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交通運輸部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幹意見

發布時間:2016-08-15 15:51:10 研究室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降低實體(ti) 經濟企業(ye) 成本的決(jue) 策部署,切實發揮交通運輸在物流業(ye) 發展中的基礎和主體(ti) 作用,促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重大意義(yi)

交通運輸是物流業(ye) 的基礎環節和重要載體(ti) ,是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的關(guan) 鍵,在實現物流業(ye) “降本增效”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ye) 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有力推進了物流業(ye) 發展,但仍存在運輸結構不合理、運輸組織方式落後、裝備技術和信息共享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元化、個(ge) 性化物流需求,影響了物流綜合效率效益的提升。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切實優(you) 化運輸服務供給,對於(yu) 提高實體(ti) 經濟企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提升經濟整體(ti) 運行效率、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yi) 。

(二)指導思想

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hui) 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促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為(wei) 導向,以提升運輸鏈綜合效率為(wei) 著力點,以結構性調整、製度性改革、技術性創新為(wei) 路徑,切實推進物流業(ye) 集約化、智能化、標準化發展,實現交通運輸與(yu) 物流深度融合,為(wei) 經濟轉型升級和高效運行注入新活力。

(三)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健全政策法規與(yu) 標準規範,營造物流業(ye) 發展良好環境。

問題導向、重點突破。以增效促降本,圍繞影響物流效率提升的交通運輸相關(guan) 問題,補齊短板,精準施策,通過提升運輸鏈綜合效率提高物流業(ye) 發展質量效益。

銳意創新、技術支撐。推廣先進技術應用,大力推動“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便捷交通發展,鼓勵基於(yu) 互聯網的物流服務模式、管理模式創新以及新興(xing) 業(ye) 態發展。

多業(ye) 融合、協同聯動。推動交通運輸與(yu) 物流業(ye) 、製造業(ye) 等聯動發展,加強部門間、產(chan) 業(ye) 間、區域間協同聯動,推進運輸鏈、物流鏈、產(chan) 業(ye) 鏈“三鏈”深度融合。

(四)工作目標

經過持續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便捷、高效優(you) 質的交通運輸物流服務體(ti) 係,物流運行效率明顯提升,降低實體(ti) 經濟企業(ye) 物流成本取得積極成效。

切實增強交通運輸在物流業(ye) “增效”中的引領作用。運輸結構明顯優(you) 化,鐵路、水運在大宗物資遠距離運輸中的分擔比例穩步提升。培育出一批示範帶動性強的平台型物流企業(ye) ,道路貨運“散、小、弱”局麵明顯改善。多式聯運進一步推廣,鐵路貨運集裝箱運輸比例達15%左右,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年均增長10%左右。

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在物流業(ye) “降本”中的先行作用。貨運領域不合理涉企收費基本消除。公路收費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善。跨運輸方式信息互聯應用水平顯著提高,無效運輸明顯減少,運輸時間成本有效降低。

全麵提升交通運輸與(yu) 物流業(ye) 融合發展的水平。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經營人、平台型物流企業(ye) 等“互聯網+”環境下的新興(xing) 業(ye) 態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展50個(ge) 左右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交通運輸在物流鏈中的紐帶作用充分發揮。

有效改善交通運輸物流發展環境。物流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車輛運輸車等重型載貨汽車標準化率達到80%。交通運輸物流誠信體(ti) 係初步建立。冷鏈運輸、城市配送、危險品運輸、農(nong) 村物流、快遞等專(zhuan) 項領域和重點區域物流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並達到新的水平。

二、完善銜接順暢的基礎網絡

(一)進一步完善物流大通道。聚焦物流大通道短板,提升大通道設施網絡通行能力。大力拓展幹線鐵路網覆蓋麵,加快複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基本貫通國家高速公路主線,推進繁忙路段擴能改造,加快內(nei) 河高等級航道建設,進一步改善物流大通道跨境設施條件。努力形成貨暢其流、經濟便捷的跨區域物流大通道。

(二)提升交通物流樞紐服務水平。引導全國交通物流樞紐合理布局,推動上海、廣州、武漢等一批骨幹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優(you) 化中心城市及周邊物流基礎設施布局,重點支持具備多式聯運、幹支銜接、口岸服務等功能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和不同運輸組織形式間有效銜接、高效轉換。有序引導內(nei) 陸無水港發展。

(三)暢通樞紐節點“微循環”。重點圍繞港口、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等樞紐節點,加強集疏運鐵路和公路建設,強化重要樞紐節點與(yu) 幹線鐵路、高等級公路和城市主幹道等間的連接,提高幹支銜接能力和轉運分撥效率,打通樞紐節點微循環“最後一公裏”梗阻。

