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生鮮電商損耗大物流貴貨源不穩定 頑疾仍未解

發布時間:2015-04-28 10:21:13 新快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生鮮電商成本構成

一斤煙台櫻桃到廣州的配送成本可能要達采購價(jia) 的約六成

本地生鮮電商“我愛綠菜籃”的疑似跑路,牽出行業(ye) 美好市場前景下難掩的尷尬:生鮮市場有2萬(wan) 億(yi) 元的市場潛力,但真正賺錢的人寥寥無幾。日前發布的《2014-2015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僅(jin) 僅(jin) 隻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kui) 損,88%略虧(kui) ,4%持平。廣東(dong) 省網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黃子榮此前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yu) 真正的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來講,有很多行業(ye) 上的問題需要解決(jue) ,比如冷鏈配送等問題。

格局

市場迅速擴容 資本紮堆“殺入”

數據顯示,生鮮市場有2萬(wan) 億(yi) 的市場潛力,相對於(yu) 生鮮在傳(chuan) 統零售超市20%的銷售額比例,農(nong) 副產(chan) 品在網絡渠道的滲透率僅(jin) 僅(jin) 為(wei) 1%,因此生鮮電商的潛力可想而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nong) ”問題,生鮮市場的政策依然利好。在“互聯網+”的政策背景下,農(nong) 業(ye) 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巨大。

事實上,中國的生鮮電商發展已經經曆了兩(liang) 波熱潮。甫田網、菜管家、沱沱工社等生鮮電商早在2005年就開始探索中國的生鮮電商。然而,由於(yu) 模式不成熟,這批生鮮電商經營者沒有考慮生鮮產(chan) 品的特性,隻是簡單複製傳(chuan) 統電商的經營模式,這也導致不少電商紛紛慘淡收場。

從(cong) 2013年開始生鮮電商再度在國內(nei) 掀第二波熱潮。以順豐(feng) 優(you) 選為(wei) 例,2014年增長率超過200%,而2015年預計還將保持這樣的增速。

迅猛發展的生鮮電商,也吸引了巨頭紛紛加碼。3月中旬,天貓生鮮宣布,全球多個(ge) 國家的生鮮食品陸續上線,主要覆蓋一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在配送速度上,天貓生鮮可實現覆蓋全國246個(ge) 城市的24小時送抵。天貓生鮮平台涵蓋全球70多個(ge) 國家,商品數量超10萬(wan) 個(ge) ,商品大類包括優(you) 質水果、水產(chan) 、肉禽等。

1號店正式成立生鮮事業(ye) 部,生鮮戰略將與(yu) 社區店緊密結合,主要為(wei) 市民提供肉、蛋、米、油、蔬果等日用消費產(chan) 品。此外,京東(dong) 旗下“拍到家”App日前正式上線,主打生鮮品類,準備跟線下傳(chuan) 統商超合作,共建開放式生鮮共享平台,生鮮的供應鏈和倉(cang) 儲(chu) 物流成本都交由傳(chuan) 統商超。

此外,創投的目光也轉移到了農(nong) 業(ye) 這一塊。從(cong) 2012年開始,不少創投轉投農(nong) 業(ye) 電商: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在內(nei) 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開始投資中國農(nong) 業(ye) ,黑石領軍(jun) 財團投資的壽光農(nong) 品園,涉及金額高達6億(yi) 美元;本土的投資機構鼎暉、弘毅、達晨等均有多起農(nong) 業(ye) 領域投資案例;中國供銷總社將投資20億(yi) 在“北上廣”建設的主要是針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電商平台。

眼下是“兩(liang) 超、多強、小眾(zhong) ” 可能還將出個(ge) 巨頭

從(cong) 目前較為(wei) 主流的生鮮電商來看,主要分為(wei) 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垂直生鮮電商,比如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網、易果網等;第二類是物流派,物流商依托自身物流和網點優(you) 勢建立的生鮮平台,如順豐(feng) 優(you) 選,是順豐(feng) 快遞的“衍生物”;第三類是電商派,蘇寧的生鮮頻道“蘇鮮生”,天貓的喵鮮生,京東(dong) 的生鮮頻道等。

