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08 09:39:26 中國冷鏈產(chan) 業(ye) 網

貨物流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商業(ye) 。在城市集市沒有形成之前,人們(men) 采取的都是行商貿易,十幾年前在偏遠的山村還有很多貨郎擔——那個(ge) 時候市場還沒有充分競爭(zheng) ,議價(jia) 能力比較高。隨著城市集市的形成,交通運輸業(ye) 的發達,行商貿易逐漸被坐商取代。坐商也是現代商業(ye) 主要實體(ti) 。隨著互聯網貿易的興(xing) 起,商業(ye) 基礎設施的完善,現代商業(ye) 文明的進步傳(chuan) 統的坐商又慢慢變成了行商,最典型的就是零售行業(ye) 。
食材流通行業(ye) 是最近這些年較慢被互聯網影響的行業(ye) 。行商之路被很多人探尋過,依然沒有市場巨頭。這個(ge) 行業(ye) 的角色也錯綜複雜。這篇文章想就現下創業(ye) 圈被談論很多的食材供應鏈O2O,以及有可能的發展趨勢做一些闡述。
漫長的食材流通環節
食材流通環節從(cong) 上到下會(hui) 有很多環節。先做一個(ge) 簡單的梳理:
菜農(nong) ,蔬菜種植公司是源頭。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蔬菜種植公司種植技術更專(zhuan) 業(ye) ,產(chan) 值更高,這批食材直接流向了城市裏的中大型連鎖餐飲企業(ye) ,很多農(nong) 業(ye) 種植公司提供一對一的服務,能夠按照需求方的要求生產(chan) 。由於(yu) 成本規模和盈利率的約束,還有一部分蔬菜種植企業(ye) 選擇走有機路線,直接toC打高端人群。
分散的菜農(nong) 則是現在中小餐飲店的主要源頭。包產(chan) 到戶年代留下的產(chan) 業(ye) 格局,目前全國土地還是大多數歸屬於(yu) 分散的農(nong) 民,一大塊土地被分給不同的家庭去經營。這樣就導致了供應鏈後端的分散。如果不是土地集中在企業(ye) 手裏,即使村企聯營,也很難保證出產(chan) 蔬菜的質量(蔬菜根據不同的種植時間,施肥標準等同一片土地出產(chan) 的品質差別也會(hui) 很大)。質量不統一就代表標準化的實施存在很大阻力。
生鮮食材流通的下一個(ge) 環節就是農(nong) 業(ye) 經紀人。這種人在國內(nei) 特別多,就是人們(men) 所說的“一批”,也是整個(ge) 流通環節無可取代的一環,是在人們(men) 說的打通供應鏈的頂層——其實在很長時間內(nei) 打到這一層已經算是頂層了,再往上去做定製化種植生產(chan) 短期內(nei) 很難做到,除了對資金的要求很高另外就是分散。
農(nong) 業(ye) 經紀人是食材行業(ye) 相比其他行業(ye) 特殊的地方,他們(men) 對上負責搞定地方關(guan) 係、集中菜農(nong) 手中的菜,對下需要承擔運輸,損耗和市場行情所帶來的壓力最後在一級批發市場交貨;如此反複。
農(nong) 業(ye) 經紀人往往隻能搞定有限種類的蔬菜貿易,正所謂的行行都有其門道。以西瓜為(wei) 例,他們(men) 跟養(yang) 蜂人一樣,6月份山東(dong) 的西瓜一成熟就去山東(dong) 收瓜,等山東(dong) 的下架就去東(dong) 北,然後再是寧夏甘肅,然後等10月份新疆的西瓜一下架就告一段落。而不是這個(ge) 月從(cong) 山東(dong) 倒西瓜,下個(ge) 月就去河北倒土豆。
農(nong) 業(ye) 經紀人的生活往往很辛苦,忙的時候,基本上在卡車上過日子。除了損耗之外,頻繁波動的價(jia) 格對他們(men) 來說是最大的風險。為(wei) 了均攤風險,在這個(ge) 行業(ye) 就存在大量以次充好,坐地漲價(jia) 的現象。
無論怎麽(me) 樣,農(nong) 業(ye) 經紀人總會(hui) 想方設法保持自己的一部分利潤。所以在這個(ge) 層麵來講,基於(yu) 自配送的沉重模式,在區域範圍之內(nei) 還是具備競爭(zheng) 優(you) 勢,即使是巨頭,在很長時間之類也隻能打到這一層,在議價(jia) 優(you) 勢上大家都差不多。
