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人人快遞”興起 發展模式存疑

發布時間:2016-07-04 09:29:07 和訊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人人快遞以順路捎帶為(wei) 特點的專(zhuan) 人直達模式,解決(jue) 了行業(ye) 整體(ti) 還不夠快的痛點,這讓眾(zhong) 包看起來成為(wei) 物流行業(ye) 必然的發展趨勢。然而,政策層麵的“模糊態度”以及模式本身存在的安全問題,讓人不得不對人人快遞畫上一個(ge) 問號。

悄然興(xing) 起

如果你曾驚歎順豐(feng) 快遞員的送貨速度,那麽(me) 麵對時下悄然湧現的“閃送員”,你可能要驚掉下巴了。

新金融記者下載了人人快遞APP,上麵有“幫我買(mai) ”“幫我送”等業(ye) 務分項,即便是不開啟手機的定位功能也能準確定位具體(ti) 位置。即便是在一個(ge) 沒有多少年輕人居住的老小區裏,也顯示著“周圍有1位自由快遞人等待為(wei) 您服務”,這些自由快遞人正是那些敢承諾3公裏30分鍾必達的“閃送員”。

據了解,這個(ge) 快遞APP業(ye) 務主要分兩(liang) 種:發快遞和送快遞。其中,發快遞可以選擇立即取貨和預約取貨。這個(ge) APP還有傳(chuan) 統快遞公司沒有的功能,幫人買(mai) 快餐、特產(chan) 、排隊等,願意支付的費用可自選,從(cong) 12元到100元不等。

一位“閃送員”告訴新金融記者,每份快遞單價(jia) 中,20%歸平台所有,自由快遞員則提取每件單價(jia) 中的80%作為(wei) 報酬,發件人的加價(jia) 部分也歸自由快遞員所有。

這種兼職快遞搶單的模式,行話叫“眾(zhong) 包物流”。

人人快遞據稱是國內(nei) 第一家開展“眾(zhong) 包”業(ye) 務的公司。目前,人人快遞在全國注冊(ce) 用戶已逾700萬(wan) 人,擁有超200萬(wan) 的自由快遞人,日交易訂單達到20萬(wan) 。

事實上,當人人快遞掀起第一浪之後,追浪者比比皆是。

2015年5月上線的京東(dong) 眾(zhong) 包就是其中之一,京東(dong) 眾(zhong) 包僅(jin) 用4個(ge) 月的時間即在全國21個(ge) 城市落地,注冊(ce) 用戶超過10萬(wan) 人。向來以物流見長的京東(dong) 自然不會(hui) 放過這個(ge) 機會(hui) ,劉強東(dong) 甚至還放出豪言“我們(men) 要讓跳廣場舞的大媽也成為(wei) 京東(dong) 配送員”。

“眾(zhong) 包”似乎成了解決(jue) 城市最後一公裏的“萬(wan) 能鑰匙”,一夜之間,遍地開花。

據公開數據,麵向網友提供最後3公裏物流服務的達達配送,其注冊(ce) 的“眾(zhong) 包”快遞員超過130萬(wan) 人,日配送訂單超過100萬(wan) 。又如天貓“極速退貨”鏈條中的“菜鳥裹裹眾(zhong) 包平台”,以140多家快遞公司的20萬(wan) 快遞員為(wei) “眾(zhong) 包”對象,而服務的對象是淘寶、天貓、京東(dong) 、蘇寧。

多地叫停

不過,這種“眾(zhong) 包物流”模式並沒有迎來預期的井噴。

目前,人人快遞已被河南、湖北、上海等地相繼叫停。人人快遞正麵臨(lin) 著越來越嚴(yan) 峻的形勢。

早前,國家郵政管理局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家郵政管理局已經注意到人人快遞及其業(ye) 務,正在研究相關(guan) 情況,對於(yu) 人人快遞沒有具體(ti) 的支持或叫停措施。對於(yu) 上海、河南等省級郵政管理部門叫停人人快遞的情況,這名負責人表示,各省郵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身具體(ti) 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國家郵政管理局目前不會(hui) 進行幹涉。

“我們(men) 並不是一家快遞公司,提供的是信息平台服務,我們(men) 是一家互聯網企業(ye) 。”對此,人人快遞開發者創物科技總裁謝勤一直強調,雖然名含“快遞”,但人人快遞並不是快遞公司,不提供遞送服務,隻是為(wei) 用戶提供發布和接收信息的網絡平台。

然而,快遞物流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則認為(wei) ,根據行業(ye) 規範,一個(ge) 快遞從(cong) 發出到對方收到,要經過驗收、轉運、安全檢查等多個(ge) 環節的把關(guan) ,“安全問題很重要”。但人人快遞將這些環節都忽略了,如果出現意外問題,造成的社會(hui) 成本可能會(hui) 更高。他表示,人人快遞並非一個(ge) 單純的互聯網信息平台,同樣也部分參與(yu) 了快遞業(ye) 務。

除了來自政策層麵的壓力,一些“閃送員”的主動放棄,也是人人快遞發展遇阻的另一原因。

上述“閃送員”如今已經開起了Uber。“平均送一單是16塊錢,其實算下來並不合適,我開著車進小區得找半天,還得停好車爬上去送到人手裏。”他告訴新金融記者,“實際上我就做了半個(ge) 月。”

模式爭(zheng) 議

資本很看好這種“眾(zhong) 包物流”模式。

今年4月份,人人快遞獲5000萬(wan) 美元投資,投資方是一家知名的投中後期的基金。而在2014年11月,人人快遞已獲得1500萬(wan) 美元A輪融資,來自騰訊和高榕資本。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經營快遞業(ye) 務,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取得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雖然人人快遞聲稱自己並非快遞公司,隻是一個(ge) 信息平台,但無法否認其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事實。

與(yu) 國家郵政部門的“模糊態度”相類似,法律和快遞業(ye) 內(nei) 對於(yu) 人人快遞的看法也並不統一。

易觀國際一位分析師表示,從(cong) 服務內(nei) 容、流程環節等各個(ge) 方麵看,人人快遞是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台。“人人快遞平台本身並不涉及物品的流通和處理,自由快遞人與(yu) 人人快遞平台之間也不存在勞務或勞動的隸屬關(guan) 係,因而快遞管理辦法對於(yu) 人人快遞並不適用。”

“人人快遞並非一個(ge) 單純的互聯網信息平台,同樣也部分參與(yu) 了快遞業(ye) 務。”徐勇則這樣認為(wei) 。

互聯網相關(guan) 領域資深律師趙占領對新金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如果網絡平台的定位是信息平台,提供信息及信息撮合屬於(yu) 信息中介,從(cong) 法律層麵目前看是比較難以界定它從(cong) 事了快遞業(ye) 務的。而對於(yu) 送件人,則需要分情況看:如果是個(ge) 人偶發行為(wei) ,也很難說是從(cong) 事了經營性業(ye) 務。但他也表示:“假設其中有個(ge) 別沒有資質的小型快遞企業(ye) 以個(ge) 人名義(yi) 接單,以這樣的方式變相規避行業(ye) 監管或者變相降低行業(ye) 的入行門檻,則屬於(yu) 違法經營的性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