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界:生鮮電商麵臨資本寒冬?隻有“大款”才敢做
發布時間:2016-08-05 08:46:23 歐界

雖然生鮮電商便宜又省事,但這麽一折騰,東西買的不順心,錢也打了水漂,大家想愛也愛不起。既然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差錢兒,還是去市場買新鮮的吧,畢竟市場上還能挑著買,雖然貴但是吃的放心。
生鮮市場曾一度被大佬們看好,BAT也紛紛砸錢“入坑”,但最近幾年這是怎麽了?不止果園幫,多家生鮮電商都宣布停業,曾經的生鮮明星創業公司一米鮮、愛鮮蜂等都先後曝出業務調整和裁員的新聞。曾獲亞馬遜2000萬美元投資的美味七七也以無力支付員工工資,宣告倒閉,看來生鮮市場的寒冬已經到來。
線上生鮮雖然有價格優勢,但這質量確實不敢恭維。明明生鮮電商們不用擔心房租水電費,線上交易就好,為何屢屢出現“爛果”事件?
生鮮倉儲難,成本流量高。生鮮市場的關鍵點是又生猛又新鮮,線上電商要做生鮮要必須保證食材新鮮、配送及時。而生鮮產品保質期較短,運輸過程中容易出遭到擠壓損壞,質量破損,產品品質下降。
像水果,采摘早,到消費者手裏可能還是生澀的,成熟時采摘,到手就爛了。生鮮電商會將較易損壞的食品用獨特的氣泡膜包裹,為了防止商品物流過程中碰撞還會夾帶防隔層,類別不一樣的商品還需另外獨立配備不同的箱子,這些3-10元不等的包裝成本,意味著至少要收100元才能收抵平衡。而“笨鮮生”就是被果農“坑死的”,本是好心幫果農解決滯銷問題,卻遭遇坐地起價,最終做了替死鬼。
冷鏈物流居高不下的成本,也讓生鮮更無利可賺。成本是普通常溫配送的130%,再如何壓縮,物流每單價格皆不低於10元。海鮮配送時要加冰袋,時間久會影響口感,運輸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冷暴力”。所以一些大款生鮮電商選擇自建物流,難道倉庫、冷藏車、冷藏庫、人工都不要錢的嘛!注入了這麽多心血,大搞倉儲,盈利難於上青天!畢竟生鮮電商與家電、衣物不同,講究的是爭分奪秒。
資金周轉難,大規模才有存活可能。目前市場上95%的生鮮電商都在虧,隻有1%在盈利。流量居高不下、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沒有規模、沒“後台”是玩不起的。中小型垂直生鮮電商沒資金、周轉難,麵對水漲船高的高流量,隻能止步向前。而拿到融資的企業也未必能發展的順風順水。比如京東投資的天天果園,其C輪融資高達7000萬美金,產品在京東上售賣。京東意圖幫其打造垂直市場,擴展業務至全國。然並卵,它還是關閉了線下門店。可見,即使有了大平台的注資,生鮮電商也未必能闖出一片天。但隻要有錢注資,就是資本,BAT三巨頭分別對三家生鮮電商進行注資,資本大規模湧入生鮮市場,讓電商之間“百團大戰”,“活兒好”的留下,經不起的打擊的go die。
生鮮電商經曆過大熱,也經曆過寒冬,虧損正是目前95%的生鮮電商麵臨的最大問題。也許隻有進行深度的融資,形成大規模的生鮮市場,才有存活的可能。如何縮短配送時間、保證產品質量是虜獲消費者的最重要因素,畢竟市場方便又新鮮,消費者不一定要在電商的樹上吊死。生鮮電商們未來的路,全靠自己多努力,解決好產品質量以及配送問題,才能重新贏得消費者青睞。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大規模設備更新帶來什麽
- 中國—東盟區域醫藥交易(集采)平台助力中國醫藥“走出去”
- 多家國際寄遞企業公布2025年業務旺季收費標準
- 長沙首條電煤“鐵水聯運”專列首發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 兩部門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
- 服貿會海關通關服務保障工作啟動
-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合作平台揭牌成立
- 深莞攜手推動數字城市聯合創新 打造大灣區數字化發展新引擎
-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解讀《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支持多邊貿易體製的聲明》
- 兩部門明確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國有股權及現金收益運作管理的相關稅收政策
- 閩鄂深化港航物流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