎。
好多地方的電商啟而不動,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在中間沒有體(ti) 驗到應有的獲得感,依舊在觀望。那些電商發展比較好的縣,往往呈現出人民戰爭(zheng) 的場景,千軍(jun) 萬(wan) 馬,人歡馬叫,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隴南等地的電商扶貧就是這樣,武功、沐陽、碭山等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大縣也是這樣。反觀一些縣,則隻有幾個(ge) 所謂的龍頭企業(ye) 和一些創業(ye) 者參與(yu) ,始終不能從(cong) “盆景”變成“風景”。
探索有效的行政推動體(ti) 係是重要保障。
電商在農(nong) 村,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的農(nong) 村,還是一個(ge) 新鮮事物,擺在麵前的首要困難是思維和理念上的銅牆鐵壁。所以,農(nong) 村電商出現了很多電商書(shu) 記、電商縣長和一批網紅幹部,這是特定時期出現的特定現象。因為(wei) ,在一個(ge) 縣,隻有一把手才可以調動足夠多的資源和人力,才有足夠的魄力打開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缺口;隻有幹部帶頭了,群眾(zhong) 才敢跟得上。當然,農(nong) 村電商不僅(jin) 僅(jin) 是一把手工程,還需要懂得什麽(me) 時候敢於(yu) 出手,什麽(me) 時候又敢於(yu) 放手。在初期沒有人敢幹的時候,要對那些敢於(yu) 嚐鮮的人及時搭把手,扶上馬,送一程;大家普遍參與(yu) 進來的時候,政府就要及時鬆手,讓他們(men) 自己闖市場,政府則退到幕後做好規範市場秩序、優(you) 化市場環境、提供配套服務等工作。
協同電商各方要素是重要手段。
各地的實踐反複證明,無論是政府也好,平台也好,還是大的電商也好,誰都無法獨立完成一個(ge) 地區農(nong) 村電商生態的建設任務。協同政府、平台、電商、傳(chuan) 統企業(ye) 甚至普通農(nong) 戶各方麵的力量,共同構建農(nong) 村電商的生態是成功與(yu) 否的一個(ge) 關(guan) 鍵點。如果能有效協同這些要素,一個(ge) 縣的電商就有可能發展快一些;如果不能協調這些要素,還是各自為(wei) 戰,這個(ge) 縣的電商發展可能就慢一些。
培養(yang) 一批農(nong) 村電商人才是重要條件。
幹事興(xing) 業(ye) 靠人。能不能有效吸引凝聚一批優(you) 秀的電商人才最一個(ge) 縣的電商發展至關(guan) 重要。1938年毛澤東(dong) 同誌在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hui) 上指出:“如果我們(men) 黨(dang) 有一百個(ge) 至二百個(ge) 係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hui) 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同誌,就會(hui) 大大地提高我們(men) 黨(dang) 的戰鬥力。”放到今天而言,如果全國有一批書(shu) 記、縣長能係統並聯係實際地學會(hui) 電商、一個(ge) 縣還有一批會(hui) 懂會(hui) 幹電商的一線幹部、每個(ge) 鄉(xiang) 村還有幾個(ge) 願意學習(xi) 主動參與(yu) 的電商創業(ye) 者,則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將會(hui) 大大加快。
對推動當前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建議
三年了,農(nong) 村電商已經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道路,但站在幾億(yi) 農(nong) 民生活的廣袤鄉(xiang) 村麵前,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可謂任重道遠。
進一步深化對農(nong) 村電商的認識。
目前好多地方出現的問題,是對農(nong) 村電商的認識還不深刻,總以為(wei) 農(nong) 村電商就是找來幾個(ge) 年輕人,搞搞培訓,開開網店,將一些農(nong) 產(chan) 品上網。普遍對農(nong) 村電商的係統性效應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其中蘊含的促進創業(ye) 、穩定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對其帶來配套產(chan) 業(ye) 的繁榮和對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作用認識不夠。也對農(nong) 村電商的豐(feng) 富形態認識不足,將農(nong) 村電商簡單等同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沒有看到還有大量的綠水青山可以做成旅遊電商,還有大量的縣以下餐飲、生活服務可以在線化,還有大量的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搞網上批發甚至跨境電商。以2017上半年農(nong) 村電商數據為(wei) 例,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5376.2億(yi) 元中,服務型網絡零售額達到2089.8億(yi) 元,占比達38.9%;在線旅遊、休閑娛樂(le) 、在線餐飲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61.6%、58.3%、56.6%,顯示出勃勃生機。
