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06 10:15:35 食品科技網

在當前電商衝(chong) 擊、各類成本高企壓力下,生鮮無疑是集客能力最強的超商經營板塊。目前國內(nei) 零售業(ye) 正紛紛加注生鮮超市,十年前,這一業(ye) 態曾令超市大咖家樂(le) 福铩羽而歸。零售業(ye) 長期低迷,又遇國內(nei) 消費升級驅動,北京市場的京客隆、超市發、新發地都已押注生鮮。然而,這個(ge) 被業(ye) 界公認“最難做的品類”真的能成為(wei) 零售業(ye) 的下一個(ge) 風口嗎?
生鮮超市成為(wei) 零售業(ye) 新寵
位於(yu) 朝陽區石佛營路的京客隆社區超市在一個(ge) 月前被改造成了“京捷生鮮”,這是京客隆最新嚐試的生鮮超市業(ye) 態,聚焦在生鮮、廚房食品和用品。LOGO上也體(ti) 現了這一點,在原來的京客隆LOGO上,京捷生鮮的LOGO多了一個(ge) 廚師帽形狀的輪廓。從(cong) 內(nei) 部裝飾看,人字紋木地板、巨大的環形燈帶、果蔬區的熱帶植物道具等都在暗示這家生鮮超市走的是精品路線。
除了京客隆在北京東(dong) 部默默地推進生鮮超市,與(yu) 此同時,北京西部的海澱區也多了幾家超市發的生鮮超市。超市發內(nei) 部對生鮮超市的定位是,麵積多為(wei) 200-500平方米,80%以上是果蔬肉類等生鮮產(chan) 品,麵向家庭化消費。在香港回歸19周年之際,供港生鮮全國首家門店在朝陽區山水文園附近正式開業(ye) ,目前囊括蔬果、肉禽、糧油等20多個(ge) 品類近500種產(chan) 品,預計今年10月前通過加盟方式在北京城區開到50家實體(ti) 店。按照規劃,新發地旗下的生鮮超市今年下半年將在豐(feng) 台區開出第一家店。
如果放大到全國範圍看,武漢中百超市旗下的生鮮主題店“鄰裏生鮮”在6月底開業(ye) ,山西美特好將在今年開設60家生鮮小型門店“小蛙店”。可以預見的是,在便利店之外,另一種小業(ye) 態門店生鮮超市正在越來越多地湧入各個(ge) 區域的零售市場。據樂(le) 成總經理王衛統計,現在國內(nei) 大概有200多家店是複製生鮮傳(chuan) 奇的路子,但是他強調,“生鮮傳(chuan) 奇其實不是一家超市,而是一家融合了日本超市外形、歐美超市管理理念的生鮮折扣店”。
線下賺錢相對容易
線下生鮮超市賺錢容易嗎?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相對於(yu) 生鮮電商,線下生鮮超市賺錢相對較容易。
不過對於(yu) 經營者來說,運營一家水果超市需要把控的細節十分繁瑣,選址、采購、控製損耗到最終的銷售每個(ge) 環節,都決(jue) 定著水果超市能否盈利。
首先,線下貨源要相對穩定,這樣才能擁有議價(jia) 能力,一些連鎖店有自己的倉(cang) 儲(chu) 和物流。水果位置的擺放也有門道,放置在門臉位置的堆頭一般都是應季水果,價(jia) 格便宜。堆頭是用來帶人氣的水果,基本不賺錢,賺錢的是店內(nei) 單價(jia) 較高的水果和幹果,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幹果區成為(wei) 水果超市標配的主要原因。
和線上一樣,損耗也是困擾水果超市的首要問題。為(wei) 了控製損耗,大多數水果並不允許顧客挑選,部分允許挑選的水果超市也時刻會(hui) 有好幾雙眼睛盯著顧客的動作,一旦顧客挑揀幅度過大,就會(hui) 招來勸阻。
同樣為(wei) 了控製損耗,除了對不新鮮的水果進行降價(jia) 處理外,水果超市還打出了新鮮水果盤、鮮榨果汁的招牌,比如將一隻賣相一般的哈密瓜變成果肉、二次包裝銷售。水果損耗越小,利潤就會(hui) 相應增加。大部分水果超市的損耗會(hui) 控製在3%左右,有的水果超市可以做到1.5%。
冷鏈市場空間大
“與(yu) 農(nong) 貿市場相比,超市生鮮蔬菜專(zhuan) 櫃信譽、質量和環境相對較好,不用擔心質量問題或短斤少兩(liang) ,若是趕上促銷活動,價(jia) 格比農(nong) 貿市場還要實惠。”市民李女士表示。
但是,生鮮容易腐敗變質,經營成本較高,所以生鮮經營對於(yu) 進貨、庫存、架構搭配甚至貨品陳列與(yu) 切割刀手等都有非常細化的管理和訣竅。其中,保持新鮮度是生鮮商品保持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如何保證生鮮商品的新鮮度,裏麵有很多講究。
在發達國家,日常物品的冷鏈物流流通量接近100%,但國內(nei) 才剛剛起步,果蔬類約5%,肉禽類約15%,水產(chan) 類約40%;從(cong) 冷鏈設備上來對比,2014年中國冷庫數總量接近美國,但人均占有率差距較大,且超過一半的冷庫已接近淘汰狀態。目前日本擁有23萬(wan) 輛冷藏車,而中國僅(jin) 8萬(wan) 輛,且其中多數是不具備製冷機的保溫車。中國冷鏈物流業(ye) 與(yu) 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巨大差距,但巨大差距的背後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和市場。
有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運作的重點冷鏈項目60多個(ge) ,投資額583億(yi) 元,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火熱。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ye) 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至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yi) 元。
發改委、財政部等十部委近日發布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同時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未來5~10年將是中國冷鏈物流發展的最好戰略機遇期,冷鏈物流行業(ye) 相關(guan) 公司有望受到投資界的關(guan) 注。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