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4 10:08:34 中國江蘇網

忽如一夜之間,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徹底改變了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規律,太多的民眾(zhong) 樂(le) 於(yu) 坐在家中借助手機或者電腦享受電子商務帶來的便捷。麵對眾(zhong) 多弱小物流企業(ye) 迅速壯大,家大業(ye) 大的鐵總自然不會(hui) 穩坐釣魚台,必將借助勁吹的市場春風參與(yu) 物流的博弈。
《人民日報》消息,5月1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老總盛光祖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強調;力爭(zheng) 用三年時間將鐵路物流發展成世界一流的物流企業(ye) ,信心不可謂不大,的確引人振奮,再聯想到日前在沈陽召開的全路物流建設工作會(hui) 議上,鐵總首次把加快物流建設作為(wei) 今後工作重中之重。凡事皆有因,借用交通運輸部公布的一組數字就不難理解鐵路為(wei) 何把工作重點轉移。2015年一季度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7.04億(yi) 噸,同比下降8.9%,而公路貨運發送量達到72億(yi) 噸,同比增長6.4%,貨物周轉量完成13103億(yi) 噸,同比增長7.1%。依靠貨運賺錢的鐵路卻在市場的運作中走下坡路,這是一道值得鐵總深思的思考題,並且就活生生擺在麵前。
市場有靈魂,但是市場的靈魂處在相對公正的立場,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無論是硝煙彌漫的物流市場,還是狼煙四起的快運爭(zheng) 奪戰,都始終遵循著一個(ge) 法則;數字和業(ye) 績才是能實實在在擺到桌麵的唯一砝碼。
國家鐵路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更有著其他物流業(ye) 難以相背的高鐵快運,為(wei) 何仍徘徊在火熱的物流業(ye) 大門外?一句話概括,意識決(jue) 定形態。經濟發展的新形態倒逼鐵路貨運改革轉型,等不起,更靠不起。盡管步入市場的鐵路也加快貨運改革的步伐,客貨分離,成立獨立的貨運公司,但是在快速發展的物流市場份額中,屬於(yu) 鐵路的隻有區區的2.2%,不能不說意識形態的轉型遠遠跟不上市場變化快。當然,國家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也是影響鐵路貨運下滑的誘因之一。坐.等.靠,這是國家鐵路秉承多少年的經營思維,尤其體(ti) 現在貨物運輸上,皇帝女兒(er) 不愁嫁,緊張的車皮和低價(jia) 的運費就是王牌,不怕貨主不上門。可事實卻讓皇帝女兒(er) 自己都愁嫁,以上海局貨運為(wei) 例,去年全局不僅(jin) “黑貨”下降10.9%,“白貨”市場更是同比下降12.5%,作為(wei) 擁有高鐵裏程最多的上海鐵路局,並且自身還處在經濟比較發達的長三角地區,貨運業(ye) 務都急劇下滑,那麽(me) 其他處在相對不太發達地區的路局,結果更可想而知。殘酷事實把鐵路自身弊端展露無遺。這也是物流業(ye) 興(xing) 旺的春風為(wei) 何繞開鐵路吹的根源所在。
錯過了物流發展的黃金十年,即使抓住尾聲也還有奮起的可能,總比最終被邊緣化要好得多,在沈陽召開的物流建設會(hui) 議上,總公司也因利勢導,最終針對物流業(ye) 的下步去向作了頂層設計;首先是意識形態徹底轉型,其次是大力招攬人才,再借助媒體(ti) 的強大優(you) 勢,發動宣傳(chuan) 戰。讓民眾(zhong) 從(cong) 內(nei) 心深刻感受到鐵路的巨變。發展是硬道理,但硬發展絕不是市場推崇的科學規律,2.2%的市場份額簡明扼要的警醒著處在改革中的國家鐵路。
社會(hui) 物流之所以脫穎而出,靠的就是靈活便捷,還有實惠得到市場的認可,相比較鐵路運輸,依然按部就班,沿襲著老路,思維僵化,經營理念落後導致不被市場接受,被近似邊緣化也是必然的結果。
轉型必然伴隨著陣痛,理想與(yu) 現實也終究存在著距離。市場的繁榮與(yu) 蕭條總是與(yu) 硝煙彌漫的競爭(zheng) 脫不了幹係,因為(wei) 有了對比,有了毋庸置疑的數字,危機感才會(hui) 滲入到企業(ye) 生存與(yu) 發展的抉擇中。有了頂層設計的國家鐵路,借助自身優(you) 良的設施,以及徹底的意識轉型,相信在今後的物流市場博弈中,定會(hui) 把理想與(yu) 現實之間的距離急劇縮小,成為(wei) 物流業(ye) 當之無愧的老大,這個(ge) 日子一定不會(hui) 太遙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