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6-21 10:02:08 萬(wan) 聯網

2016年,中國快遞業(ye) 務量首次突破300億(yi) 件大關(guan) ,達到312.8億(yi) 件,同比增長51.4%,居現代服務業(ye) 前列,成為(wei) 我國新經濟的亮點。快遞年人均快遞使用量接近23件。站在全國網絡的發展來看,順豐(feng) ,申通等大型快遞公司已經完成全國網絡布局,已經沒有新進入者的機會(hui) 。對於(yu) 全國幾千家落地配企業(ye) 來講,利潤率低,生存空間有限。如何洞察未來,看清出路是非常重要的。
快遞日均處理量達到8571萬(wan) 件,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yi) 件。日均服務人次超過1.7億(yi) ,年人均快遞使用量接近23件。但是如果把中國的快遞業(ye) 務量細分到東(dong) 部,中部和西部來看,存在著很大的結構化差異,東(dong) 部經濟發達,是主要的貨源地,中西部相對貨源就少,東(dong) 中西部的業(ye) 務量基本比例為(wei) 80%:12%:8%。平均來看,中西部的業(ye) 務人均4件不到,也就是一個(ge) 3萬(wan) 人的鄉(xiang) ,全年快遞量12萬(wan) 件,西部的鄉(xiang) 會(hui) 更低。
中西部的貨源規模決(jue) 定了大型快遞,零擔企業(ye) 不可能在鄉(xiang) 鎮村大麵積進行網點建設。一個(ge) 網點一年費用在10~15萬(wan) 左右,中西部的縣域沒有貨源能夠支撐這種網絡的發展。而這種特性恰恰給了區域落地配,零擔企業(ye) 生存空間。落地配企業(ye) 如果想做這種貨源情況下建立網絡,必須采取加盟眾(zhong) 包的方式,發展農(nong) 村小店,社會(hui) 閑散人力和運力來建設覆蓋鄉(xiang) 村的落地配網絡體(ti) 係。
無論是承接全國網絡的貨物落地配,還是滿足區域消費品的分銷,都需要有一套規範的係統來發展物流網絡。以物流中最具代表性的傳(chuan) 統落地配企業(ye) 運作模式為(wei) 例,落地配企業(ye) 接到訂單後,首先由客服進行入單,然後在將訂單調度分配給司機,司機根據訂單運貨,貨物運達之後在由司機回單,最後財務將運費錄入。其間客服還需要實時掌握司機動態,一個(ge) 簡單的業(ye) 務需要經過6個(ge) 步驟,涉及3個(ge) 人。
不難看出,傳(chuan) 統落地配、零擔貨運雖然是簡單的業(ye) 務模式,卻具有複雜的操作流程,傳(chuan) 統的人工處理,顯然已經力不從(cong) 心。單據量大、種類繁多、管理是一項耗費時力的艱巨的任務。采用手工抄單,在擁有很大的人力成本的同時,完成工作的質量並不高,且效率低下。
正是基於(yu) 這種市場現狀,許多企業(ye) 將目標瞄準了傳(chuan) 統落地配、零擔企業(ye) 信息化的建設,成立於(yu) 2016年3月的北京智慧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聯)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智慧聯成立時間不長,但其創始人陳雪鬆卻是名聲在外。從(cong) 2005年開始從(cong) 事物流金融的具體(ti) 經營工作,是國內(nei) 某央企物流金融業(ye) 務的創始人之一,物流監管業(ye) 務額度超過千億(yi) 元,指導多個(ge) 省級公司業(ye) 務翻身,成為(wei) 當地有影響的物流監管公司,是多家國企的顧問。資深的培訓講師,先後為(wei) 中國郵政,中國儲(chu) 運,中國物流,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多家大型商業(ye) 銀行提供谘詢、培訓服務,培訓人數超過3000人。
“智慧聯通過自主開發的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台,采用快遞化的管理方法,自主研究了一套動作引擎流程設計器,讓終端用戶隻需要掃一掃就能完成係統操作。智慧聯總經理陳雪鬆說:“落地配,零擔企業(ye) 應該向快遞企業(ye) 學習(xi) ,隻需要一個(ge) 動作就完成了作業(ye) 操作,這樣用戶的教育成本是最低的,係統的生命力也是最強的,這樣才可能用加盟眾(zhong) 包方式解決(jue) 農(nong) 村物流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那麽(me) 針對傳(chuan) 統落地配、零擔企業(ye) 信息化管理係統有何不同?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台有什麽(me) 特點?萬(wan) 聯網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於(yu) 陳雪鬆展開了溝通。
Q萬(wan) 聯網記者:針對傳(chuan) 統落地配、零擔企業(ye) 的信息化管理係統需要做到哪些功能?
