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10 10:49:44 賽迪網

電子商務下,物流從(cong) 內(nei) 容、技術等方麵都與(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下的物流有了較大的不同。我國的物流業(ye)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而國內(nei) 物流業(ye) 的現狀如何?又存在什麽(me) 樣的問題?在本期將重點討論這些問題。
我國物流企業(ye) 的分類目前,我國現有的物流企業(ye) 大致可以分為(wei) 以下幾類:
1、中央直屬的專(zhuan) 業(ye) 性物流企業(ye) ,即專(zhuan) 營生產(chan) 資料的物資儲(chu) 運總公司和外運總公司。倉(cang) 儲(chu) 主要針對係統內(nei) 部,因此商流與(yu) 物流分離,受行政控製。
2、地方專(zhuan) 業(ye) 性物流企業(ye) ,即地方商業(ye) 係統的儲(chu) 運公司及糧食倉(cang) 儲(chu) 係統,完全受當地行政領導。
3、兼營性物流企業(ye) ,即集物流與(yu) 商流為(wei) 一體(ti) 的物流企業(ye) ,比重大且數量正在不斷增多。
長期以來,由於(yu) 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hui) 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ti) 製混亂(luan) ,機構多元化,原物資部、原商業(ye) 部、對外經貿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業(ye) 部等等)、城鄉(xiang) 建設環境保護部均有各自的物流係統。這種分散的、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導致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you) 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複建設,資金浪費嚴(yan) 重。由於(yu) 利益衝(chong) 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造成餘(yu) 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澱,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ye) 與(yu) 物流組織的總體(ti) 水平低,設備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yan) 重不足,形成了“瓶頸”,製約了物流的發展。
我國物流業(ye) 的現狀針對我國經濟發展及物流業(ye) 的現狀,借鑒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和經驗,我國從(cong) 1992年開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試點工作,原國內(nei) 貿易部印發了《關(guan) 於(yu) 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大中型儲(chu) 運企業(ye) 要發揮設施和服務優(you) 勢,改造、完善設施,增加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向社會(hui) 化的現代物流中心轉變;小型儲(chu) 運企業(ye) 和有一定儲(chu) 運設施規模的批發企業(ye) 向配送中心轉變。
近年來,隨著連鎖商業(ye) 的發展,配送中心的建設受到重視,特別是連鎖企業(ye) 自建配送中心的積極性很高。據有關(guan) 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700多家連鎖公司,較大型的連鎖公司已在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些小型的連鎖企業(ye) 店鋪數量少、規模不大,也在籌建配送中心,以期實現100%的商品由自己配送中心配送。而一個(ge) 功能完善的、社會(hui) 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資相當巨大,配送量過小,必然造成負債(zhai) 過多,回收期長,反過來又影響連鎖企業(ye) 的發展;同時,社會(hui) 上又有相當數量的倉(cang) 庫設施在閑置,形成了投資上的重複、浪費。
為(wei) 了使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不走或少走彎路,引導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原國內(nei) 貿易部於(yu) 1996年發出了《關(guan) 於(yu) 加強商業(ye) 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了發展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義(yi) ,提出發展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同時,原國內(nei) 貿易部還印發了《商業(ye) 儲(chu) 運企業(ye) 進一步深化改革與(yu) 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轉換機製,集約經營,完善功能,發展物流,增強實力”的改革與(yu) 發展方針,確定以向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建設社會(hui) 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現代物流網絡為(wei) 主要發展方向。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確立,出現了物流配送。但由於(yu) 種種原因,力度不夠,沒有深入發展下去。這些固然與(yu) 當時體(ti) 製和認識有關(guan) ,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市場經濟正處於(yu) 啟動階段,因而製約了物流配送的發展建設。