三、構建集約高效的服務平台

(四)促進物流相關(guan) 信息互聯應用。以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為(wei) 基礎,綜合政府、企業(ye) 與(yu) 社會(hui) 各類基礎和專(zhuan) 用信息,推動建設國家物流大數據中心。加快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行業(ye) 數據交換節點建設。強化與(yu) 相關(guan) 部門政務信息共享和業(ye) 務協同,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行業(ye) 監測能力。推動與(yu) 日韓、東(dong) 盟、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加強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鼓勵企業(ye) 加強先進信息技術應用。

(五)鼓勵平台型物流企業(ye) 和企業(ye) 聯盟發展。鼓勵物流企業(ye) 創新合作模式,大力發展分享經濟,加快資源優(you) 化整合。在公路港、快遞、冷鏈運輸等領域,引導和支持一批全國統籌布局、線上線下交易的平台型物流企業(ye) 發展。支持龍頭骨幹物流企業(ye) 網絡化布局,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引導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

(六)推動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發展。鼓勵依托互聯網平台的道路無車承運人發展,通過試點工作,探索完善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在許可準入、運營監管、誠信考核等環節的管理製度。健全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在信息共享、運輸組織、運營服務等方麵的標準規範,培育一批理念創新、運作高效、服務規範的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

(七)推進傳(chuan) 統交通運輸企業(ye) 向現代物流企業(ye) 轉型。鼓勵運輸和物流企業(ye) 利用“互聯網+”發展一體(ti) 化、全過程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提升物流增值服務能力,補齊定製化、專(zhuan) 業(ye) 化、精益化服務短板,引導實體(ti) 經濟企業(ye) 物流需求社會(hui) 化。推動交通物流樞紐與(yu) 製造業(ye) 集聚區、產(chan) 業(ye) 集群協調發展,形成產(chan) 、購、銷、運、儲(chu) 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圈。

四、提升運輸鏈條的組織效率

(八)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鐵水、公鐵、陸空等多式聯運發展,重點支持以集裝箱、廂式半掛車為(wei) 標準運載單元的聯運組織形式,提高一體(ti) 化銜接水平和中轉換裝效率。積極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鼓勵企業(ye) 間創新合作模式,優(you) 勢互補,提高多式聯運全程服務能力。統籌製訂多式聯運標準規範和服務規則,推進聯運服務“一單製”。加快實施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推動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

(九)深入推進甩掛運輸發展。繼續推進甩掛運輸試點工作,重點支持多式聯運甩掛、企業(ye) 聯盟甩掛、網絡型甩掛、幹線運輸和城市配送銜接甩掛、中置軸汽車列車甩掛、掛車互換及接駁甩掛等模式的發展。加快完善相關(guan) 法規和技術標準,推動站場、車輛、信息等甩掛資源的共享利用和優(you) 化配置,優(you) 化甩掛運輸發展條件。

(十)完善農(nong) 村物流服務網絡。推進農(nong) 村地區資源路、產(chan) 業(ye) 路等功能性道路建設。鼓勵農(nong) 村地區充分利用郵政、供銷網點以及客運站,積極發展農(nong) 村物流末端節點。結合農(nong) 村地區一二三產(chan) 業(ye) 分布特點,積極發展農(nong) 村“貨運班線”、快遞班車,開展縣至鄉(xiang) 鎮、沿途行政村的雙向貨運服務。鼓勵合規利用農(nong) 村班線客車代運郵件和小件快遞,健全末端小件快運服務體(ti) 係。

(十一)推進區域交通物流一體(ti) 化發展。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ti) 戰略和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調整的要求,大力提升區域交通物流一體(ti) 化發展水平。以三大戰略為(wei) 引領,通過示範帶動,研究建立跨區域交通物流一體(ti) 化發展合作機製,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組織協同高效、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管理政策規範統一。

(十二)推進跨境運輸便利化。依托“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促進中歐班列優(you) 化布局和集約利用,推進中歐班列國內(nei) 節點建設。加強與(yu) 海關(guan) 、檢驗檢疫等管理部門的合作,協助推進海關(guan) 多式聯運監管中心建設。完善雙邊、多邊運輸合作機製,推動實施國際運輸便利化公約,重點推進與(yu) 東(dong) 北亞(ya) 、東(dong) 南亞(ya) 、中亞(ya) 等周邊國家的運輸便利化。實施快遞向外工程,支持跨境電商物流發展,鼓勵企業(ye) 在重點口岸城市建設國際快件處理中心。

