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國際交流 > 正文

何黎明在2019年國際采購與供應管理聯盟世界峰會上的致辭

發布時間:2019-09-16 09:40:31 國際合作部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IFPSM)主席

华体会登录界面(CFLP)會(hui) 長

何黎明 

2019年9月12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

很高興(xing) 同大家在美麗(li) 的蒙巴薩相聚!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也對本次會(hui) 議承辦方肯尼亞(ya) 采購管理協會(hui) (KISM)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他們(men) 為(wei) 大會(hui) 所做的精心安排!

許多嘉賓對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已經很熟悉,但也有很多新的朋友參加本次會(hui) 議,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當時國際采購聯盟和歐洲采購聯盟合並為(wei) 國際采購與(yu) 物資管理聯盟,2007年更名為(wei)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IFPSM)。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是一個(ge) 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獨立的國際組織,是政府采購、企業(ye) 采購、物流與(yu) 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最具權威的國際組織,目前在全球擁有45個(ge) 國家及地區的采購協會(hui) 會(hui) 員,約有25萬(wan) 名采購專(zhuan) 業(ye) 人員活躍在這個(ge) 聯合體(ti) 中。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的願景是利用全球網絡引領和推動國際采購和供應鏈業(ye) 務的發展,分享實踐經驗和成果。使命是加強組織成員間的協作和聯動,從(cong) 而使各協會(hui) 能夠更有效、更專(zhuan) 業(ye) 的為(wei) 會(hui) 員服務。

多年來,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為(wei) 推動采購與(yu) 供應鏈的發展不懈努力,也做了一些工作。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推出了全球標準認證(GS),全球標準是一套基於(yu) 培訓項目認證的知識評價(jia) 體(ti) 係,可以使不同的學習(xi) 、培訓、實踐等項目,在一個(ge) 統一的平台上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先由項目機構提出申請,聯盟組織全球頂級專(zhuan) 家進行評估,通過申請後為(wei) 項目頒發GS證書(shu) ,並且每三年更新一次,以適應現代物流行業(ye) 、采購領域的快速發展。目前有18個(ge) 國家(地區)的協會(hui) 和機構加入國際標準認證體(ti) 係,GS體(ti) 係已得到采購與(yu) 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廣泛認可。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還創辦了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雜誌(目前這項工作由华体会登录界面的財富出版社承擔),定期發為(wei) 全球采購與(yu) 供應鏈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各類前沿信息及實踐案例,搭建平台,促進各國(地區)從(cong) 業(ye) 者之間的交流與(yu) 合作。我們(men) 歡迎專(zhuan) 家和學者投稿支持我們(men) 的工作,目標是把期刊辦成一本有采購與(yu) 供應管理領域有影響力的刊物!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世界峰會(hui) 是由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主辦的重要品牌會(hui) 議,每年召開一次。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峰會(hui) 在不同時期聚焦不同的主題,今年我們(men) 來到了蒙巴薩聚焦“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采購與(yu) 供應鏈實踐”。明年計劃在印度尼西亞(ya) 的巴厘島舉(ju) 行,屆時也歡迎各位的到來。

為(wei) 了推動人才的培養(yang) 與(yu) 交流,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創辦了夏季學校和冬季學校,學校的宗旨是為(wei) 有才華的年輕學者與(yu) 傑出教授提供交流的機會(hui) ,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采購與(yu) 供應鏈領域的發展。今後國際采購聯盟將加大推廣和宣傳(chuan) 力度,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參與(yu) 到這些項目中來。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還設立了“加納獎”、“路易斯獎”、“漢斯獎”、“主席獎”等獎項分別從(cong) 專(zhuan) 業(ye) 、學術研究、個(ge) 人成就和特別貢獻等方麵對他們(men) 進行表彰。

國際采購與(yu) 供應管理聯盟還做了許多其他工作,由於(yu) 時間關(guan) 係,就不一一列舉(ju) 。

各位同事:

供應鏈的可持續對於(yu) 人類社會(hui) 和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yi) ,是實現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續未來的基礎。可喜的是,可持續供應鏈實踐在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企業(ye) 認知程度、市場情況和吸引投資三個(ge) 方麵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越來越多的企業(ye) 認識到可持續供應鏈的意義(yi) 。可持續谘詢機構(EcoVadis)的一項研究表明,企業(ye) 可持續采購的承諾在過去三年中增長了81%。可持續重視度提升表現在以下四個(ge) 層次:

一是企業(ye) 領導層對可持續采購的支持顯著增加。2013年半數的采購團隊認為(wei) 領導層是可持續供應鏈的主要阻礙,2018年這一比例降至13%。

二是企業(ye) 越來越多的用可持續準則和條款來影響供應商。64%的組織擁有供應商行為(wei) 準則,42%的組織具有與(yu) 可持續性相關(guan) 的特定合同條款,22%的采購組織與(yu) 供應商合作製定可持續發展改進戰略,38%的采購組織表示他們(men) 製定了可持續的采購政策。

三是采購團隊認識到可持續供應鏈顯著的投資回報。58%的受訪者表示可持續采購可以顯著控製風險,30%的受訪者認可可持續供應鏈對減低成本的作用。

四是企業(ye) 對可持續供應鏈的關(guan) 注點更加全麵。三分之一的采購組織表示在過去三年中企業(ye) 更加重視勞動和人權實踐,三分之一認為(wei) 商業(ye) 道德變得更加重要。

可持續相關(guan) 市場更大、更重要、更多元。從(cong) 與(yu) 消費者息息相關(guan) 的有機食品、可持續能源,到上遊的可持續包材市場,規模上都呈上升態勢,產(chan) 品種類更為(wei) 豐(feng) 富;在區域分布上更加多元,以中國、印度和巴西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可持續市場份額逐年遞加,與(yu) 北美和歐洲等傳(chuan) 統市場同步增長。

可持續投資在全球資本市場的熱度逐年上升,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可持續方麵的投資達到30萬(wan) 億(yi) 美元,兩(liang) 年平均增長率34%。摩根斯坦利的研究表明,可持續投資策略現在是行業(ye) 的“戰略要務”。四分之三的美國資產(chan) 管理公司提供可持續投資策略,而2016年該數據僅(jin) 為(wei) 65%。與(yu) 此同時,國際組織也加大了在可持續方麵的投資,如世界銀行發行了6.6億(yi) 美元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管理債(zhai) 券,用於(yu) 資助發展中國家的水資源保護。可以看出,可持續投資在各個(ge) 領域和主體(ti) 中重視度都在增加。

從(cong) 以上實例可以看出,可持續供應鏈迄今已經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縱覽其發展曆史,可以通過以下三個(ge) 途徑提升供應鏈的可持續性:

第一個(ge) 途徑是通過企業(ye) 可持續準則影響上下遊,規範和監督供應商行為(wei) 。供應鏈發展水平較高、可持續意識較強的產(chan) 業(ye) 可以借助購買(mai) 力對供應商的商業(ye) 行為(wei) 施加影響,將自身的可持續標準和承諾用供應鏈管理的方式向上下遊傳(chuan) 播。例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輪胎行業(ye) 中的大型企業(ye) 通過供應鏈推動和主導了全球橡膠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它們(men) 參與(yu) 的輪胎工業(ye) 聯盟啟動了可持續天然橡膠全球平台(GPSNR),在提高可持續橡膠產(chan) 量的同時,致力於(yu) 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協調共同標準、保護人權和自然資源。

第二個(ge) 途徑是利用新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提升可持續供應鏈實踐的效率。在可持續供應鏈實踐中,技術和管理模式創新可以幫助企業(ye) 更好地確定每個(ge) 生產(chan) 步驟如何最優(you) 地使用自然和人力資源,並定位供應鏈中最關(guan) 鍵的可持續性問題。

技術創新如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可持續供應鏈更高效、更透明。IBM的食品供應鏈管理平台(Food Trust)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實時查詢、端到端傳(chuan) 輸和不可篡改,以確保食品供應鏈溯源,在供應鏈上各個(ge) 節點都可以用平台來查詢和追蹤貨物的關(guan) 鍵信息。

管理模式的創新,如可持續績效指標和標準,可以幫助企業(ye) 和政府有效設定目標和評估成績。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WWF)提供50多個(ge) 績效指標,用於(yu) 衡量一係列與(yu) 商品生產(chan) 相關(guan) 的供應鏈風險的可能性和嚴(yan) 重性。可持續發展會(hui) 計準則委員會(hui) 也製定了相關(guan) 標準,幫助多個(ge) 行業(ye) 的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提供有關(guan) 價(jia) 值鏈上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績效的重要信息。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已經製定了相關(guan) 標準和指標,用於(yu) 比較不同類型的可持續性影響。

第三個(ge) 途徑是借助國際可持續倡議和國家政策為(wei) 企業(ye) 可持續工作提供科學、直觀的目標。聯合國主導的全球契約作為(wei) 認知度最高、公信力最強的可持續倡議,為(wei) 企業(ye) 製定促進人權、公平勞動實踐、環境保護和反腐敗政策方麵的目標指明了方向。目前已經有161個(ge) 國家、9900家以上的企業(ye) 參與(yu) 聯合國全球契約聯署並共同履行。

