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15 10:17:41 冷鏈馬甲

近期,順豐(feng) 優(you) 選將其冷鏈配送範圍從(cong) 11個(ge) 城市大範圍拓展到48個(ge) ,其生鮮商品從(cong) 此可進入多個(ge) 三線城市市場,被業(ye) 內(nei) 視為(wei) 在冷鏈建設上取得了跨越性進展。而其它生鮮電商,包括阿裏、京東(dong) 在內(nei) ,也紛紛在自建冷鏈方麵進入“平地起高樓”的階段。與(yu) 多年前電商自建倉(cang) 儲(chu) 物流如出一轍,自建冷庫宅配已經成為(wei) 生鮮電商當下的新時髦。自建冷鏈,究竟意義(yi) 何在?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被逼出來的自建冷鏈
生鮮食品、肉製品、水果等商品從(cong) 保存到運送的各個(ge) 環節都對溫度、濕度有著極為(wei) 苛刻的要求,常規的倉(cang) 儲(chu) 物流不適用於(yu) 生鮮商品——冷鏈能力對生鮮電商的意義(yi) ,早已毋庸諱言。因此,順豐(feng) 、阿裏、京東(dong) 這些企業(ye) 在冷鏈上的發力毫不令人意外。
在發達國家,生鮮電商主要依靠第三方冷鏈,自建冷鏈隻是輔助,如在美國,冷鏈市場化程度很高,像DHL、FedEx這樣的企業(ye) 不僅(jin) 可以完成生鮮食品、藥品在美國各地的全程冷鏈運輸,也能完成從(cong) 美國到中國、歐洲等地漂洋過海的全程冷鏈運輸。但這種經驗不一定適合中國,原因就在於(yu) 中國第三方冷鏈的發展尚處於(yu) 初期,存在硬件設施建設不足、技術含量低、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能力不強、運輸效率低、成本費用高等缺陷,實力還不足以作為(wei) 生鮮電商的主要臂助。實際上,目前中國即便是實力較強的第三方冷鏈企業(ye) ,大多全程冷鏈能力也僅(jin) 止於(yu) 一隅而已,例如,黑貓宅急便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實力最強的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公司之一,盡管日均近萬(wan) 單,但它的冷鏈體(ti) 係基本隻覆蓋上海,隻能“區域稱王”。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前生鮮電商紛紛自建冷鏈,也是受限於(yu) 第三方冷鏈能力不足的無奈之舉(ju) 。
就目前來講,自建冷鏈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為(wei) 生鮮電商企業(ye) 解決(jue) 第三方冷鏈物流不足的問題,更在於(yu) 幫助電商企業(ye) 搶占市場先機。以順豐(feng) 為(wei) 例,自建冷鏈能幫助其較容易地實現跨區域全程冷鏈,在大區域甚至全中國市場占下先手;而當前絕大多數生鮮電商的訂單仍被局限在本地。
不過,冷鏈物流是極其複雜的,也是代價(jia) 昂貴的,生鮮電商企業(ye) 對自建冷鏈必須慎之又慎。以下幾個(ge) 問題是必須要考慮到的:
企業(ye) 有資本嗎