據統計,2014年我國涉農(nong) 類電商企業(ye) 達到3.1萬(wan) 家,其中涉農(nong) 交易類電商有4000家,形成了“兩(liang) 超、多強、小眾(zhong) ”的市場格局,阿裏、京東(dong) 組成的“兩(liang) 超”占據了主要份額,而一些新興(xing)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也在近年來獲得注資後,形成了屬於(yu) 自己的特色發展模式。

今日資本創始人、著名投資人徐新曾表達了看好O2O的觀點,認為(wei) 生鮮領域還能出現一個(ge) 巨頭。之前生鮮電商和生鮮O2O主要是些中小網站,目前以京東(dong) 、順豐(feng) 、1號店為(wei) 代表的大公司開始發力,市場進入爆發期。生鮮領域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暴利 毛利平均可達30%—40%

《2014-2015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涉農(nong) 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各類涉農(nong) 電商達3.1萬(wan) 家。2013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130億(yi) 元,同比增長221%,預計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260億(yi) 元,同比增長100%。生鮮電商被稱為(wei) 電商領域新藍海。

除了市場規模外,生鮮產(chan) 品的毛利率也是吸引電商涉足其中的重要原因。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企業(ye) 綜合毛利率低的也有30%-40%。其中海鮮產(chan) 品更是暴利,毛利達到50%以上,而普通水果和凍肉則分別也有20%和20%—30%。

記者在廣州一家本地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O2O電商平台官網看到,一盒0.3kg的豬排骨,售價(jia) 為(wei) 16元。而廣州市物價(jia) 局價(jia) 格監測中心監測顯示,豬排骨的零售均價(jia) 為(wei) 31.94元/公斤。

商派公司副總裁兼COO的李治銀表示,“互聯網+”為(wei) 農(nong) 業(ye) 生鮮電商提供了無限可能,這也是電商行業(ye) 為(wei) 數不多的藍海市場。

“不像服裝電器,生鮮應該算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家都覺得做生鮮的利潤很高,而且人們(men) 每天都有買(mai) 菜需求,複購率也高,所以我們(men) 的用戶群體(ti) 很多是兩(liang) 三天就會(hui) 買(mai) 一次,這種購買(mai) 的頻率在其他類目裏是不具備的,所以未來生鮮電商市場是很大的。”民天生鮮CEO丁強表示。

燒錢 目前虧(kui) 損率高達95%

不過,與(yu) 暴利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絕大多數生鮮電商都不賺錢。上述報告稱,目前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僅(jin) 僅(jin) 隻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kui) 損,88%略虧(kui) ,4%持平。即是說目前生鮮電商中虧(kui) 損率達到95%。

長期未有盈利,被業(ye) 界認為(wei) 是互聯網模式的通病,也是燒錢的生鮮電商同樣麵臨(lin) 的一大難題。甚至有一些生鮮電商上線僅(jin) 一個(ge) 季度即關(guan) 門倒閉,成本被認為(wei) 是生鮮電商的一大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nei) 的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並不成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zheng) 。商務部特聘專(zhuan) 家、中國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這些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網站大多趨同投資、重複建設導致經營虧(kui) 損,建站和關(guan) 站並存,比如近年來就有小農(nong) 女、優(you) 菜網、誼萬(wan) 家、上海天仙配、濟南買(mai) 菜網等多家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倒閉,還有自動下線的比如永輝的“半邊天”等。

國家農(nong) 業(ye) 部市場與(yu) 經濟信息司市場流通處處長張國也表示,很多人對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的認識還不充分。“如果每家農(nong) 戶都做電商,會(hui) 造成第一天賣完貨,第二天沒貨賣的情況,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的觀點是,短期的虧(kui) 損並不妨礙生鮮電商的長遠前景,而這也意味著沒有大量資金無法玩轉生鮮電商。