近幾年,中國物流業(ye)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也有了很大改善,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1.基礎設施:我國目前現有公路裏程160萬(wan) 公裏,其中高速公路約1.5萬(wan) 多公裏,躍居世界第三;鐵路運力躍居亞(ya) 洲第一;水運方麵,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新建、擴建了一批機場以及支線、國際航線的增開,這些都使空運能力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配送體(ti) 係: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規模的全國範圍配送體(ti) 係的物流企業(ye) ,連鎖商業(ye) 和配送服務正在興(xing) 起。
3.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1999年,不少機製靈活、經營規範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紛紛崛起,如陽光網、時空網等與(yu) 原有的國家大中型倉(cang) 儲(chu) 運輸企業(ye) 一起提供範圍較廣的物流服務。
我國物流業(ye) 發展的障礙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擴大了企業(ye) 的銷售範圍,改變了企業(ye) 傳(chuan) 統的銷售方式以及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使得送貨上門等物流服務成為(wei) 必然,促進了我國物流行業(ye) 的興(xing) 起。但目前,我國的物流水平仍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的需求,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歸納為(wei) 以下幾點:
1.與(yu) 物流發展相關(guan) 的製度和政策法規尚未完善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仍處於(yu) 起步階段,相關(guan) 製度和法規有待完善。與(yu) 企業(ye) 發展息息相關(guan) 的融資製度、產(chan) 權轉讓製度、用人製度、社會(hui) 保障製度、市場準入與(yu) 退出製度等方麵的改革還遠不能適應企業(ye) 發展的需要。企業(ye) 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時,必然要在企業(ye) 內(nei) 外重新配置物流資源,而製度和法規的缺陷阻礙了企業(ye) 對物流資源的再分配。物流企業(ye) 跨區域開展物流業(ye) 務時常常受地方保護主義(yi) 困擾,國有企業(ye) 在選擇外部更為(wei) 高效的物流服務,處置原有儲(chu) 運設施和人員時,所遇阻力巨大,這些必然會(hui) 影響企業(ye) 物流效率的提高。
2.缺少綜合性物流服務首先,從(cong) 發達國家來看,現代物流的功能是設計、執行以及管理客戶供應鏈中的物流需求,其特點是依據信息和物流專(zhuan) 業(ye) 知識,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而現在,我國多數物流企業(ye) 是在傳(chuan) 統體(ti) 製下物資流通企業(ye) 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企業(ye) 服務內(nei) 容多數仍停留在倉(cang) 儲(chu) 、運輸、搬運上,很少有物流企業(ye) 能夠做到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現代物流服務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我國的物流企業(ye) ,無論是物流服務的硬件還是軟件與(yu) 電子商務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物流服務還有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處理、運用能力、物流的專(zhuan) 門知識,物流的統籌策劃和精細化組織與(yu) 管理能力都明顯不足。
3.條塊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體(ti) 製製約著物流業(ye) 的發展電子商務下,物流的專(zhuan) 業(ye) 化分工特點雖然日益明顯,但是物流的組織和管理卻不斷向綜合性發展,各種物流方式和物流載體(ti) 之間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但是,我國目前的物流行業(ye) 管理仍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部門分割體(ti) 製。與(yu) 物流相關(guan) 的各部分分別由鐵道、交通、民航、內(nei) 貿等不同政府部門進行管理。依據這種條塊管理體(ti) 製,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縱向隸屬和管理格局,嚴(yan) 重製約著在全社會(hui) 範圍內(nei) 經濟合理的對物流進行政體(ti) 統籌和規劃,妨礙著物流的社會(hui) 化進程,製約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
4.物流和配送方麵的人才稀缺國外物流的發展實踐表明,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是否具有較高的物流知識和操作經驗,直接影響到企業(ye) 的生存與(yu) 發展。國外的物流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物流教育係統,許多高校設置了與(yu) 物流相關(guan) 的課程,為(wei) 物流行業(ye) 培養(yang) 並輸送了大批實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麵的教育還相當落後,高校中開設物流課程和專(zhuan) 業(ye) 的僅(jin) 有十幾所,與(yu) 物流相關(guan) 的職業(ye) 教育也十分匱乏,物流人才稀缺。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