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物流裝備 > 正文

互聯網+快遞:呼和浩特智能快遞櫃迎來“錢”景

發布時間:2016-09-01 10:11:44 北方周末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8月17日傍晚,李莉走到蒙昆小區的智能快遞櫃前,她拿出手機,然後在快遞櫃屏幕輸入一連串的數字之後,智能快遞櫃中的一個門打開,“櫃門已打開,請拿好您的快遞,並關緊門!”智能快遞櫃再次發聲。“白天不在家,顧不上拿快遞,每天晚上出來散步,順手就把快遞取了。”李莉對記者說。
喜歡網購的李莉在沒有智能快遞櫃時,總能在上班時接到快遞員的電話,不是快遞來了她不在,就是她已經在門口等了而快遞員遲遲未來。智能快遞櫃的出現,讓李莉不用在固定的時間去取快遞,對網購也更加熱情了。
智能快遞櫃“快捷”在哪?
8月18日下午,中通快遞的快遞員王勇來到蒙昆小區,他將快遞車上負責配送到小區的快件取出並放入智能快遞櫃。他告訴記者,隻需將包裹投入櫃中,係統便自動為用戶發送一條短信,包括取件地址和驗證碼,用戶在方便的時間到達該終端前輸入驗證碼即可取出快件。
智能快遞櫃的出現對王勇來說特別貼心,以前在一個地點需要等待半個小時,遇上收件人臨時有事,延長等待的時間便浪費掉了,有時還要到了第二天再重複投遞。“它節省了我不少的時間!”說話間,王勇趕著去另一個送貨點,而他在這個送貨點僅留了十分鍾。
那麽智能快遞櫃快捷在哪呢?智能快遞櫃是一個基於物聯網的,能夠將物品(快件)進行識別、暫存、監控和管理的設備。它與快遞櫃監控平台構成智能快遞投遞係統。快遞櫃監控平台能夠對本係統的各個快遞投遞箱進行統一化管理(如投遞箱的信息,快件的信息,用戶的信息等),並對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分析處理。
在國外,24小時自助快遞站已經有10多年的發展曆史,在國內,智能快遞櫃還處於剛剛起步狀態。
上半年快遞3472.44萬件
網購人群的增多,讓快遞行業的業務量也日益加大。傳統的配送模式已明顯跟不上電商的發展步伐,成為製約遞送效率的關鍵性因素。快遞櫃的應用縮短了投遞時間,減少二次投遞,使快遞員工作效率增強。
記者了解到,2016年上半年,內蒙古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472.44萬件,同比增長39.02%;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75億元,同比增長37.05%,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1534.98萬件,同比增長16.96%
智能快遞櫃可以24小時提供自助服務,確保快遞的時效性,減少物流配送人員,降低配送成本,實現快件包裹的集中投放和回收,又對提升電商的物流水平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能夠幫助物流企業、社區物業、電商企業、第三方物流運營平台進行高效的資源配置和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多方合作共贏。
成本大約2萬~4萬
國內智能快遞櫃的發展起緣於2012下半年,目前,國內智能快遞櫃項目已經有百十來家,快遞巨頭、電商巨頭以及獨立的第三方快遞櫃企業都在做智能快遞櫃, 我國智能快遞櫃的需求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中通快遞內蒙古分公司總經理楊勇強告訴記者,中通快遞公司從13年以後就開始陸陸續續的使用快遞櫃。這些快遞櫃主要由豐巢、日日順、近鄰寶等第三方公司投放,有的會向快遞公司收取一定費用,有的不會,但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快遞公司根據自己的需求也在自行的選擇第三方公司,目前智能快遞櫃的覆蓋率並不太強。
日日順樂家在呼市負責快遞櫃運營的白海軍對記者說,從2015年5月份開始到現在,公司聯係社區和小區物業已經分散投放180多個快遞櫃,根據小區戶數,快遞量的不同投放不同大小的快遞櫃,使得成本大概在2到4萬間,後續還需給物業公司定期交納電費。“智能快遞櫃作為一個新事物,現在處於起步階段,對快遞公司免費是要培養收件人以及顧客對其粘性,未來可能要向快遞員收取一定費用。”
“店-人-櫃”相結合的網點模式
呼市郵政管理局的辦公室主任崔愛軍對記者說,未來將在高校和社區設立快遞服務中心、服務站,將人與櫃相結合,以滿足投遞中出現複雜情況的需求。郵政管理局前期引進了某智能快遞櫃公司在呼市做了兩個示範店,後期將與規劃局一起對布放網點的分布進行規劃,推動智能快遞櫃的使用。市政府還將出台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給予第三方公司一定金額的財政補貼。
當快遞行業與互聯網融合,人們的收取、傳送必須麵對麵進行的方式將有可能被機器取代。智能快遞櫃可將采集到的快件信息進行整理,實時在網絡上更新數據,分別供網購用戶,快遞人員,係統管理員進行快件查詢,調配快件,維護終端等操作,互聯網將給人們帶來更智能化的生活。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