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解決農產品滯銷“互聯網+”提供新思路

發布時間:2015-07-24 10:27:34 第一財經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農(nong) 產(chan) 品豐(feng) 收卻遭受“滯銷”厄運,這是令農(nong) 民和政府都極為(wei) 頭痛的事情。

那麽(me) 滯銷背後的原因是什麽(me) 呢?7月22日,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一畝(mu) 田舉(ju) 辦的“滯銷背後的農(nong) 業(ye) 困境”研討會(hui) 上,一畝(mu) 田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說,原因有五種。

一是生產(chan) 過剩。即農(nong) 民基於(yu) 經驗,或模仿跟隨,在缺乏市場信號的情況下,進行種植。這導致農(nong) 業(ye) 的生產(chan) 量跟市場需求量匹配度不高。今年3月25日,“玉米之鄉(xiang) ”海南省東(dong) 方市出現大麵積甜玉米滯銷,就是典型案例。

高海燕說,種植有20萬(wan) 畝(mu) 甜玉米的東(dong) 方市,在過去幾年銷售很好。正是看到這一形勢,種植麵積擴大到30萬(wan) 畝(mu) 。供過於(yu) 求直接導致銷售價(jia) 格跌破種植的成本價(jia) 。

在美國是不會(hui) 出現盲目生產(chan) 的,原因在於(yu) 生產(chan) 的高度組織化以及專(zhuan) 業(ye) 判斷。“經常開玩笑說,美國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是‘計劃經濟’,就是根據市場的消費來進行有計劃的生產(chan) 。當然,這個(ge) 計劃不是政府做出來的,而是基於(yu) 市場高度組織化後做出的判斷。”他說。

二是業(ye) 務不對稱。在原來的生產(chan) 規模情況下,麵對的是傳(chuan) 統的客戶規模和市場半徑,但是一旦生產(chan) 過剩,這種市場半徑和規模並不能隨之擴大。如何解決(jue) 呢?那就是擴大市場半徑,擴充市場渠道,進行跨區域交易。

今年2月初,河南新野大蔥價(jia) 格低迷,出現規模巨大的滯銷事件。高海燕說,當時,一畝(mu) 田嚐試打通河南新野和四川成都的大蔥貿易線。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先後促成16次跨省交易,解決(jue) 河南新野賣出373噸滯銷大蔥。

三是結構性過剩。這種情況很明顯的表現就是,一方麵產(chan) 品過剩,另一方麵市場沒有得到滿足。主要在於(yu) ,消費需求出現品質化、差別化,但是現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還沒有完全滿足這種需求,導致傳(chuan) 統產(chan) 品總量過剩。

高海燕說,不解決(jue) 結構性問題,就會(hui) 出現同質化產(chan) 品過剩。

四是競爭(zheng) 性過剩。因為(wei) 價(jia) 差存在,尤其是現在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普遍高於(yu) 國外,導致本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出現過剩。高海燕舉(ju) 例說,中國的榨油企業(ye) 買(mai) 國外的原材料油菜籽價(jia) 格是3600元每噸,國內(nei) 的收儲(chu) 價(jia) 格是5100元每噸。在市場競爭(zheng) 條件下,如果選擇高價(jia) 原料,說明企業(ye) 完全沒有市場意識。

“因為(wei) 價(jia) 差存在所導致的過剩,才說明市場機製發生了作用。”他說。

五是事件性滯銷。作為(wei) 整個(ge) 市場體(ti) 係中脆弱的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連坐效應”非常明顯。有時候是“品類性連坐”,有時候是“地區性連坐”。前者指一地某個(ge) 產(chan) 品出現安全事故,那麽(me) 全國的該類產(chan) 品就出現滯銷;後者指一地的某類農(nong) 產(chan) 品出現安全事故,那麽(me) 該地的所有農(nong) 產(chan) 品都出現滯銷。

今年5月,有媒體(ti) 報道北京市場上的草莓農(nong) 藥殘留超標,其中檢出的農(nong) 藥品種“乙草胺”被質疑超過歐盟標準6倍。受此事件影響,迅速導致多個(ge) 草莓主產(chan) 區草莓滯銷,價(jia) 格大幅下降。這就是所謂的“品類性連坐”。

如何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問題呢?隨著電商的崛起,“互聯網+”提供了新思路。

高海燕稱,今年1月~7月,一畝(mu) 田解決(jue) 滯銷60餘(yu) 起。但是,一畝(mu) 田不可能變成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問題的救火隊。應急救火固然重要,但更為(wei) 重要的是防患於(yu) 未然,通過電商搭建平台這種機製可以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這一難題。

正是因為(wei) 看到農(nong) 業(ye) 電商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政企都在推動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為(wei) 主題,特別提到要創新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ye) 參與(yu) 涉農(nong) 電子商務平台建設。5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強調積極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並且鼓勵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企業(ye) 發展電子商務。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