從(cong) 農(nong) 業(ye) 經紀人手上出來之後,就是城市的各種毛細血管了。每一層議價(jia) 20%左右。這部分也是目前互聯網企業(ye) 最想打掉的環節。
可是毛細血管在城市流轉體(ti) 係中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他們(men) 有互聯網進入之前和下遊環節天然形成的信任關(guan) 係,例如個(ge) 性化服務以及資金賬期等優(you) 勢。毛細流通環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大小商貿公司,二三級批發市場,代采買(mai) 的小個(ge) 體(ti) 戶等。
這些就是食材流通環節中的主要角色。
食材供應鏈未來趨勢
重模式的效率提升:即我們(men) 之前提到的自采自銷模式。美菜、鏈農(nong) 等行業(ye) 跑在比較前麵的互聯網企業(ye) 都是采取的這種模式。還有海量的商貿公司都是采取這種模式經營的。大家都在談論SYSCO,SYSCO花了好幾十年做起來的,目前產(chan) 能能夠達到1個(ge) 員工服務20家店。而目前國內(nei) 來講即使行業(ye) 頂尖水平也不會(hui) 超過10家。大部分分揀,配送作業(ye) 還處於(yu) 原始水平,靠人力累積的階段。人力成本每年增加,如果再不工業(ye) 化,信息化和標準化上苦下功夫勢必將跟不上市場的步伐。
B2B2C模式的探索:B2B2C目前已經有人在嚐試這種模式,小規模做得還非常不錯。通過toB店配,切入了一個(ge) 更廣大的C端市場。
利用餐廳去做toC的事情,是主要思路。小餐廳一般背靠社區,C端客戶這時候就變成了平台下單,餐廳配送/自取的業(ye) 務模式。餐廳可以利用閑置的配送和分揀資源很好的服務社區客戶。甚至還能提供半成品服務,平台和餐廳相應分成即可。對於(yu) 種模式已經覆蓋比較完全的企業(ye) 來講,B2B2C具有天然優(you) 勢,從(cong) 源頭可以一次性解決(jue) 供應鏈的問題。
在線金融的發展:對於(yu) 中小餐飲來說,放賬期是比較危險的行為(wei) 。而中小餐飲企業(ye) 的資金周轉又比較緊張,特別是以外賣為(wei) 主的小餐廳,平台會(hui) 給他們(men) 一定的賬期,如果原材料采購沒有賬期,那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傳(chuan) 統批發市場,一般會(hui) 對餐廳開放一定賬期。新興(xing) 的互聯網公司一般會(hui) 選擇關(guan) 閉賬期,而餐廳在這方麵的需求又尤其強勁。單純的平台借貸,征信體(ti) 係很難建立,小餐廳抗風險能力差也沒有什麽(me) 擔保,所以是很難做到。唯有結合前端外賣跟後端采購的互聯網金融方式才是比較可行的道路。外賣持續不斷的流水可以提供很好的征信保障,降低後端采購賬期的風險。
目前也有外賣平台入股食材配送企業(ye) ,產(chan) 業(ye) 聯合,講一個(ge) 關(guan) 於(yu) 餐飲行業(ye) 的互聯網金融故事的。這也是重模式之下不錯的一條盈利模式。
平台模式的變革:在中小餐廳流通領域的平台,平台需要鏈接的是各級毛細血管之間的關(guan) 係。自營模式很難在全國範圍之內(nei) 把所有品類都供應完全;最近跨區域擴張的互聯網配送公司,在很多城市的業(ye) 務也隻開展了少數品類。在自營不能滿足所有采購需求的情況下,綜合性的平台是有一定價(jia) 值的。受限於(yu) 基礎設施和標準化的製約,目前大多數的平台還隻能做到有限區域市場平台。
大型商貿公司的機會(hui) :行業(ye) 裏麵還有一大批做過很多年的商貿公司,他們(men) 通過很多年的耕耘,搞定了一小批高端餐廳,賓館,校企機關(guan) 食堂等,公司本身也是盈利狀態,這也是目前做食材配送的互聯網公司短期之內(nei) 做不到的。借助互聯網的優(you) 勢,提高生產(chan) 效率,能夠在高端市場打出一些通道,再聯合後端生產(chan) 企業(ye) 做好後端的標準就很容易往低端市場打。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