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政策“禮包”難解冷鏈物流融資難題

發布時間:2015-01-16 09:34:27 中國產(chan) 經新聞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從(cong) 本來生活到順豐(feng) 優(you) 選的異軍(jun) 突起,再到京東(dong) 、樂(le) 視也開始大刀闊斧進軍(jun) 生鮮電商這片藍海,生鮮電商領域的探索正逐步向前。與(yu) 此同時,生鮮電商發展壯大之路上最大的障礙——冷鏈物流,仍是待解難題。政策“禮包”就在這時投向了冷鏈物流業(ye) 。

政策紅利是導向

從(cong) 行業(ye) 發展空間來看,當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jin) 為(wei) 19%,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到85%以上。伴隨消費模式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作為(wei) 物流行業(ye) 中進入壁壘較高,且市場空間巨大的一個(ge) 領域,冷鏈物流成為(wei) 電商、物流企業(ye) 搶占的高地。中金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受益於(yu) 城鎮化水平提高、生活方式變化、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提高、食品企業(ye) 和物流企業(ye) 規模化經營等因素,未來國內(nei) 冷鏈設備需求有望呈年均15%-20%穩健增長趨勢。

除自身發展需要外,現階段我國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集中度低,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能力不強,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問題已成為(wei) 製約生鮮企業(ye) 發展的障礙,因此降低冷鏈物流運輸成本,提升企業(ye) 的冷鏈運輸服務能力也是各大生鮮電商和消費者的訴求。

因此,政策“禮包”來的恰逢其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央行[微博]、證監會(hui) [微博]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進一步提升冷鏈運輸物流業(ye) 發展水平。文件中對於(yu) 冷鏈物流企業(ye) 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體(ti) 係建設、信息化建設以及車輛管理和財稅措施等方麵提出積極的指導意見,推動冷鏈物流企業(ye) 健康有序發展。

對於(yu) 這一行業(ye) 內(nei) 巨大政策紅利,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表示:“政府將利好的政策方向鎖定於(yu) 冷鏈運輸業(ye) 主要是由於(yu) 隨著生鮮電商、農(nong) 資電商的發展,冷鏈運輸業(ye) 的市場需求量巨大,而其當前正處於(yu) 發展初期,若政府為(wei) 冷鏈運輸業(ye) 提供一定優(you) 惠政策,將使冷鏈運輸業(ye) 的發展步伐進一步提速。今後冷鏈運輸業(ye) 將成為(wei) 物流鏈中的重要環節,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而中國物流與(yu) 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也對記者指出:“該政策紅利隻是一個(ge) 導向,還並未具體(ti) 完善。”

融資方式待探索

此次《指導意見》由十部委聯合發布,而這十部委之中又包含央行和證監會(hui) ,可見對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的各項支持措施中,金融支持舉(ju) 足輕重。

金融支持是冷鏈物流發展的助推器,缺少有效的融資方式成為(wei) 製約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冷鏈設備設施的更新換代、科技成果的轉化,以及企業(ye) 新技術應用、市場拓展、兼並與(yu) 收購等,都讓冷鏈物流企業(ye) 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傳(chuan) 統融資方式難以滿足其發展需要,因此冷鏈物流企業(ye) 信貸融資難問題長期存在。

此次《指導意見》特別指出,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拓展融資渠道的問題:“切實落實國家已出台的促進冷鏈運輸物流發展的物流業(ye) 相關(guan) 稅收優(you) 惠政策。符合稅法規定的小型微利企業(ye) 條件的,依法享受企業(ye) 所得稅等相關(guan) 稅收減免政策。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清理規範涉企收費的有關(guan) 規定,減輕企業(ye) 負擔。積極拓展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融資渠道,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與(yu) 其開展合作,鼓勵企業(ye) 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注冊(ce) 發行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ye) 上市和發行企業(ye) 債(zhai) 券。”

對於(yu) 具體(ti) 適合冷鏈物流企業(ye) 的融資渠道,申正遠對記者表示:“適合冷鏈物流企業(ye) 的融資渠道主要有三,其一,引入風投或私募基金,冷鏈物流發展潛力巨大,而且當前規模較小,是風投和私募基金的理想投資標的;其二,股權出讓融資,通過初融企業(ye) 的部分股權以籌集企業(ye) 所需資金,這是中小企業(ye) 融資的常見形式;其三,銀行貸款,企業(ye) 可以采取抵押、擔保的方式向商業(ye) 銀行貸款。”

然而從(cong) 我國物流行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技術含量來看,總體(ti) 技術裝備落後——大部分已經陳舊、老化;高效專(zhuan) 用運輸車輛少,裝卸搬運機械化水平低。物流企業(ye) 在利用資產(chan) 進行抵押融資時,由於(yu) 資產(chan) 信用度不高,金融機構對其評估價(jia) 格自然偏低。同時,從(cong) 金融機構角度來看,物流企業(ye) 資產(chan) 技術水平偏低,發展潛力不足,銀行不願對其貸款,尤其是民營的冷鏈物流企業(ye) 想從(cong) 銀行“借錢”來解燃眉之急就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德利得的物流總監惲綿認為(wei) ,社會(hui) 信用危機也間接造成了我國民營物流企業(ye) 的貸款難。金融機構為(wei) 了防範金融風險被迫采取嚴(yan) 格的審查程序,並製定一係列貸款條件和擔保措施,將一些有強烈融資需求的企業(ye) 拒之門外。民營物流企業(ye) 也被這些條件和措施限製在門外。同時,由於(yu) 社會(hui) 信用危機的影響,企業(ye) 間資金相互拖欠問題也比較嚴(yan) 重,製約著物流企業(ye) 與(yu) 其他企業(ye) 之間的融資。另外,多數商業(ye) 銀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麵、完善的民營物流企業(ye) 信息庫,還沒有製定出有效、合理的民營物流企業(ye) 信用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和企業(ye) 融資準入標準,還不完全具備市場風險預警和風險控製能力,並且多數民營物流企業(ye) 的配運網絡還不完善,信息管理係統比較落後,難以滿足銀行對它的實時監管、快速反應的嚴(yan) 格要求。

記者同時注意到文件中鼓勵企業(ye) 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注冊(ce) 發行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支持上市發行債(zhai) 券。但國內(nei) 現階段並未有足夠實力的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化企業(ye) ,冷鏈物流的發展更是處於(yu) 起步階段,規模化、係統化的物流係統尚未形成,因此業(ye) 界對這種融資方式能否成功推行普遍存疑。

針對這一問題,申正遠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化企業(ye) 較少,規模普遍不大,盈利能力也處於(yu) 較低水平,雖然發展前景巨大,但是眼下的製約因素較多,盈利可持續性不強。而不論是注冊(ce) 發行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還是上市、發行債(zhai) 券都對企業(ye) 的資產(chan) 、規模和盈利能力有較高要求,這些融資渠道難以促使冷鏈物流業(ye) 整體(ti) 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