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05 09:46:38 中國冷鏈物流網

冷鏈藥品物流未來的市場格局將分由兩(liang) 部分做主力支撐:傳(chuan) 統醫藥流通的巨頭企業(ye) 、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中醫藥冷運的專(zhuan) 業(ye) 公司。
山東(dong) 未經冷藏儲(chu) 存直接流入市場的問題疫苗案發生後,包括疫苗在內(nei) 的藥品流通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重點。今年4月,國務院出台新規,確認具備冷鏈儲(chu) 存、運輸條件的企業(ye) 可以配送二類疫苗,給參與(yu) 配送業(ye) 務的傳(chuan) 統藥品批發商帶來競爭(zheng) ,“快遞一哥”順豐(feng) 想要憑借自己積累多年的物流經驗和運輸資源在藥品流通領域分一杯羹。
藥品流通經常會(hui) 涉及到冷鏈運輸需求。一直以來,藥品流通都是由藥品生產(chan) 商和批發商所主導,上遊企業(ye) 根據自己的銷售情況確立自己的冷鏈配送方式,分銷網絡決(jue) 定著藥品的流向,整個(ge) 行業(ye) 沒有形成規模化、網絡化的運輸體(ti) 係。
“醫藥產(chan) 品對物流運輸要求極高,全程溫控和監控是兩(liang) 大關(guan) 鍵點。對於(yu) 大部分藥品和生物製劑產(chan) 品而言,溫度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導致藥品失效。”聯邦快遞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在發給界麵新聞的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
為(wei) 了達到國家質量要求,大型醫藥企業(ye) 一般傾(qing) 向於(yu) 選擇自建冷庫、采購冷運車,建立配送隊伍,由於(yu) 涉及到航空、鐵路、公路等因素,一旦涉及到跨區域運輸時,醫藥企業(ye) 大多時候需要將藥品運輸配送環節外包給專(zhuan) 業(ye) 化的運輸公司。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批發企業(ye) 1.35萬(wan) 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ye) 4981家,這些企業(ye) 絕大部分都是中小型醫藥企業(ye) ,他們(men) 很難獨立建立強大的物流服務體(ti) 係,需要依靠第三方物流企業(ye) 進行托管。
相比於(yu) 大型藥企的自建團隊,國內(nei) 的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缺乏專(zhuan) 業(ye) 知識,操作不夠規範。除此以外,國內(nei) 多級分銷體(ti) 製導致冷鏈藥品流通環節繁雜,各個(ge) 環節的冷鏈物流能力參差不齊,運輸過程難以管控,導致風險幾率增大。
“國內(nei) 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低,缺乏冷鏈藥品的配送經驗和專(zhuan) 業(ye) 知識;如果沒有進行專(zhuan) 業(ye) 的培訓,在提供運輸服務時容易發生運輸風險,從(cong) 而導致藥品企業(ye) 不信任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的冷鏈物流能力。”順豐(feng) 醫藥冷運負責人馬建聰接受財新采訪時表示。
醫藥冷鏈配送的一大難點在於(yu) 整個(ge) 過程需要經曆許多物流環節,不同的環節使用不同的運輸資源和信息係統。由於(yu) 國內(nei) 冷鏈行業(ye) 起步晚,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水平都落後於(yu) 歐美發達國家,如果要實現藥品流通全過程的“可視化”,必須需要統一的標準。
德勤和國家郵政中心2015年合作發布的《中國物流產(chan) 業(ye) 投資促進報告》表示:為(wei)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物流外包代替自主配送將成為(wei) 一種發展趨勢,然而,為(wei) 確保配送的效果,需要醫藥企業(ye) 與(yu) 專(zhuan) 門化的物流企業(ye) 明確配送中采用的技術標準,並在協議中規範好雙方的權利義(yi) 務。
順豐(feng) 是國內(nei) 最早開始建立冷庫和專(zhuan) 業(ye) 配送隊伍的快遞企業(ye) ,2014年成立醫藥業(ye) 務部門,在全國已成立25個(ge) 冷庫,麵積超過7萬(wan) 平方米。今年年初,順豐(feng) 正式成立了冷運事業(ye) 部,分離醫藥冷鏈和生鮮冷鏈資源,醫藥冷鏈的服務場景包括:醫藥倉(cang) 儲(chu) 、幹線運輸、城市配送。
馬建聰認為(wei) 冷鏈藥品物流未來的市場格局將分由兩(liang) 部分做主力支撐:傳(chuan) 統醫藥流通的巨頭企業(ye) 、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中醫藥冷運的專(zhuan) 業(ye) 公司,而且後者正在崛起中,物流服務的基因帶給這些企業(ye) 以市場化和資源配置的不同角度,存在令藥品流通行業(ye) 的服務更加優(you) 質的競爭(zheng) 機會(hui) 。
社會(hui) 化物流企業(ye) 的加入有望為(wei) 藥品運輸建立規範,能夠幫助企業(ye) 對於(yu) 藥品的管控延伸至終端,為(wei) 物流和銷售渠道提供更多的數據依據。此外,更多企業(ye) 對該項業(ye) 務的深入研究,可以為(wei) 行業(ye) 沉澱出更多技術能力,如保溫箱、蓄冷方法、全程監控等。
按規劃,順豐(feng) 未來還將加大對醫藥冷鏈網絡和設備的投入,並計劃在2016年完成4億(yi) 元人民幣的業(ye) 務收入目標。
據商務部預測,2019年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達到2.2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巨大的醫藥市場也將帶動醫藥物流市場增長。而據《Pharmaceutical Commerce》雜誌每年對全球冷鏈進行數據分析,2015年全球醫藥冷鏈產(chan) 業(ye) 突破100億(yi) 美元,並預計到2019年醫藥冷鏈物流市值將從(cong) 2013年90億(yi) 美元增長至130億(yi) 美元。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