進一步推動農(nong) 村電商模式創新。
目前整個(ge) 農(nong) 村電商共同的問題是,農(nong) 味還不夠。接下來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一定在比拚誰更懂農(nong) 民,誰更接地氣,誰與(yu) 農(nong) 業(ye) 的現實結合更能得更好。如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問題,可以探索“O2O”模式,把現有的批發市場、生鮮超市、零售門店與(yu) 電商結合起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人來打通供應鏈各個(ge) 環節,暢通上行的通道。在農(nong) 村基層站點運營的問題上,可以結合正在推進的新零售,加快對傳(chuan) 統鄉(xiang) 村商業(ye) 門店的互聯網化改造和業(ye) 務整合,減少單一電商站點的經營業(ye) 績壓力。
源源不斷培養(yang) 農(nong) 村電商人才。
人才是一個(ge) 緊迫的長期性課題。廣泛的培訓,隻是人才培養(yang) 的開始。要在繼續大量培訓普通農(nong) 民和創業(ye) 者的基礎上,及時提供長期的跟蹤指導和政策扶持,否則他們(men) 中間的許多人將停留在電商就業(ye) 創業(ye) 的半路上。必須打造一個(ge) 像windows操作係統一樣的綜合性的電商人才孵化生態,讓他們(men) 不用再從(cong) 學習(xi) DOS開始,而是動動鼠標就能輕鬆地在農(nong) 村電商的大海中衝(chong) 浪。還需要創造一個(ge) 良好的外部環境,讓他們(men) 感覺到職業(ye) 的體(ti) 麵、事業(ye) 的陽光和內(nei) 心的溫暖。
進一步推動各電商要素的融合協作。
如同前麵反複提到的,農(nong) 村電商生態非常複雜,任何一方力量均難以獨步天下。所以,應該在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各方參與(yu) 的宗旨下,圍繞地方發展的實際,協同發力,盡快唱出響亮的大合唱,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是某個(ge) 男高音的演唱會(hui) 或者笛子獨奏。特別是大型電商平台,應該在電商運營的本地化上進一步拿出舉(ju) 措,更好地融入當地發展,方便政府提供各類支持。對於(yu) 創業(ye) 者、傳(chuan) 統企業(ye) 而言,則要放棄單打獨鬥的思想,善於(yu) 在大的農(nong) 村電商生態中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有效破解麵臨(lin) 的一係列現實問題。
如同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農(nong) 村電商遇到的現實問題,需要逐一找到有效的辦法。大家反複提到的農(nong) 村物流問題,如果不能通過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公共倉(cang) 儲(chu) 空間、整合物流資源等有效的舉(ju) 措來調整,那麽(me) 農(nong) 村物流的成本和效率還會(hui) 是一個(ge) 問題。被大家反複批評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問題,目前必須要有人彎下身子,從(cong) 農(nong) 業(ye) 的源頭做起,把從(cong) 種植到收獲到加工、存儲(chu) 、包裝、運輸一直到城市的消費者終端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逐步打通。阿裏巴巴提出了S2b的設想,建議打造供應(鏈)平台,服務於(yu) 中小企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更需要這個(ge) “S”型服務企業(ye) ,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創業(ye) 機會(hui) 。
進一步加強對農(nong) 村電商的研究。
目前,對農(nong) 村電商的研究整體(ti) 要慢於(yu) 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實踐,特別是一些學術型研究,還習(xi) 慣於(yu) 依托學術期刊文獻的整理引用,與(yu) 實踐脫節。應該進一步動員相關(guan) 方麵的專(zhuan) 家學者,走進田間地頭,走進農(nong) 村電商一線,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思考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而不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梳理各地已經被改編過的二手電商資料。相關(guan) 政府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學術組織也應加大有組織的農(nong) 村電商理論研討,支持相關(guan) 學術課題研究和成果的出版,讓理論研究更好地指導農(nong) 村電商實踐,又以實踐推動農(nong) 村電商理論創新。