現狀

探因

“基本上做一種虧(kui) 一種” 損耗有的達到了30%

不做生鮮等死,做了生鮮找死。”這句話也用到了生鮮電商身上。國內(nei) 第一批生鮮電商的試水者幾乎都因供應鏈、物流、管理等原因夭折,典型案例是2010年創建的優(you) 菜網在2013年1月因供應鏈問題陷入“賣身”困境。一旦物流配送跟不上,再新鮮的東(dong) 西到了消費者手中也會(hui) 變味,這是生鮮電商麵臨(lin) 的一大考驗。但回頭來看,當年優(you) 菜網們(men) 所遇到的難題,如今依然沒有有效解決(jue) 。

損耗、配送成本高企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損耗大、物流成本高仍是生鮮電商麵臨(lin) 的最大難題。

“市場需求逐漸釋放,生鮮電商看上去很美,但我們(men) 做生鮮最難的一個(ge) 事情就是我們(men) 的損耗。”一畝(mu) 田CEO張桓表示,電視、衣服,可以賣過季,但是對於(yu) 生鮮產(chan) 品,一個(ge) 過季的食品,價(jia) 值就為(wei) 0。而且你還得付出處理的成本,此時你的價(jia) 值是負數。一個(ge) 100塊錢的東(dong) 西,到最後就變成還要虧(kui) 2元、虧(kui) 5元。

丁強也表示,民天生鮮剛開始做水果的時候,虧(kui) 了很多,基本上做一種虧(kui) 一種,“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都是後麵損耗掉的,特別是像車厘子這種保質期很短的水果,你就沒有辦法保證。”

業(ye) 內(nei) 有統計顯示,無論是自營配送還是第三方配送,目前生鮮電商的損耗率大約在10%以上,有些甚至達到30%,而線下實體(ti) 生鮮超市損耗率一般控製在5%以內(nei) 。而且很多環節不是靠電商能解決(jue) 的,其中最核心的是配送成本太高。

萬(wan) 擎谘詢CEO魯振旺是業(ye) 內(nei) 知名的電商觀察人士,2014年他也“下海”開了家農(nong) 產(chan) 品淘寶店。他指出,以上海到杭州為(wei) 例,一張普通物流訂單提貨成本大約為(wei) 6毛錢,而冷鏈成本為(wei) 9毛錢左右,使用9.6米的貨車運往杭州,普通貨車的成本約1200元,而冷鏈車就要超過1800元。一般來說,冷鏈成本大概占總成本的40%左右。”

《2014-2015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就指出,運輸成本通常超過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雖然一些生鮮電商希望通過O2O方式解決(jue) ,比如設自提點,用戶可以到自提點取貨,從(cong) 而降低最後一公裏成本。但在丁強看來,店到社區,用戶自提的作用不明顯。“在民天生鮮的實際運營過程中,95%的用戶是不願意在網上買(mai) 東(dong) 西後到社區店裏去提貨。此外生鮮的自提點要求更高,要有冷藏冷凍空間。”他認為(wei) ,社區店實際上是作為(wei) 一個(ge) 資源整合的終端,既是推廣網點也是一個(ge) 小倉(cang) 儲(chu) ,作為(wei) 配送員的社區中轉站。

穩定的客源和貨源均難求

即便配送問題解決(jue) ,但客源和貨源問題仍是難題。花雨小說網總經理吳丹楊利用業(ye) 餘(yu) 時間在從(cong) 化做了三個(ge) 生態農(nong) 場,麵積有200多畝(mu) ,三年前曾打算借助這三個(ge) 農(nong) 場在生鮮電商大展拳腳,滿打滿算之後最終放棄了入場。