A陳雪鬆:中西部地區縣級城市落地配的發展內(nei) 涵和思路顯然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的物流軟件,TMS軟件,具有了全新的要求。
我們(men) 說一個(ge) 網絡型的供應鏈,必須解決(jue) 四個(ge) 問題:
一個(ge) 是商務管理問題。因為(wei) 涉及到上遊客戶,收貨人,網點和外包方等各方的複雜結算對賬問題。
一個(ge) 是需求管理問題,綜合服務體(ti) 的需求會(hui) 是多種多樣,那麽(me) 有下行配送,上行攬貨,還有代銷保險,倉(cang) 儲(chu) 管理等等各種需求,那麽(me) 這個(ge) 係統就不是一個(ge) TMS,也不是WMS。我們(men) 說是一個(ge) 允許客戶變化的綜合管理平台。
第三個(ge) 是作業(ye) 管理問題。農(nong) 村用戶,不可能看懂SOP(標準操作流程),也不可能記住複雜的操作要領,所以我們(men) 說必須讓用戶一個(ge) 動作完成作業(ye) 操作。
第四是數據的使用和管理問題。從(cong) 數據管理來講,這是一個(ge) 私有雲(yun) 的概念。數據的價(jia) 值很大,傳(chuan) 統SAAS的方式,會(hui) 讓企業(ye) 沒有安全感,因此我們(men) 采取了私有雲(yun) 的功能。
Q萬(wan) 聯網記者: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台有什麽(me) 特點?
A陳雪鬆:第一是以數據管理和商務結算為(wei) 導向,打什麽(me) 仗,就造什麽(me) 樣的槍。過去的係統,從(cong) 流程管理出發,然後再考慮數據管理和報表的管理,這樣就造成了你想要的數據,係統中並沒有。智慧聯係統與(yu) 傳(chuan) 統管理係統一個(ge) 很大的差別是以數據管理為(wei) 導向的,數據管理和商務結算需要什麽(me) 數據,流程設計就采集什麽(me) 數據。這完全是一種逆向工程的思路。
落地配企業(ye) 會(hui) 與(yu) 大型零擔快遞公司合作,實現終端的配送,因此必須與(yu) 多家零擔快遞企業(ye) 簽訂合作協議,按照不同的談判結果進行訂單的接收,業(ye) 務的操作和結算(包括下行配送結算和上行攬貨結算)。落地配企業(ye) 還具有多種服務模式,需要合作網點之間的充值和結算,同時還需要與(yu) 社會(hui) 運力,個(ge) 體(ti) 司機進行不同服務模式的結算,因此結算規則多,結算管理複雜。
第二是萬(wan) 能引擎實現了“零代碼”操作,通過頁麵的設定,可以把人類自然語言的合同規則變成計算機規則。讓用戶的使用更方便,不需要專(zhuan) 業(ye) 的軟件開發人員,解決(jue) 了多種業(ye) 務模式的複雜計費問題。
第三是采取全麵采取快遞化管理,無論是倉(cang) 儲(chu) 管理,還是鄉(xiang) 村攬貨,都采取標準化動作管理的方式。智慧聯自主開發了一套動作引擎流程設計器。設計思路是把複雜的管理流程變成一套標準動作。用戶隻需要掃一掃,就能完成各種流程的操作和數據采集。農(nong) 村物流網絡的建立,最大的困難是用戶的文化,年齡限製,我們(men) 把用戶的體(ti) 驗做到極致,就是用戶隻需要一個(ge) 掃一掃的動作,就完實現了工作流程和實現了數據采集。
第四是提高用戶的接受度,我們(men) 使用微信小程序,省去了APP下載學習(xi) 的成本,而是最大可能逼近微信用戶習(xi) 慣。這樣做,避免了用戶的PC機和碼槍的投資。
Q萬(wan) 聯網記者:智慧聯供應鏈協同管理平台能夠給客戶帶來的價(jia) 值是什麽(me) ?
A陳雪鬆:1、跨企業(ye) 協同和跨企業(ye) 采集數據,可以按照核心企業(ye) 的需求,讓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ye) ,個(ge) 體(ti) 靈活方便地采集數據。
2、方便高效地管理商務。我們(men) 的係統具有萬(wan) 能計費引擎,可以讓客戶很靈活地管理商務,實現合同規則化,計費核算自動化。
3、可以根據不同的場景(采購,物流,入廠物流)設置流程,滿足客戶的個(ge) 性化管理需求。
Q萬(wan) 聯網記者:您認為(wei) 落地配企業(ye) 未來的機會(hui) 會(hui) 在哪裏?
A陳雪鬆:我認為(wei) 未來的機會(hui) 來自於(yu) 貨源結構的調整。我們(men) 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主要是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商超,第二是批發市場,第三是電商。現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占全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比例連5%不到,如果未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通道建設好了,這個(ge) 比例提升到20%,那麽(me) 縣域的貨源結構就會(hui) 發生變化,縣域以下會(hui) 變成貨源地,這個(ge) 時候落地配企業(ye) 的機會(hui) 就來了,因為(wei) 攬貨的收入永遠大於(yu) 配送的收入。
國家目前有很多的政策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進城的發局。而落地配企業(ye) 最難解決(jue) 的是如何利用農(nong) 村小店,農(nong) 村閑散運力人力建設物流網絡,這個(ge) 過程其實是利用信息化改造農(nong) 村物流的過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