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23 09:21:24 第一物流網

2011年3月7日,全國“兩(liang) 會(hui) ”現代物流報(华体会登录界面,全國兩(liang) 會(hui) 唯一物流與(yu) 供應鏈駐會(hui) 媒體(ti) )特派記者楊紫專(zhuan) 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延安,就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問題做了專(zhuan) 訪。
左延安代表:瞄準新能源 發力“十二五”
現代物流報特派記者 楊紫
“江淮汽車多年來的發展實踐證明:隻要掌握了市場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並依此製定企業(ye) 的發展戰略,企業(ye) 肯定就會(hui) 有很好發展。”3月7日,正在北京出席兩(liang) 會(hui) 的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今後一段時間,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就是新能源汽車。
2011年訪左延安代表:瞄準新能源 發力“十二五”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延安
左延安認為(wei) ,不管是從(cong) 資源消耗的角度,還是我國的“十二五”規劃,都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十二五”期間,江淮汽車將在新能源車領域發力,加快自主創新,不斷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建言:改變補貼方式
“新能源是汽車業(ye) ‘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對此,左延安欣慰地表示,JAC新能源的技術路線選擇和國家“十二五”新能源發展規劃所確定的技術路線完全符合,但如何實現商業(ye) 化,投入多少車,還得看國家和政府政策。
為(wei) 此,左延安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國家現有新能源車補貼的基礎上,對私人購買(mai) 新能源汽車使用上,如部分保險費用、車船使用稅和車輛購置稅方麵,再給予一定的優(you) 惠措施,以更好地推動新能源車的普及推廣。
此外,他還建議,國家對於(yu) 企業(ye) 在新能源車研發方麵的補貼,應該變“項目補貼”為(wei) “產(chan) 品補貼”。對此,他解釋說,目前,國內(nei) 有很多企業(ye) 都在搞新能源車的研發,但其中有部分企業(ye) 隻是為(wei) 了拿到國家相應的補貼而立項的,這往往造成“拿了補貼卻出不來產(chan) 品”的後果;而同時,認真搞研發的企業(ye) ,卻因為(wei) 研發出來的產(chan) 品成本太高而無法更好地推向市場。“如果國家的補貼,由‘項目補貼’變成‘產(chan) 品補貼’——誰研發出來產(chan) 品給誰補貼,這對企業(ye) 的研發是一種真正的促進。”
創新:打造高品質產(chan) 品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江淮汽車以“以我為(wei) 主、兼收並蓄、自成一體(ti) 、實現超越”為(wei) 指導思想,逐步建成了國際先進、國內(nei) 一流五層次的自主研發創新體(ti) 係。還建立了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的正向開發流程,流程管理技術進一步完善,建成了國內(nei) 唯一一家擁有全係列商用車、乘用車及核心動力總成,而且所有產(chan) 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綜合型汽車企業(ye) ,產(chan) 品結構及技術不斷優(you) 化升級,新能源汽車精準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和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初步建成了純電動和增程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平台。
針對“十二五”規劃,左延安表示,江淮汽車率先看中的就是研發力量。左延安表示,已經開局的“十二五”,是江淮汽車率先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跨越的五年,也是深化研發能力建設的關(guan) 鍵五年。“首先是正向開發流程技術更加成熟,也就是說全流程管理技術要成熟起來,使資源配置更合理,效率更高。”據了解,江淮汽車目前正在加快正向研發流程管理技術以及新技術、新產(chan) 品的運用研究,如GDI、DCT等關(guan) 鍵技術走在了行業(ye) 的前列。
其次,在研發隊伍建設上,在“十二五”期間,JAC將加快三支隊伍建設,即頂級、大師級整車設計師、專(zhuan)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級學科帶頭人和專(zhuan) 業(ye) 技術骨幹,三支隊伍人數要從(cong) “十一五”期間的1500人擴大到2000人以上,占JAC整個(ge) 研發團隊人數的三分之二強。
第三,在硬件建設、試驗、驗證設備,繼續加大並適當超前投入,形成具有行業(ye) 比較優(you) 勢的產(chan) 品研發能力體(ti) 係。其中,JAC的兩(liang) 個(ge) 海外研發中心將主攻乘用車產(chan) 品設計研發,“我們(men) 意大利都靈的研發中心由來自七個(ge) 國家的30多名技術專(zhuan) 家組成,都是精兵強將。”據悉,“十二五”期間,JAC將進一步發揮兩(liang) 個(ge) 海外研發中心的功能,並在體(ti) 係資源配置、功能定位、設計任務指標、管理模式等方麵加大對兩(liang) 個(ge) 海外研發中心的管理。
左延安對記者說,在“十一五”期間,江淮汽車雖然從(cong) 產(chan) 品的規劃、策劃、到產(chan) 品研發、驗證、試製,這套體(ti) 係運行比較規範,但在“十二五”期間要更加成熟起來。“尤其是產(chan) 品規劃非常重要,一定要針對市場需求、結合法規趨勢和競爭(zheng) 對手的動態做出精準的產(chan) 品定位和產(chan) 品規劃,打造JAC差異化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2011年訪左延安代表:瞄準新能源 發力“十二五”
發力:掌握核心技術
對於(yu) 江淮汽車來說,精準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和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初步建成了純電動和增程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平台。整車電控、電驅動和電池係統三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成果在同悅純電動車上得到應用和提升,表現出較好的商品化水平。今年1月,585台JAC同悅純電動車交車陸續投放,正式批量進入私家車市場,標誌著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走在了業(ye) 界的前列。
“在新能源方麵,JAC采取的是‘三步並兩(liang) 步走’的技術策略。”左延安說,第一步先出產(chan) 品,或多或少,先出批量進入市場,這樣的好處是一是檢驗產(chan) 品技術和製造技術,可以持續改進;二是可以發現車輛在使用過程中,整個(ge) 運行體(ti) 係如何支持,比如電網、充電站、充電樁,還包括運營管理和費用收取等;三是探索新的商業(ye) 模式,因為(wei) 隻有批量投放市場,才會(hui) 有切實的感受。
第二步,集中優(you) 勢研發能力,在電控、電機等核心技術上有實質突破,形成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在核心零部件上做產(chan) 業(ye) 化開發工作,爭(zheng) 取在三年時間內(nei) 核心零部件研發成熟。“一旦電池技術、電池成本與(yu) 能量密度在行業(ye) 裏有重大突破時,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會(hui) 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江淮汽車在電控、電機方麵,通過產(chan) 學研合作,已經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陸續的有整車控製係統、電池控製係統運用到新能源汽車上來。同時,整合利用多方麵資源,通過和境外的新能源製造企業(ye) 合作,初步摸索了一些造新能源客車、轎車的客觀規律。
第三步,實現產(chan) 業(ye) 化。在保證零部件品質一致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產(chan) 品成熟,具備大批量進入市場的能力。至於(yu) 下一步商品化,左延安認為(wei) 主要取決(jue) 於(yu) 國家政府和地方的政策,以及JAC對成本的控製。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