“農(nong) 民通常收割農(nong) 產(chan) 品的時間隻有兩(liang) 三天,收割完之後萬(wan) 一賣不出去,農(nong) 產(chan) 品會(hui) 耗損;即便賣出去了,但從(cong) 哪裏找穩定貨源提供給廣大網友,都是我沒想到如何解決(jue) 的問題。“吳丹楊表示,權衡之下,他最終放棄了生鮮電商的想法,把自家農(nong) 場定位為(wei) 以休閑農(nong) 業(ye) 和家庭農(nong) 場為(wei) 主以預售的形式為(wei) 客戶提供新鮮肉菜。

“個(ge) 人創業(ye) 者和大型電商平台不同,光是貨源就難以解決(jue) 。”優(you) 菜網創始人丁景濤表示,如果貨源充足,優(you) 菜網模式可能就成功了。他介紹,優(you) 菜網剛開始做的是中高端生鮮品類,主要是有機和綠色,並與(yu) 北京知名企業(ye) 合作,但隨後發現供貨商供應的並不都是有機蔬菜,以次充好的現象非常嚴(yan) 重,所以果斷停止了合作。另外找有機基地才發現,問題比優(you) 菜網團隊想象的複雜,經常缺貨品類太多,客戶滿意度下降。丁景濤坦言,創業(ye) 者要進軍(jun) 生鮮電商的話,單一農(nong) 場不能滿足電商的需求;但如果從(cong) 多個(ge) 農(nong) 場供貨,采購量小,物流成本又會(hui) 過高。“體(ti) 驗不能做好的話最終是無法阻擋客戶流失的。”

記者了解到,為(wei) 彌補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需求供給不匹配,部分電商企業(ye) 開始嚐試預售模式,以訂單需求推動產(chan) 品供應,使需求與(yu) 供給精準匹配,將生鮮商品的庫存成本和耗損率降到最低。此前,天貓生鮮項目的負責人就對媒體(ti) 表示,預售模式最高可將成本降低43%。

破解

目前,生鮮電商的供應鏈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六大環節。丁景濤此前分享自己失敗的生鮮電商創業(ye) 經曆時就坦言,生鮮電商的供應鏈過長是其難以維係的主要原因。

阿裏旗下天貓平台的“喵鮮生”是經營生鮮電商的頻道,但與(yu) 阿裏電商平台“什麽(me) 都有賣”相比,去年上線的“喵鮮生”起步得十分謹慎,剛開始時並沒有大規模地鋪開引進商家。“對於(yu) 引進的商家,我們(men) 會(hui) 綜合考慮貨源、供應鏈、物流、線上運營能力、售後等因素,如果其中一個(ge) 環節被認為(wei) 不能達標,這個(ge) 商家日後在生鮮電商業(ye) 務方麵就會(hui) 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喵鮮生”負責人樂(le) 覺表示。

事實上,一些大型電商平台開始在供應鏈上尋找解決(jue) 辦法。在業(ye) 界看來,通過品類選擇和結構調整適當提升客單價(jia) 和毛利率,通過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損耗和配送成本都能促進盈利。

以1號店自營生鮮為(wei) 例,從(cong) 貨源上就開始嚴(yan) 把品質關(guan) 。在貨源采購方麵,1號店有直達果園、農(nong) 場的直采方式:在水果的重點產(chan) 區,直接采摘的水果經過嚴(yan) 格的質檢後進入1號店倉(cang) 庫;也精選業(ye) 界實力雄厚、口碑良好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引進一些各國駐滬總領事館農(nong) 貿處、水果協會(hui) 的一些政府推薦項目的生鮮產(chan) 品。

此外,天貓也最大限度地縮短供應鏈時間,對於(yu) 季節性的商品采用C2B預售的模式。“因為(wei) 生鮮商品是非標商品,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因此其配送能力成為(wei) 衡量一個(ge) 電商平台物流水平的標杆。”天貓人士如此表示。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