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提速仍需強基建
發布時間:2016-08-09 08:20:33 中國經濟時報

近日,在2016第四屆中國(鏡泊湖)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峰會新聞發布會上的一組分析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總額超過3.6萬億元,冷鏈物流潛在收入達1800億元,全國冷庫總保有量為3710萬噸,折合9275萬立方米,冷藏車保有量達到9.34萬輛;冷鏈物流百強企業總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16.1%;果蔬、肉類和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15%、30%和41%。
雖然經過幾年發展,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落後的現狀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同樣一組對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有很多痛點和難題需要改善和解決。與美國相比,我國人均冷庫保有量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人均冷藏車保有量不足美國的十分之一。在冷鏈物流的建設上,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及我國的冷鏈水平得到改觀的原因,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消費需求升級和市場環境的改善是主要原因之一。他介紹,2015年,我國人均GDP接近7600美元,中產階級人數達到1億人,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7億人。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消費升級直接助推了高端進口食品、生鮮電商等市場的爆發,也帶動了冷鏈物流產業的升級。另外隨著中澳、中韓自貿協定的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開展,四大自貿區的開放運營以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些市場環境的變化,都給冷鏈物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挑戰。
其次是我國相關部門對冷鏈物流的重視程度日漸提升。梳理政策發現,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也在不斷推動冷鏈物流發展。今年6月份,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中央財政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工作通知》,其中將山東、河南、重慶、寧波、新疆、河北、廣東、四川、青海、寧夏等10個地區列為示範省市,對相關冷鏈項目建設給予資金支持。
國務院日前出台的《“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中,也明確鼓勵建設低耗節能型冷庫,切實解決好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裏”配送難題。此外,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前段時間在進行冷鏈行業的調研,正在製定“十三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不久將出台。
再次,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冷鏈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帶來了國際化的標準、管理和技術,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很多生產加工和零售餐飲巨頭企業,對於冷鏈物流愈發重視,不僅對冷鏈物流服務商提出嚴苛的要求,而且花費巨額資金打造自己的冷鏈體係。
“雖然我國的冷鏈物流在這幾年發展很快,但是仍有很多痛點和難題需要改善和解決,每年僅農產品因冷鏈物流不完善造成的損失就高達3000億元。”崔忠付以農產品為例指出,農產品“最初一公裏”冷鏈基礎設施不完善,產地冷庫和批發市場缺乏,農產品采摘後無法在第一時間預冷、分級、包裝、標準化,導致農產品損耗高、附加值比較低、賣不上價,而且無法遠銷。
除此之外,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落實不到位,沒有做到徹底通暢。各地高速部門對政策執行不統一,存在對綠色通道範圍規定不明確、對車輛不放行,亂收費現象。“這都導致了農產品冷鏈車輛運輸效率低、成本高,影響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崔忠付說。
不可忽視的是,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日益頻繁,2015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875.6億美元。但是由於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不高,標準化水平低,造成我國很多優質農產品“走不出去”,無法賣出高價格,在出口方麵更是處於被動地位,競爭力和話語權不強。
崔忠付最後表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仍麵臨三大挑戰:一是冷鏈基礎設施落後;二是冷鏈觀念落後,西餐冷食多,因此其冷鏈物流發展水平較高,而我國飲食以熱食為主,百姓對農產品冷鏈的客觀要求不強烈;三是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冷鏈前期投入高、運營成本高,導致冷鏈農產品價格高於普通農產品,在目前的收入狀況下,消費者傾向於購買低價產品。
“未來的競爭格局,活得好的企業一定是具備強大冷鏈物流,甚至是具有深度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崔忠付說。
為切實推動冷鏈物流的發展,解決冷鏈物流軟肋,突破農產品貿易難題,崔忠付透露,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聯合黑龍江省政府、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將於8月25日在牡丹市召開2016第四屆中國(鏡泊湖)國際農產品冷鏈物流峰會,以期進一步提升冷鏈產業高度,加強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冷鏈流通標準,為農產品在遠銷和出口方麵增加砝碼。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帶來什麽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國醫藥“走出去”
- 多家國際寄遞企業公布2025年業務旺季收費標準
- 長沙首條電煤“鐵水聯運”專列首發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兩部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 服貿會海關通關服務保障工作啟動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攜手推動數字城市聯合創新 打造大灣區數字化發展新引擎
-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持多邊貿易體製的聲明》
- 兩部門明確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的相關稅收政策
- 閩鄂深化港航物流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