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物流企業認定門檻或提高
發布時間:2016-08-08 09:25:37 深圳商報

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獲悉,為加快促進全市物流業轉型升級,深圳擬對2006年製定實施的《深圳市重點物流企業認定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做出修訂。目前市交委官網已發布《深圳市重點物流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社會各界如有意見和建議請於2016年8月17日前反饋。記者由此獲悉,深圳重點物流企業認定門檻將明顯提高。
對重點物流企業的納稅標準有所提高
據了解,《征求意見稿》仍將全市重點物流企業劃分為綜合型物流企業和技術服務型物流企業兩大類,在注冊地、注冊資本、納稅額等方麵做出了調整。
對比《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修訂了原先重點物流企業須“企業總部設在深圳”的條款,而改為要求“企業在深圳注冊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市交委解釋稱,修訂後的條款將更好地側重反映企業在深圳的納稅情況、運營情況及貢獻度。但《征求意見稿》已根據國家商事登記製度改革的精神,刪除了對市重點物流企業在注冊資本方麵的要求。
《征求意見稿》根據對全市物流企業發展情況的調研,適當提高了對重點物流企業的納稅標準要求。其中,綜合性物流企業要求近兩年每年在本市交納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合計不低於200萬元;技術服務型物流企業則要求不低於100萬元。而原先對兩類物流企業的要求分別是所交納營業稅不低於80萬元和30萬元。
資產規模利潤總額等主要指標上調五成
最值得關注的是,相比《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市重點物流企業在資產規模、主營業務收入、年利潤總額等指標方麵,都明顯提高了申請門檻。以綜合型物流企業為例,其上述三項指標的認定標準,分別由過去的5000萬元以上、前兩年連續超過1億元、不低於200萬元,提升到了7500萬元、1.5億元以及不低於300萬元。
市交委稱,目前深圳物流行業總體發展較快,各項經營指標總體向好,其中供應鏈類管理企業普遍增速較快,基礎物流企業經營穩定。2006年~2015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由543.43億元增長至1782.7億元,增幅為228%;社會物流總額由19371億元增長至35294億元,增幅為82%。從細分行業來看,供應鏈管理企業資產規模、利潤、稅收普遍提高200%以上,基礎物流企業相對增幅較小。市交委認為適當提高經營指標體現了物流業高端化發展和市場導向的要求,能真正篩選出市場表現好、轉型升級快的重點物流企業。
市重點物流企業需接受年度審核
此外,《征求意見稿》剔除了原先所要求的重點物流企業須具有長期合作知名客戶、企業銀行資信等級為A級以上、具有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管理製度等條件。市交委認為,這些條款的刪除符合新的發展趨勢,例如互聯網時代很多一流企業正是服務於眾多小微主體而興起,沒有必要強製要求企業須服務世界500強或知名大型客戶;目前企業融資渠道多元化,已不局限於銀行貸款,各銀行企信等級評定標準一般也僅作為自身對企業發放貸款的評價標準,對外沒有參考意義等。
《征求建議稿》新增了對企業服務領域方麵的要求,以體現政府促進物流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意圖,要求申請成為重點物流企業的,必須從事業務屬於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物流、物流金融服務、物流平台服務航運衍生服務、物流新興技術等政府鼓勵類行業。
記者從深圳市交委物流發展處了解到,未來深圳重點物流企業的有效期仍擬定為三年,但市物流主管部門將根據重點物流企業的基本條件要求,每年對在有效期內的重點物流企業進行審核,審核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當年度重點物流企業相關政策待遇的資格。重點物流企業有效期滿後,相關企業可重新申請認定。但是由於門檻有所提高,預計少數此前認定的市重點物流企業,有可能無法通過審核。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帶來什麽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國醫藥“走出去”
- 多家國際寄遞企業公布2025年業務旺季收費標準
- 長沙首條電煤“鐵水聯運”專列首發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兩部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 服貿會海關通關服務保障工作啟動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攜手推動數字城市聯合創新 打造大灣區數字化發展新引擎
-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持多邊貿易體製的聲明》
- 兩部門明確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的相關稅收政策
- 閩鄂深化港航物流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