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快遞行業加盟亂象

發布時間:2015-05-20 09:24:38 法治周末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快遞公司的營運模式主要有兩(liang) 種:加盟和直營。直營店的快遞丟(diu) 失後,總公司大都會(hui) 出麵予以解決(jue) 。而加盟商是獨立的法人,隻能自行負責。由於(yu) 加盟商對外使用總公司的統一標識,消費者在寄件時,很難區分直營和加盟。
  “4月21日,我從(cong) 浙江和江蘇兩(liang) 地,通過圓通公司發了兩(liang) 件快遞發往武漢,可7天過去了對方還沒有收到。除了重要的資料外,還有‘五一’假日出行需要的用品。”見到記者時,市民郭女士急得直跺腳。
  法治周末記者在隨後的采訪中得知,郭女士的快件,早已於(yu) 4月24日下午發送到了圓通中南分公司,之後再無消息。和郭女士一同失聯的,還有兩(liang) 千餘(yu) 件快遞。
  百度一下,此類事件在全國並非個(ge) 案,大多數快遞公司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經曆,而最終無一例外地都將矛頭指向了同一個(ge) 對象:加盟商。
  據中國快遞谘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介紹,加盟發展,是中國快遞行業(ye) 的一把雙刃劍,在保障粗獷式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給中國快遞產(chan) 業(ye) 埋下了諸多隱患。然而,由於(yu) 直營需要巨大的資本金投入,加盟這把雙刃劍,短期之內(nei) 還將繼續成為(wei) 中國快遞行業(ye) 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湖北百思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慶華告訴記者,在目前快遞公司的兩(liang) 種主要營運模式中,如果直營店的快遞丟(diu) 失,總公司大都會(hui) 出麵予以解決(jue) 。而加盟店是獨立的法人,快遞丟(diu) 失後隻能是各自負責。由於(yu) 大多加盟商倒閉時都已負債(zhai) 累累,消費者能得到補償(chang) 的幾率極低。“更可怕的是,由於(yu) 加盟商對外使用總公司的統一標識,因而消費者寄件時,很難區分哪家是直營店,哪家是加盟店。”
  加盟商“撂挑子”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現代快遞業(ye) 也井噴式地發展。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服務“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快遞業(ye) 務量將達到61億(yi) 件以上,年均增長21%;快遞業(ye) 務收入超過1430億(yi) 元,年均增長20%,比“十一五”末增長1.5倍,占郵政業(ye) 業(ye) 務收入的比重達到55%;新增就業(ye) 崗位35萬(wan) 個(ge) 以上,從(cong) 業(ye) 人員總數達到100萬(wan) 。
  快遞可以上門收貨取件,配送到家,非常方便。但是,這些寄送的包裹是否能夠安全送達呢?如果包裹丟(diu) 失,又應該怎麽(me) 維權呢?對於(yu) 這些暗藏風險,消費者並不全清楚。
  2015年4月29日,湖北一地方媒體(ti) 以《不滿總部罰款規定,圓通分公司壓下數千快件》為(wei) 題,披露了圓通中南分公司以總公司罰款不合理為(wei) 由,“積壓兩(liang) 千餘(yu) 件快遞無人派送。”
  對此,圓通中南分公司負責人陳傑通過媒體(ti) 作了回應:消費者投訴屬實,“之所以沒有及時發貨,是因為(wei) 總公司罰款不合理,導致分公司虧(kui) 損230多萬(wan) 元,員工離職,目前已無力經營”。
  當日下午,幾經周折,記者來到了武漢市武昌南湖花園張黃新村小區。經過仔細查找,記者終於(yu) 在兩(liang) 間卷閘門緊閉的門麵房上,看到了破損不堪的“圓通速遞”標識,確認了圓通中南分公司已停業(ye) 。在牆麵一張大型的“圓通武漢速遞誠聘”廣告單上,有一張用紅色水筆寫(xie) 的通知,內(nei) 容為(wei) :“暫停營業(ye) 。取件地址東(dong) 西湖圓通總部。1323100××××權總。”
  得知記者采訪,陳傑聞訊趕了過來,並打開了其中的一間卷閘門。法治周末記者看到,連通的兩(liang) 間房裏,工作人員已不見蹤影,除了幾張淩亂(luan) 的桌子,以及地上散落的一些快遞底單,沒有一個(ge) 快遞件。