政府主導的可持續政策督促了企業(ye) 履行可持續承諾。政府通過具體(ti) 的監管手段,如設立區域和產(chan) 業(ye) 政策指標、健全環保法規、建立監督機構等方式,顯著提高了對相關(guan) 行業(ye) 的治理水平。

幾十年間,供應鏈管理從(cong) 單個(ge) 企業(ye) 效益的第三利潤源,到成為(wei)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抓手,又從(cong) 企業(ye) 操作層麵上升到宏觀層麵,成為(wei) 了許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建設責任重大,時刻要考慮企業(ye) 盈利、供應鏈上下遊、社會(hui) 責任這三大支柱,不可避免地,將麵臨(lin) 來自多方麵的挑戰,比如當前出現的單邊主義(yi) 和逆全球化行為(wei) 、經濟下行、市場需求波動增加、供應鏈標準建立不足、供應鏈可追溯性不足和氣候變化,都是我們(men) 需要應對的問題。

一、逆全球化行為(wei) 對之前幾十年建立的全球供應鏈可持續性造成了挑戰。逆全球化不僅(jin) 對傳(chuan) 統供應鏈的抗打擊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還有可能拆解現有的全球供應鏈,導致其從(cong) 高效、複雜、有機互聯向更短、更本地化、成本更高轉變。

二、全球經濟活動弱於(yu) 預期,終端需求疲軟,將對企業(ye) 可持續盈利造成影響。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7月份發布的報告稱,在發達經濟體(ti) 和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中,企業(ye) 和家庭繼續縮減長期支出,投資和耐用消費品需求持續低迷。全球貿易額增速繼2018年四季度跌破2%以後,2019年一季度同比增速更降至0.5%,企業(ye) 普遍麵臨(lin) 經營壓力。

三、技術創新加速將帶來市場需求的迅速變化,對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和亞(ya) 馬遜、阿裏巴巴這類電子商務巨頭的崛起,使得消費者相信他們(men) 可以隨時拿到各種各樣的商品,市場的需求變化加快、不確定性增加。

四、全球範圍內(nei) 缺乏供應鏈標準,供應鏈發展水平不均衡,銜接效率低。由於(yu) 在政府層麵缺乏供應鏈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標準,供應鏈流程標準化、數字化往往依靠市場壓力和企業(ye) 自身努力。在這一點上,各個(ge) 國家的行業(ye) 協會(hui) 可以從(cong) 政府的層麵為(wei) 企業(ye) 供應鏈標準化做一些貢獻,這也是IFPSM的使命之一,即幫助建立全球的供應鏈標準。

五、供應鏈可追溯能力差,缺乏管理和提升整體(ti) 可持續性的基礎。全鏈條可追溯是提升供應鏈整體(ti) 可持續性的基石。而事實上,大多數跨國公司都隻知道自己的一級供應商,而對供應商的供應商不甚了解,更不用提對多級供應商的管理了。2001年日本海嘯之後,多家全球半導體(ti) 公司的核心零部件意外斷貨。為(wei) 了確定第三、四層供應商給自己帶來的風險,這些公司後續耗費了很大的人力和時間成本才弄清楚他們(men) 的供應商網絡中到底有哪些公司。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IoT)的發展、5G技術的普遍應用,可追溯的難題可能有望解決(jue) ,但這也隻是第一步,可持續供應鏈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

六、氣候變化仍然是人類健康和生計以及全球經濟活動的主要威脅。氣候變化不僅(jin) 對人居環境的基礎設施(包括能源輸送係統、建築物、城市設施)和極端天氣下人類健康狀況造成直接影響,還對資源生產(chan) (比如農(nong) 業(ye) 和漁業(ye) 生產(chan) )、商品和服務市場地需求變化、居住環境的經濟條件產(chan) 生影響。這些與(yu) 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guan) 的挑戰和機遇不能由單個(ge) 公司獨立應對,而是需要全球供應鏈的共同合作,而這樣的合作建立在各國企業(ye) 、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之上。

各位同事:

2015年,聯合國2030可持續倡議形成,闡述了建設全球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標。幾年來,全球各個(ge) 經濟體(ti) 在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豐(feng) 富了合作實踐,積累了合作經驗。新形勢下,我們(men) 既要堅持既定的目標,共迎機遇、共對挑戰,又要積極創新,以變化的視角麵對全球局勢。

我們(men) 要把握發展大勢,建設開放包容的全球供應鏈。

我們(men) 要胸懷共同目標,建設綠色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

我們(men) 要積極創新,建設科技引領的全球供應鏈。

我希望,以本次年會(hui) 為(wei) 契機,大家能把握機遇、形成共識,共同創建可持續供應鏈的未來!

最後,預祝本次大會(hui) 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