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航運業破產潮起 市場低迷難破

發布時間:2015-03-04 09:00:50 中國經營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節前傳(chuan) 出倒閉消息的上海鴻盛港泰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盛港泰海運”)目前處於(yu) 管理層“失聯”的狀態,位於(yu) 上海虹口區的公司總部電話也無法打通。

步其後塵,大連威蘭(lan) 德航運公司、韓國大波航公司相繼申請破產(chan) 。僅(jin) 2月份已經連續多家航運公司破產(chan) ,航運市場的不景氣局麵還在持續。

“這是前幾年市場低迷累積的結果,到了一個(ge) 出血點。”航運專(zhuan) 家吳明華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對240餘(yu) 家航運企業(ye) 的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航運市場仍舊低迷,之前航運人士普遍預期的複蘇並未出現。對於(yu) 2015年市場走勢,54.55%的船舶運輸企業(ye) 認為(wei) 供求失衡未能解決(jue) ,2015年航運市場將持續低迷。

2月三家航企破產(chan)

2月25日是節後上班第一天,記者撥打鴻盛港泰海運的總機電話,依然無人接聽。這家於(yu) 2009年7月經交通部批準注冊(ce) 成立的航運公司,在春節前夕傳(chuan) 出倒閉消息。

公司官方網站已經無法打開。資料顯示,鴻盛港泰海運成立於(yu) 2009年,注冊(ce) 資本6000萬(wan) 元人民幣,公司自有船舶載重噸達6.7萬(wan) 餘(yu) 噸。鴻盛港泰海運主要經營國內(nei) 沿海內(nei) 貿集裝箱班輪運輸,目前主要經營三條到廣州的集裝箱內(nei) 貿航線。

有消息稱,目前包括公司實際控製人丁根友、副總經理王米通、市場部副經理丁偉(wei) 敏(丁根友的兒(er) 子)及股東(dong) 王國建(丁根友的外甥)等中高層集體(ti) 失聯。工商注冊(ce) 資料的信息顯示,2014年12月29日該公司辦理了投資人(股權)變更,公司股東(dong) 及董事長丁根友從(cong) 股東(dong) 名冊(ce) 上消失,王國建入股。

據行業(ye) 網站“航運界”披露的消息,2014年鴻盛港泰海運虧(kui) 損了2000多萬(wan) 元,是公司成立以來唯一的虧(kui) 損年度。目前公司對外欠款約兩(liang) 個(ge) 多億(yi) ,主要債(zhai) 主包括上港碼頭、遠東(dong) 租賃、船舶供油商,及南京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等。

熟悉鴻盛港泰海運的上海航運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這家公司是一家民營公司,進入航運業(ye) 時間不長,2009年想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進去抄底,但市場一直低迷,競爭(zheng) 激烈,鴻盛港泰海運的投入資金也就三五個(ge) 億(yi) ,碰到市場擠壓就完了。一條船一天的成本就要幾十萬(wan) 元,一旦缺貨或者在港口碼頭耽擱,前後航線設計不好,服務跟不上,兩(liang) 三年時間就經營不下去了,盈利情況不佳導致資金鏈斷裂。”

值得注意的是,僅(jin) 僅(jin) 2月份已經有連續三家航運公司破產(chan) 。2月中旬,大連威蘭(lan) 德航運公司(winland)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正式申請破產(chan) 保護,該公司2014年淨虧(kui) 損800萬(wan) 美元。威蘭(lan) 德集團成立於(yu) 1993年,是一家綜合性的航運集團公司,總部位於(yu) 中國大連,主要開展國際散雜貨運輸、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散雜貨租船、國際海員招聘以及航運門戶網站(航運在線)運作等業(ye) 務。一度擁有數十家業(ye) 務子公司,在公司輝煌階段,曾擁有散雜貨船舶18艘,集裝箱船舶4艘,航線遍及全球,月控製運力達100餘(yu) 萬(wan) 噸,員工含船員在內(nei) 達到400餘(yu) 人。

2月11日韓國大波航運公司(Daebo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 Ltd)向法院遞交破產(chan) 申請。這家韓國公司主要運輸鐵礦石,煤炭,穀物和鋼鐵製品,該公司的一位負責人稱,導致公司破產(chan) 的主要原因是國際航運市場不景氣。