  據悉,圓通公司總部在上海,對於(yu) 武漢地區的快件,按照流程將首先發送到武漢運轉中心,之後再派送到各個(ge) 分公司,由分公司的快遞員送到客戶手上。
  “若快件延誤、遺失或者遭客戶投訴,總公司將直接對分公司處罰。中南分公司從(cong) 經營到現在,罰款累計已經超過60萬(wan) 元了。”可讓陳傑奇怪的是,所有的罰款、賠償(chang) 款總公司都要從(cong) 中抽取提成。
  今年1月7日,中南分公司發送一份快遞到雲(yun) 南大理。1月11日,快遞到達圓通公司在雲(yun) 南大理的網點,但客戶直到1月21日才收到,延誤10天。
  為(wei) 此,雲(yun) 南大理網點被“處罰”500元,中南分公司則被“獎勵”250元。“就這樣,總公司從(cong) 這一筆‘處罰’和‘獎勵’中就可以賺取250元。”陳傑說。
  記者在陳傑從(cong) 內(nei) 部係統上選取的多張類似“打仲裁”截圖上發現,大部分獎勵金額是處罰的一半,
  “這樣賺差價(jia) 、加罰款的行為(wei) ,讓我感覺總公司是在靠罰款來賺錢。”陳傑如是說。
  令陳傑想不通的,還有總公司給加盟分公司的“亂(luan) 攤派”。
  陳傑提供了從(cong) 圓通公司內(nei) 部係統下載的125條數據,法治周末記者看到,有些是訂閱書(shu) 報的款項,如《中國快遞企業(ye) 路在何方》1本60元、《快遞》雜誌報款432元、網點管理係列叢(cong) 書(shu) 費用256元;有些則是文具的款項,如全網加盟公司文具筆費用2盒84元、混裝筆1盒42元。
  “這些還不算什麽(me) ,還有賣撲克、推銷月餅及台曆的。”陳傑經初步核算,1年半時間,總公司的“亂(luan) 攤派”近3萬(wan) 元。
  “收費則直接劃取係統賬。”陳傑說,係統賬是各個(ge) 分公司與(yu) 總公司的賬目聯係,總公司有直接劃取權,分公司沒有任何自主權。
  “自2013年11月10日接手中南分公司以來,雖然每日送的快遞數從(cong) 1000單做到了4000多單,但因為(wei) 運營成本太大,我不賺錢倒賠錢,最後不得不關(guan) 門停運。”陳傑一聲歎息。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yu) 武漢東(dong) 西湖區的圓通公司武漢轉運中心,見到了華中管理區常務副總經理、湖北省區域總經理王澤義(yi) 。他告訴記者,武漢市共有28家加盟商,目前僅(jin) 中南分公司一家出現經營虧(kui) 損。“罰款是圓通公司內(nei) 部規定,是為(wei) 了保障客戶合法權益的管理手段。中南分公司之所以罰款較多,是因為(wei) 其自身經營管理不善。”
  對於(yu) 總公司給加盟分公司“亂(luan) 攤派”一事,王澤義(yi) 以自己不清楚為(wei) 由,婉拒作出回應。
  高額轉讓費推高加盟成本
  在物流業(ye) 爆發增長的時代,快遞行業(ye) 已經形成了一個(ge) 規模龐大的產(chan) 業(ye) ,並呈現出由國企陣營、外資陣營、民企陣營“三分天下”的格局。
  在民營陣營中,由以低價(jia) 、電商為(wei) 主的占據低端市場的“四通一達”(即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和韻達快遞)和以商業(ye) 快件為(wei) 主占據高端市場的順風速運兩(liang) 部分組成。
  隨著國家政策的進一步放寬,加盟快遞行業(ye) 成了一些創業(ye) 者的首選,30歲的陳傑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yu) 2011年2月9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快遞行業(ye) 特許經營(加盟)合同》示範文本,對快遞行業(ye) 特許人資格、被特許人資格作出了詳細說明,特許人和被特許人都必須是取得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證的企業(ye) 法人。這種情況下,受讓具有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證的公司的股權,成為(wei) 一條加盟快遞公司的捷徑。
  經人介紹,陳傑聯係上了武漢圓澤順速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澤順公司)。圓澤順公司成立2012年1月9日,注冊(ce) 資本50萬(wan) 元。經營範圍:武漢市境內(nei) 除郵政企業(ye) 專(zhuan) 營業(ye) 務外的國內(nei) 快遞。
  2013年11月10日,陳傑以圓澤順公司的名義(yi) ,與(yu) 圓通公司簽訂了一份《特許經營合同》,成為(wei) 了圓通公司的加盟商。由於(yu) 圓澤順公司負責武漢市武昌區中南區域,所以內(nei) 部稱之為(wei) 圓通中南分公司。
  《特許經營合同》簽訂後,陳傑按要求租了150平方米營業(ye) 場地:招聘了15名員工;添置了機動車、電話、掃描槍、手持終端、電子秤等相關(guan) 設備。