冷鏈很燒錢,這是眾(zhong) 所周知的事情。以冷庫造價(jia) 為(wei) 例,普通倉(cang) 庫的造價(jia) 約為(wei) 400元人民幣/平方米,冷庫則要配備保溫係統,造價(jia) 至少2000元人民幣/平方米,而且冷庫需要花費高額的電費,1萬(wan) 平方米的冷庫一個(ge) 月的電費至少要20萬(wan) 元人民幣。生鮮冷庫溫度帶很多,各種製冷、監測設備都要配備齊全,庫內(nei) 其它設備也都需防凍設計,因此庫內(nei) 設施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而冷藏運輸車的購買(mai) 、使用、維修價(jia) 格也都遠遠高於(yu) 普通貨車。除了建置冷庫、配置庫內(nei) 設備、購買(mai) 冷藏車等,電商自建冷鏈還需要建立起一套區別於(yu) 其他品類電商的精準訂單預測、標準化品類管理、快速配送、快速庫存周轉機製——這樣的以千萬(wan) 、億(yi) 人民幣為(wei) 單位的龐大投入是大部分電商難以承受的。尤其是像順豐(feng) 這樣的“一段式全程冷鏈”體(ti) 係,非土豪不能為(wei) 之。即便是在物流建設方麵決(jue) 心和投入最大的京東(dong) ,其生鮮業(ye) 務開展至今也主要采用以順豐(feng) 為(wei) 主,地方冷鏈為(wei) 輔的配送方式。隻在生鮮業(ye) 務站穩腳跟並逐步擴展後,京東(dong) 才加重在自建冷鏈上的砝碼。因此,成本是自建冷鏈最大的攔路虎,生鮮電商在自建冷鏈之前,最好捫心自問是否有投建冷鏈的資本,是否能保證未來資金鏈的安全。如果不是土豪,則最好學習(xi) 亞(ya) 馬遜生鮮的緩慢擴張策略。
冷庫如何建設和運營
在區位選址上,生鮮電商冷庫應盡可能處於(yu) 海、陸、空立體(ti) 交通運輸路線的結點,集散條件便捷,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同時,生鮮電商冷庫應該是配送中心型的冷庫,需配置多溫區溫控係統、分揀係統、裝卸貨係統等關(guan) 鍵子係統,電商企業(ye) 應該委托具備資質的知名機構和企業(ye) ,參考自身的業(ye) 務發展情況,來進行冷庫的設計和建造。
整個(ge) 冷庫需具備完善的檢驗檢疫功能,多溫區溫控存儲(chu) 功能、集成信息化作業(ye) 係統的庫存管理和優(you) 化功能、包括分揀和包裝價(jia) 格在內(nei) 的庫內(nei) 操作功能、進銷存數據實時對接的數據交換功能等。除滿足軟硬件條件外,生鮮電商冷庫在日常操作上要比普通倉(cang) 庫或冷庫更加嚴(yan) 格。電商企業(ye) 在運營冷庫時,要製定嚴(yan) 密的規章製度和kpi考核製度。以果蔬包裝流程為(wei) 例,員工要佩戴棉手套,以免戳傷(shang) 水果表皮或手溫影響水果品質;枝、蒂等必須用剪刀剪斷,不可用手摘;冷凍產(chan) 品在離開溫區稱重、包裝用時必須限定在一個(ge) 短的時間段內(nei) ,不得超時,等等。
自營配送如何控製成本
相比自建冷庫,自營冷鏈配送的成本也不遑多讓。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至少有3000家生鮮電商,而其中99%都在虧(kui) 損,原因之一就是配送成本高昂。有數據顯示,冷鏈宅配成本是常溫宅配成本的1.5倍以上。在非生鮮電商領域,自建宅配通常的做法就是廣布網——在各地自建配送分站,然後配送到戶。但對生鮮電商來說,目前的訂單量仍較少,維持這樣的配送網絡需要很高的成本。因此,電商自營配送要考慮更多的替代方法。比如,可以與(yu) 連鎖便利店、社區店合作,在一個(ge) 區域內(nei) 選擇一家或幾家便利店、社區店作為(wei) 客戶自提點,這樣,生鮮電商就可以集中配送,減去入戶配送的運力、時間和人員成本。便利店、社區店還可以以O2O的模式運營,以線下的展示、體(ti) 驗幫助生鮮電商獲取流量。如京東(dong) 與(yu) 十數個(ge) 城市的萬(wan) 餘(yu) 家便利店合作,順豐(feng) 開設3000多家“嘿店”,二者都是為(wei) 數不多的、實際進入到生鮮O2O運營中的生鮮電商。再比如小區智能快遞箱,不僅(jin) 可以幫助生鮮電商節省入戶配送的運力、時間和人員成本,還受到小區居民甚至物業(ye) 的廣泛歡迎。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