航運業(ye) 低迷難破解

“這是前幾年市場低迷累積的結果,到了一個(ge) 出血點。”吳明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吳明華認為(wei) ,航運優(you) 勝劣汰是前幾年市場整合和調整的結果。“每一個(ge) 市場周期裏都會(hui) 有一些公司倒下,金融危機以來,除了2010年航運公司業(ye) 績相對好轉,其他年份都是大麵積虧(kui) 損。有一些公司自身的運力結構、經營策略,以及麵對市場變化采取應對措施不力,再加上資金流不力等因素,就抗不住了。”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自2008年以來,航運業(ye) 就一直處於(yu) 低迷的狀態。作為(wei) 經濟的晴雨表和國際貿易先行指標,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在過去五年中持續走低。2015年以來更是處於(yu) 單邊下行的趨勢,目前已逼近510點,創30年新低。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周德全認為(wei) ,在整個(ge) 市場供需失衡的大前提下,航運市場顯得舉(ju) 步維艱,航運企業(ye) 的經營狀況難有改善,船舶運輸企業(ye) 經營狀況繼續惡化。此前該中心報告曾多次警示,航運企業(ye) 資金鏈麵臨(lin) 斷裂風險。

2015年1月,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對240餘(yu) 家航運企業(ye) 進行了調查,結果悲觀。調查顯示,54.55%的船舶運輸企業(ye) 認為(wei) 供求失衡未能解決(jue) ,2015年航運市場將持續低迷。39.39%的企業(ye) 認為(wei) 目前的利好因素具有不確定性,2015年航運市場走勢仍不明朗,僅(jin) 有6.06%的企業(ye) 認為(wei) 行業(ye) 已開始釋放出回暖信號,市場將出現好轉。

報告認為(wei) ,雖然企業(ye) 對營運成本的控製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於(yu) 運費的大幅跳水及船舶周轉率的下降,幹散貨運輸企業(ye) 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吳明華認為(wei) ,相比之下,小航運公司麵臨(lin) 的壓力更大,會(hui) 有一批小船運公司麵臨(lin) 破產(chan) 。“市場同質化經營相當嚴(yan) 重,航線、運價(jia) 、網絡、服務基本上都同質化經營。高度同質化下運價(jia) 都很低,大船公司資金雄厚,這條航線虧(kui) 了,那條航線補,還可以多元經營來彌補,小公司隻有幾條航線,沒法對衝(chong) 。”

的確,從(cong) 部分上市航運公司業(ye) 績來看,非航運主業(ye) 的收入彌補了虧(kui) 損。1月29日中國遠洋公布業(ye) 績預增公告,預計2014年公司淨利同比增長50%以上。據統計,中國遠洋2014年獲得13.8億(yi) 的船舶報廢更新補助資金,同時賬麵上的船舶拆解損失達到10.6億(yi) 元,這意味著拆船方麵的淨損益約3.2億(yi) 元。同時,中國遠洋年內(nei) 轉讓上海遠賓48.07%股權和中遠船務3%股權預計可獲得5億(yi) 元左右的利潤。若扣除這兩(liang) 部分影響,中國遠洋2014年全年主業(ye) 虧(kui) 損5億(yi) 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供需失衡後“大船化”和“聯盟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或有更多中小航運企業(ye) 被擠出市場。究其原因,各家大航運公司在實施“大船計劃”布局幹線、降低成本之外,還有大量的支線為(wei) 幹線服務,來完善航線網絡,而支線的競爭(zheng) 對手就是這些中小航運公司。

“現在市場最明顯的就是運力嚴(yan) 重過剩,船多貨少。競爭(zheng) 依靠的一是低成本,二是貨量保證,大航運公司更具優(you) 勢。”吳明華說。

2月25日馬士基集團發布2014年全年財報,其中,馬士基航運全年盈利23億(yi) 美元(2013年同期為(wei) 15億(yi) 美元),貨量增長、優(you) 化服務網絡實現較低單箱成本和燃油成本降低為(wei) 主要因素。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