值得探討的幾個(ge) 農(nong) 村電商理論問題
如前所述,農(nong) 村電商的理論研究當前依然較為(wei) 薄弱,整體(ti) 還落後於(yu) 實踐進程,亟待加強。尤其是當前,有幾個(ge) 急需回答的現實理論問題。
如何定義(yi) 農(nong) 村電商的問題。
一些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簡單地理解農(nong) 村電商就是網上賣貨,而一些平台則將重點放在工業(ye) 品下行,而目前百度百科上的定義(yi) 明顯偏重於(yu) 農(nong) 村信息化應用層麵,商務部農(nong) 村電商數據的發布則是縣及縣以下電商交易數據的總和。因而,有必要在學界形成一個(ge) 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電商的統一概念,我個(ge) 人的建議是與(yu) 商務部的電商數據統計口徑相統一,同時對農(nong) 村電商進行內(nei) 部的細分,分別確定狹義(yi) 的農(nong) 村電商(即電商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電商扶貧、鄉(xiang) 村旅遊電商等邊界。
如何判斷農(nong) 村電商發展方向的問題。
整個(ge) 農(nong) 村電商三年的發展軌跡已經表明,純粹的農(nong) 村電商難以孤立存在,必將是整個(ge) 互聯網經濟的一部分,目前正加速從(cong) 電商的農(nong) 村向互聯網+農(nong) 村轉變,從(cong) 商品交易的電商向互聯網生活轉變,未來有可能形成大的數字經濟中重要的增長極,新零售是農(nong) 村電商進一步線上線下融合的載體(ti) 之一。
如何發揮農(nong) 村電商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中積極作用的問題。
淘寶村的研究表明,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最終會(hui) 帶來生產(chan) 生活的一係列變化,讓傳(chuan) 統鄉(xiang) 村發生重要改變,而且可以吸引人才、資金等回流,改善鄉(xiang) 風民俗,加速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前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中,如何發揮好農(nong) 村電商的積極作用,讓其在工業(ye) 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如何依托農(nong) 村電商加快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的問題。
一般工業(ye) 品電商普遍進入了從(cong) “B2C”到“C2B”的轉變,產(chan) 品訂製化、研發數字化、機器智能化、生產(chan) 柔性化的工業(ye) 4.0時代已經開始來臨(lin) ,出現了小米手機、韓都衣舍等代表性電商公司和海爾集團、青島紅領等一批現代“智”造企業(ye) 代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直較為(wei) 傳(chuan) 統,在現代化的轉型中也一直最慢,這也是當前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麵臨(lin) 諸多問題的重要根源,農(nong) 業(ye) 如何借助電商加速向標準化、規模化、質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麵轉型,值得進一步研究。
如何更加有效地體(ti) 現電商扶貧的精準性問題。
電商扶貧日益成為(wei) 各地政府、電商平台和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熱點,也紛紛出台了相關(guan) 方案,但也出現了電商扶貧是一個(ge) 筐,什麽(me) 都往裏裝的現象,一些所謂的電商扶貧隻是現有業(ye) 務與(yu) 貧困的靠接。如何實現電商扶貧的精準性,把電商帶來的紅利精準到具體(ti) 的貧困戶、貧困村和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同時,對依托電商而開展的互聯網公益、網絡眾(zhong) 籌、消費扶貧等新事物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登山的時候,隻有低頭才知道自己身處什麽(me) 位置;遠行的時候,隻有回望才知道距離出發已經有多遠。毋庸置言,農(nong) 村電商在不長的時間裏,已經取得了不曾預想的突破,掀開了互聯網時代農(nong) 村變革的新序幕,其未來是值得更多期待的。而所有身處其中的探索、創新、挫折,最終都會(hui) 共同積澱為(wei) 農(nong) 村曆史進程中厚重的底色。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