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遞:不抓緊進入快遞3.0時代,就沒機會了
發布時間:2016-08-15 09:15:46 一點資訊

中國的快遞行業在誕生之初就帶有互聯網基因:資本是眾籌的,勞動力也是眾籌的。中國快遞行業15年來的發展曆史可分成3個階段:2010年之前與電商蓬勃發展息息相關,迅速形成的以加盟為主,快速成網的“中國快遞業的1.0模式”、2010年之後的5年,是企業以消費者品牌和服務的認知與需求為導向,不斷推進口碑建設的“中國快遞業2.0模式”。對於2015年的中國快遞業,童文紅首次提出了“中國快遞業的3.0模式”這一概念,並認為2015年將成為整個中國快遞業進入3.0模式的變革元年。
在今天,中國電商的份額還在快速增長,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快遞行業的形勢與前景被普遍看好看好。但無論是互聯網+概念對整個產業的強力推動,還是各種新模式所帶來的衝擊,快遞業都要快速進入到3.0模式中去,童文紅認為快遞公司為此要做到四方麵:
第一,數據為王。阿裏巴巴集團在去年提出要將一切業務數據化。如果沒有數據化的業務,成不了互聯網業務。缺失業務的數據化,就不是一個活數據,而是一個死數據。
第二,關鍵是建立人的鏈接。服務行業一定是與人相關的。在末端各種新形態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必須形成一個對服務確定性的閉環。
第三,快遞企業內部需要建立文化為本、人才為先的策略。中國快遞業發展到今天其實具有非常濃烈的中國特色,需要企業將目光從短期市場份額大小拓展到消費者的口碑、消費者心智的大全景,把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維度快速引進來,引進企業發展當中去。
第四,要實現企業的管理團隊驅動化。整個中國快遞的發展,必須脫離家人管理思維的束縛,更快的引進創新、全麵、有綜合能力的管理型人才,真正實現土洋結合,任人唯賢。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帶來什麽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國醫藥“走出去”
- 多家國際寄遞企業公布2025年業務旺季收費標準
- 長沙首條電煤“鐵水聯運”專列首發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兩部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 服貿會海關通關服務保障工作啟動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攜手推動數字城市聯合創新 打造大灣區數字化發展新引擎
-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持多邊貿易體製的聲明》
- 兩部門明確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的相關稅收政策
- 閩鄂深化港航物流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