五、健全匹配協調的標準體(ti) 係

(十三)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協調推進貨運車輛生產(chan) 、檢測、注冊(ce) 登記、營運等環節的標準銜接。加大對車輛運輸車、低平板半掛汽車列車、液體(ti) 危險貨物運輸罐車等重點車型標準化治理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廂式化、模塊化、輕量化等先進車型發展。推動城市配送車型標準化、清潔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推進城市配送車輛統一標識管理。

(十四)建立多式聯運標準體(ti) 係。推動建立多式聯運技術標準體(ti) 係,組織製修訂相關(guan) 標準並監督實施,鼓勵發展集裝箱、廂式半掛車、托盤等標準化運載單元,加快完善快速轉運設備、專(zhuan) 用載運設備技術標準。推進商品車運輸、冷鏈運輸、快遞等專(zhuan) 業(ye) 化多式聯運裝備技術標準建設。製定貨運樞紐(物流園區)標準規範。健全多式聯運有關(guan) 信息標準,推進多式聯運單證票據的通用化、標準化。

六、營造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十五)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進一步取消和調整交通運輸行政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簡化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年審手續,優(you) 化道路運輸從(cong) 業(ye) 資格考核製度。加快《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製修訂工作,推動跨省超限運輸許可申請由起運地省級公路管理機構統一受理。落實《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取消營運車輛強製性二級維護檢測。簡化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和進出境快件通關(guan) 手續,探索快遞企業(ye) 工商登記“一照多址”。加強交通安全監管體(ti) 係建設,全麵提升危險貨物運輸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水平。

(十六)完善公路收費管理和監督執法。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科學合理確定公路收費標準。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政策和標準貨運車型計重收費的ETC應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協調有關(guan) 部門推動製定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指導價(jia) ,加強對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及收費的監督檢查,堅決(jue) 查處高速公路車輛救援服務亂(luan) 收費行為(wei) 。規範車輛超限處罰標準,杜絕“亂(luan) 罰款”“以罰代管”等現象。

(十七)規範鐵路港口機場收費項目。全麵清理鐵路、機場經營性收費項目,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項目外,禁止指定經營、強製服務、強行收費等行為(wei) 。在大幅壓減港口收費項目和標準基礎上,進一步規範港口相關(guan) 費用的征收管理。暢通舉(ju) 報電話、舉(ju) 報信箱等公眾(zhong) 監督渠道。優(you) 化國家鐵路與(yu) 地方鐵路的銜接,逐步清除製度性障礙。引導取消不合理涉鐵收費。

(十八)建立健全物流市場誠信體(ti) 係。強化物流企業(ye) 和從(cong) 業(ye) 人員誠信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使用,積極應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健全市場主體(ti) 誠信檔案、行業(ye) 黑名單製度和市場退出機製。研究解決(jue) 道路貨運司機異地從(cong) 業(ye) 誠信結果簽注問題。充分發揮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促進與(yu) 工商、稅務、銀行、保險、法院等誠信信息共享互認,建立跨區域、跨行業(ye) 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製,完善失信行為(wei) 通報和公開曝光製度。

(十九)推動完善物流業(ye) “營改增”政策。促進物流各環節增值稅稅率統一,探索物流領域增值稅差額抵扣。針對交通運輸進項稅抵扣不足問題,研究推進落實將過路過橋費、房屋租賃費等納入增值稅抵扣範圍。支持企業(ye) 實行匯總申報繳納增值稅和企業(ye) 所得稅。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製。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督導落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在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框架下,加強與(yu) 發展改革、工業(ye) 和信息化、商務、海關(guan) 、鐵路總公司等相關(guan) 部門單位的溝通協調,形成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支持政策。統籌利用好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車購稅等財政性資金以及專(zhuan) 項建設基金等,加大對“三大戰略”等重點區域、扶貧攻堅重點地區和交通物流重點領域及薄弱環節的政策傾(qing) 斜。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物流領域,支持交通物流企業(ye) 通過發行債(zhai) 券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

(三)發揮協會(hui) 作用。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在交通物流運行監測、標準製修訂與(yu) 宣傳(chuan) 推廣、交流合作、人才培訓、誠信體(ti) 係建設、統計工作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共同推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

(四)加強運行監測。研究建立交通運輸促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的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發展指數,加強市場運行動態監測和評估。密切跟蹤物流業(ye) 發展新業(ye) 態、新形勢,及時研究解決(jue) 出現的新問題。適時開展工作效果評估總結,形成典型經驗,加強推廣交流。

 

 交通運輸部

2016年8月11日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