  記者在《特許經營合同》上看到,陳傑加盟圓通公司,一次性支付了網絡資源使用費1萬(wan) 元和圓通公司商標使用費2050元。此外,他還交納了風險保證金1萬(wan) 元。
  看上去,陳傑加盟的成本極其低廉,連以後要退回的保證金在內(nei) 也隻有兩(liang) 萬(wan) 多元。但陳傑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加盟圓通公司時,實際共花了138萬(wan) 元。
  原來,園澤順公司此前的股東(dong) 名叫周明新,陳傑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取得園澤順公司,轉讓費為(wei) 120萬(wan) 元。
  據陳傑介紹,周明新收到120萬(wan) 元轉讓費後,與(yu) 陳傑簽訂了一份80萬(wan) 元股權轉讓合同,交到了與(yu) 圓通公司。周的解釋是,總公司要按股權轉讓費的20%收取手續費,隻寫(xie) 80萬(wan) 元可以少交手續費。
  隨後,陳傑又向3名介紹人交納了10萬(wan) 元的介紹費,並將股權轉讓的手續費降到了8萬(wan) 元。
  陳傑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個(ge) “手續費”在內(nei) 部被稱為(wei) 加盟費,圓通公司收取後沒有出具任何憑證,自己也不知道這8萬(wan) 元如今到哪裏去了。
  對此,王澤義(yi) 的解釋是,這8萬(wan) 元其實是“風險保證金”,做不下去了這個(ge) 保證金可以退。
  對於(yu) 20%的“手續費”,王澤義(yi) 沒有否認,稱這是“行業(ye) 公開的秘密”。至於(yu) 為(wei) 何不出具收費憑證、手續費是否入總公司賬目等問題,王澤義(yi) 說自己不太清楚情況,他要向上海總公司詢問後再作答複。
  中商情報網產(chan) 業(ye) 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年快遞業(ye) 件均收入是18.6元/件,而2013年降為(wei) 15.69元/件,足足下降了2.7元。“隨著運營成本的上升和無序競爭(zheng) 的加劇,中國快遞業(ye) 的利潤已經一降再降,從(cong) 最初每件一塊錢的利潤,到後來不到五毛的利潤。”
  陳傑成了圓通公司的加盟商時,全國60%的快遞業(ye) 處於(yu) 微利或零利潤狀態。也許正是因為(wei) 如此,初次涉入快遞行業(ye) 的陳傑一直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
  消費者“最受傷(shang) ”
  2015年3月28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2015年度中國顧客滿意度”調查結果,滿意度下降的行業(ye) 有13個(ge) ,快遞服務行業(ye) 名列其中。
  中南分公司停工前20多天,即2015年4月2日,天津一地方媒體(ti) 以《快遞公司加盟店停業(ye) ,六千包裹停在“轉運”狀態》為(wei) 題,披露了申通快遞在天津的多家加盟店停業(ye) ,無法送件。
  再往前看,2014年5月8日,廣西一地方媒體(ti) 以《圓通速遞門店擅自停業(ye) 致上萬(wan) 快件壓倉(cang) 》為(wei) 題,披露了廣西北海興(xing) 寧(圓通)速遞有限公司擅自停業(ye) 致上萬(wan) 件快件壓倉(cang) ,市民上門取快遞多次吃閉門羹。
  而早在2008年7月17日,廣東(dong) 一地方媒體(ti) 就以《快遞加盟店倒閉,包裹一去不複返》為(wei) 題,披露了消費者戴小姐被快遞公司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索賠無門。“總公司說不對加盟店的賠償(chang) 負責,新的加盟店負責人稱之前的舊店已倒閉。”
  據悉,上述每一起事情的發生,都出現了快遞堆積如山無人派送的情形,這讓消費者覺得實為(wei) “虐心”。在消費者看來,加盟商倒閉是一場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偶然事件;而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這是快遞產(chan) 業(ye) 加盟方式泛濫的必然產(chan) 物。
  郵政法規定,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guan) 、國家安全機關(guan) 或者檢察機關(guan) 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ge) 人不得檢查、扣留郵件、匯款。中南分公司停業(ye) 5天後,一些收不到快遞的消費者打110報警。很快,警方通知陳傑到中南分公司轄區的武漢市公安局洪山分局北崗派出所接受調查。陳傑到達北崗派出所時,發現從(cong) 上海總部來的圓通公司網絡擴展部經理馬小龍、華中管理區喻姓負責人及王澤義(yi) 等人已先期到達。
