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01 09:45:51 第一物流網

“小濤,你的快遞到了,過來取一下吧。”放下手中的電話,河北邯鄲磁縣高臾鎮快遞點的負責人王寶林開啟了自己忙碌的一天,也是他做快遞加盟的最後一天。與(yu) 往常一樣,他今天開門後首先檢查了一下前一天沒送出去的包裹,看看是什麽(me) 原因然後繼續派送,站好最後一班崗。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尤其是電商下鄉(xiang) ,在為(wei) 鄉(xiang) 村消費者提供物美價(jia) 廉商品的同時,也讓消費的選擇更加多樣化。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對農(nong) 村電商派發了政策“紅包”,頻頻獲得扶持的農(nong) 村電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可是,對於(yu) 農(nong) 村中從(cong) 事物流行業(ye) 的經營者來說,迎來機遇的同時,煩惱也同樣存在。
“看上去很美”的快遞加盟店
“2013年下半年就加盟了,剛開始的時候我熱情很高,不管刮風下雨,堅持每天開車到距家十幾裏地的縣城去取快件。”今年三十來歲的王寶林話語間帶著淡淡的憂傷(shang) 。物流行業(ye) 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那時的他認為(wei) 自己選擇的這個(ge) 行業(ye) 前景廣闊,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一片新天地。
理想很豐(feng) 滿,現實很骨感。“第一個(ge) 月做下來,我統計了一下,每天取件多的時候也就三四十件,少的時候隻有五六個(ge) ,”王寶林麵露難色地感慨道,“按照當時跟公司的約定,我每送一個(ge) 件的提成是一塊錢,收件的話會(hui) 稍微高點。但是,2013年農(nong) 村網購還不怎麽(me) 流行,村裏幾乎沒有人要發快遞,那時平均一天的收入也就二三十塊錢,仔細算算還真不如出去打工。”
雖然打過退堂鼓,但是回想起自己的初衷,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兩(liang) 年多裏,他每天收件、取件、送件,打電話通知……每天忙得跟陀螺似的,為(wei) 避免有人取件落空,他幾乎都長在店裏了。在別人看來我們(men) 家是發大財了,可是到底收入多少隻有我們(men) 自己清楚。”王寶林的妻子說。據王寶林介紹,他加盟了三家快遞公司,最先加入的是圓通速遞,由於(yu) 最初加盟時的費用還比較低,也就一兩(liang) 千塊錢。他心想總是要在店裏守著,心一橫,他又果斷地加入了韻達快遞和天天快遞。“也是趕上了,2013年的時候門檻還比較低,但如果現在加盟的話費用可就高了。”王寶林告訴記者。
采訪中記者得知,他這種廣撒網式的加盟也是希望能多帶來一點收益。盡管如此,前半年下來,到年底結賬的時候他總結了一下,刨去車費、店麵費和人工費,自己所剩無幾。
而後來這兩(liang) 年,情況依舊不容樂(le) 觀,退出快遞市場是他難以割舍而又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我已經和別人談好了轉讓事宜,眼下,就剩下最後的交接了。”王寶林說。
針對此情況,物流專(zhuan) 家董鵬分析道:“地域是物流加盟商選擇首要考慮的因素,如果選擇在大西部偏遠的農(nong) 村,加之沒有自己特色的產(chan) 業(ye) 做支撐,而物流量不足以支撐公司的運行,那麽(me) 其倒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王寶林的黯然退出
“我們(men) 村是典型的以農(nong) 業(ye) 種植為(wei) 主的村子,也沒有什麽(me) 特色工業(ye) ,相比別的村鎮快遞點,人家有的每天光寄樣品都比我一天的收入多。”王寶林說。
雖然發件的人不多,但他店裏每天來往的人可不少。
這時,店裏走進來一位與(yu) 他嘮嗑的張師傅,據張介紹,“一過農(nong) 曆新年,村裏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平時留守的也大多是我們(men) 這樣的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和那些剛上學的孩子。”
聽老張的口吻,對網購還是持懷疑態度,“那多麻煩呀,被騙了咋辦,我們(men) 村裏小賣鋪啥都有,想買(mai) 啥都能直接帶回家。”
麵對如此質疑,王寶林也隻能一笑了之,雖然他也多次向村民講解農(nong) 村電商的種種便捷,但收效甚微。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對於(yu) 那些村裏的老人們(men) ,並非是電商下鄉(xiang) 宣傳(chuan) 力度不夠,關(guan) 鍵在於(yu) 他們(men) 的傳(chuan) 統觀念已根深蒂固,電商、網購對他們(men) 來說有點天方夜譚的味道。“我也知道,國家的大政策支持我們(men) 農(nong) 村,還有很多地方都有淘寶村了,李克強總理還去看望過他們(men) ,但是在我這裏,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能等來這樣的好消息。”王寶林憂心忡忡道。
據張師傅介紹,他們(men) 村有七八千人口,分六條街,大家住的相對比較分散,尤其是最近幾年大家經濟條件好了,紛紛蓋起了大院子小洋樓,但這卻給王寶林的工作帶來極大不便。
“村裏大部分人,隻要是取快遞的,打個(ge) 電話他們(men) 就會(hui) 到我這裏來拿走自己的包裹,可總有一小批人以各種理由讓你送,這個(ge) 送的過程也著實讓人很無奈。”王寶林說,“比如送快遞時,你去了他家,結果他蓋新房搬家了,甚至有人本就有好幾處院子,有時候一個(ge) 包裹來來回回要跑三四趟。而這個(ge) 時間城裏的快遞員可能都送完我一天的量了。”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將包裹安全送到收件人手裏本就是我們(men) 的分內(nei) 事”。他繼續說道。
“最讓人崩潰的是,做了兩(liang) 三年下來,我這裏快遞數量雖有所增長,尤其是最近這兩(liang) 三個(ge) 月來,村裏有一部分人開始從(cong) 網上購買(mai) 年貨,每天單子多的時候有一百多單,即便如此,增長的數量還是太有限了,離我的預期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王寶林無奈表示,“雖然我已經不做了,但我希望後來者會(hui) 比我做得更好。”
采訪即將結束時,王寶林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在電視上看見別的地方年輕人都回家鄉(xiang) 創業(ye) 了,國家也正在提倡年輕人創業(ye) 創新。我們(men) 村裏也有蓮藕基地,還生產(chan) 大米,如果能有人開個(ge) 網店,把這些本地產(chan) 品推銷出去的話,這裏的業(ye) 務也許會(hui) 增長更快。
王寶林的退出隻是個(ge) 例,未來,也許在別的行業(ye) 他會(hui) 有更大的發展。但是他的退出也給了我們(men) 很好的啟發。
“快遞物流走出農(nong) 村的困境,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農(nong) 村物流在價(jia) 格、地域的選擇、消費者習(xi) 慣、倉(cang) 儲(chu) 物流、安全標準等方麵須進行逐一分析。”董鵬繼續表示,“因此,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商的地區,應該結合當地的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經濟形勢和產(chan) 業(ye) 基礎及物流狀況摸索適合的發展模式。而真正做到讓農(nong) 村居民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樣享受到電商的服務,這還需要一個(ge) 漫長而循序漸進的過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