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年末的驚喜:11月外貿數據釋放回穩向好信號

發布時間:2016-12-12 10:00:52 萬(wan) 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好消息,好消息,特大好消息!我國外貿數據終於(yu) 在連續7個(ge) 月下跌之後,有所回升!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wei) 2.35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其中,出口為(wei) 1.32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連降兩(liang) 月後首次回升;進口為(wei) 1.03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貿易順差2981.1億(yi) 元,比去年同期收窄12.9%。  

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其中,出口12.47萬億元,下降1.8%;進口9.36萬億元,下降0.3%;貿易順差3.11萬億元,縮小5.8%。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小幅增長、比重提升,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前11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2.02萬億元,增長0.5%,占我外貿總值的55.1%,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
多因素支撐進出口“雙升”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主要呈現幾方麵特點:一是一般貿易進出口小幅增長、比重提升,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二是對歐盟、東盟、日本等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對美國進出口下降;三是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四是機電產品和服裝等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五是鐵礦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六是11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回升。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內外多重因素對11月進出口回暖起到了支撐作用,至於是否進入回升通道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白明指出,從內部因素來看,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了1.69%,這是刺激出口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在外貿穩增長政策方麵,今年以來,開放型經濟新體製、“單一窗口”、通關一體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相關試點全麵鋪開,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外貿內生動力;此外,貿易便利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11月,出口退稅政策迎來重大利好。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此前共同發布的《關於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稱,自2016年11月1日起,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涉及產品共計418種。
“出口退稅率的上調一方麵有利於提高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產品出口市場份額;另一方麵,有利於穩外貿、調結構,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白明說。
白明認為,從外部因素來看,全球經濟正在回暖,美國經濟複蘇步伐加快,帶動了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回升,間接促進了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貿易發展。“此外,中歐貿易開始企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升級版’成效初步顯現。”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歐貿易總值3.26萬億元,增長3.1%,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9%;東盟為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與東盟貿易總值為2.66萬億元,增長0.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2.2%。  
穩外貿仍需“補短板”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6.57萬億元,下降5.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30.1%,比去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7.18萬億元,下降1.8%;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6萬億元,下降1.5%。
白明表示,加工貿易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處於“微笑曲線”底部,未來須進一步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機電產品出口下滑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貿易摩擦頻率上升。今年以來,歐美等國家頻繁對我國光伏產品和金屬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隨著我國機電產品技術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在國際市場上麵對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白明說。
海關統計指出,11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6.9,較上一個月回升1.3,表明明年年初我國外貿出口壓力有望減輕。其中,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11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回升0.8,至40;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分別回升1.8、0.7,至41.3、45.5。
白明認為,未來,人民幣貶值對出口回暖的刺激作用將減弱,外貿企業內生動力的增長和產品競爭力的提高,是延續外貿增長態勢的關鍵。  
“此外,隨著第三批自貿區掛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等戰略的持續推進,將為外貿穩增長提供新動能。”白明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