  陳傑反映,中南分公司在缺少快遞員停止經營後,將積壓的兩(liang) 千餘(yu) 件快件又送回了武漢運轉中心。盡管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延誤,但沒有出現扣留快遞的情況。警方沒有立案,甚至連筆錄也沒有做,而是讓陳傑和總公司進行協商。
  3個(ge) 多小時後,雙方不歡而散。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曾有消費者因加盟商“跑路”到公安機關(guan) 報案,但被告知屬於(yu) 民事經濟糾紛,拒絕立案。對於(yu) 消費者到公安機關(guan) 報案不被受理的情況,張慶華律師認為(wei) ,加盟商和消費者之間未構成詐騙,因此公安機關(guan) 不會(hui) 受理,隻能到法院起訴。
  而到法院起訴,消費者的維權之路也不順暢。北京市民張女士因圓通公司快遞員取走快遞,物品丟(diu) 失後起訴圓通公司,法院判決(jue) 駁回張女士的起訴,理由是:收取托運貨物的是圓通公司的加盟公司,張女士並未與(yu) 圓通公司形成快遞服務合同關(guan) 係。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對記者介紹:“現在快遞行業(ye) 的加盟商,大多都沒有什麽(me) 固定資產(chan) 。倉(cang) 庫、物流、車隊這些最關(guan) 鍵的硬件設施幾乎全是租借而來。加盟商從(cong) 快遞總公司買(mai) 來運單後,與(yu) 總部之間隻是運單交易,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關(guan) 係。”
  加盟模式成快遞業(ye) 硬傷(shang)
  直營和加盟,是國內(nei) 快遞行業(ye) 發展的主要模式,兩(liang) 者之間的區別有二:首先,直營製成本高,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雇傭(yong) 管理人才,以及購買(mai) 設備。其次,與(yu) 加盟製快遞相比,直營製鋪設網絡的速度稍慢。加盟製快遞可以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加盟商,迅速鋪設網絡。而直營製快遞公司在增加分支機構時,需要公司自己花費資金、人力、物力。
  采用直營模式,雄厚的資本金是先決(jue) 條件,而中國快遞市場中大部分企業(ye) 都是中小企業(ye) 。所以迄今為(wei) 止,除了國有的郵政EMS和順豐(feng) 、德邦物流等個(ge) 別公司是直營外,大部分民營快遞,包括申通、圓通、匯通、天天快遞、宅急送等在內(nei) ,均采用加盟模式。
  在這種加盟方式中,快遞公司和加盟網點獲得“雙贏”,快遞公司可以省去巨大的管理、房租、人工和車輛成本;而加盟網點一方麵獲得了從(cong) 業(ye) 許可,另一方麵也能利用快遞公司的品牌效應輕鬆獲得業(ye) 務流量。
  “成也加盟製,誤也加盟製。”國內(nei) 快遞公司一名高管向記者表示,隨著快遞公司的發展,加盟製很快成為(wei) 其發展的阻礙。由於(yu) 加盟商和總公司之間隻是法人對法人的關(guan) 係,加盟公司從(cong) 業(ye) 人員的誠信和服務質量難以保證,出問題後很難追究。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因為(wei) 加盟製越來越製約了快遞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幾大快遞公司都開始直營改革。但是,快遞公司回收網點,需要向加盟商支付費用。而這對正在擴張的快遞公司而言,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除了資金原因外,加盟商對直營改革的抵觸也十分激烈。“用我們(men) 的資金把市場發展起來了,現在就要趕我們(men) 走,這簡直就是過河拆橋。”一快遞加盟商如是說。
  法治周末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這場快遞公司直營改革的博弈中,經常會(hui) 出現加盟商突然撤離,而直營店招聘的快遞員又不能及時到位,導致快遞大量積壓的情況,成千上萬(wan) 的消費者隨之也莫名其妙地成了“冤大頭”。因此,徐勇希望行業(ye) 管理者未雨綢繆,同時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快遞公司。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