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22 09:27:07 互聯網

近幾年生鮮市場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逐年遞增,其中2013年生鮮電商的交易規模為(wei) 130億(yi) 元,2014年為(wei) 260億(yi) 元,2015年達412億(yi) 元,預計2016將達664億(yi) 元。數據證明生鮮電商市場具備龐大的市場商機,同時生鮮電商市場的高速發展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使得行業(ye) 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現階段,生鮮電商行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和業(ye) 務模式已經初步穩定。主要分為(wei) 綜合平台類(京東(dong) 、天貓亞(ya) 馬遜)、垂直細分(本來生活、優(you) 菜網、中糧我買(mai) 網)、依托物流(順豐(feng) 優(you) 選)、依托線下超市(永輝、沃爾瑪、華潤萬(wan) 家)、社區O2O(微信、許鮮)。目前,京東(dong) 、天貓等大公司的生鮮頻道主要是綜合平台類,而市場上大部分創業(ye) 公司則采取垂直細分業(ye) 務模式,通過定位細分人群或提供細分服務得到市場的認可。在用戶消費升級的時代,以本來生活、優(you) 菜網等為(wei) 代表的提供中高端特色生鮮產(chan) 品的電商將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
生鮮APP開發具備龐大的需求
移動互聯網發展不斷滿足用戶足不出戶的消費需求,大量的用戶成為(wei) “懶患者”,如買(mai) 菜不出門、吃飯不出門、看病掛號不出門、健身辦卡不出門,一切業(ye) 務交由APP解決(jue) 。
相關(guan) 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生鮮電商的主要受眾(zhong) 群是年輕人,其主要原因包括:年輕人更易於(yu) 接受新事物;具備“快捷、上門服務”等因素的生鮮電商更能夠滿足生活節奏快、忙碌工作狀態下的都市青年。而生鮮APP的存在為(wei) 用戶打造輕鬆的購物環境,大大提高了采購便利性。
中糧我買(mai) 網名列2015年生鮮APP排行榜榜首,其主要原因是因為(wei) 其背靠中糧,聚焦進口食品、生鮮品類和自有品牌的打造,一方麵是借助著中糧集團海外采購渠道的優(you) 勢,為(wei) 平台消費者在全球範圍內(nei) 精選優(you) 質產(chan) 品以及借助平台的大數據,精準抓住中國消費的口味實現定製化產(chan) 品供應。另一方麵,基於(yu) 中糧在食品產(chan) 業(ye) 運營經驗,抓住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品質的需求痛點,為(wei) 用戶打造極致“新鮮”體(ti) 驗,提供更高品質的購物服務。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這個(ge) 行業(ye) 的痛點一直未解決(jue) 。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正常損耗帶來的高運營成本是所有創業(ye) 公司需麵臨(lin) 的問題。冷鏈物流配送是生鮮電商平台的核心競爭(zheng) 力,誰在這方麵做得好,誰就將迅速獲得市場份額。因此,2015年生鮮電商平台出現三大特點:背靠電商巨頭,獲得大公司資金和物流支持;背靠超市,“互聯網+傳(chuan) 統電商”輕模式電商發展迅速;自建物流,打造同城配送生態係統。
2015生鮮電商多虧(kui) 損
2015年是移動生鮮行業(ye) 最火熱的一年,市場發展較上一年翻了一番,生鮮電商被稱為(wei) 電商領域新藍海。但是與(yu) 此同時又有很多生鮮企業(ye) 倒下。但是在具有近萬(wan) 億(yi) 規模的生鮮市場,其目前滲透率上不足1%,大量的生鮮企業(ye) 倒下,其具體(ti) 原因是:
首先是強需求勝過一個(ge) 好產(chan) 品。從(cong) 用戶消費習(xi) 慣方麵看,當下大部分的消費者是通過線下購買(mai) 生鮮產(chan) 品,主要原因是線下的水果可以隨意挑選且較為(wei) 新鮮,但是當線上的價(jia) 格降到35%的時候,消費者則通過線上進行購買(mai) ,為(wei) 此萬(wan) 億(yi) 級生鮮電商市場就靠著補貼大戰培養(yang) 了用戶消費習(xi) 慣。
其次是物流問題,因為(wei) 生鮮電商運營需要麵對供應鏈、冷鏈係統和物流三方麵的難題,為(wei) 了保證為(wei) 用戶提供必準化品質的產(chan) 品,企業(ye) 需要支付大量的物流、保鮮成本,那些缺乏相對穩定的用戶群,沒有足夠資金支持的初創企業(ye) 及中小型生鮮電商在發展中則麵臨(lin) 著物流配送、高損耗高成本以及生鮮品質等現實問題。
第三方生鮮APP開發公司廣州酷蜂科技運營總裁表示,雖然移動生鮮行業(ye) 發展之路艱辛,但是市場仍然具備龐大的需求,良好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同時其還表示未來塑造產(chan) 品的重點在於(yu) 幫助生鮮電商企業(ye) 解決(jue) 阻礙發展的一係列問題,包括完善的冷鏈物流體(ti) 係;降低高耗產(chan) 品的運營成本;培養(yang) 用戶消費習(xi) 慣等。
為(wei) 此對於(yu) 生鮮企業(ye) 來說,如果想要抓住最後一條救命稻草,需要站在自身發展的角度上選擇合適的商業(ye) 模式,在產(chan) 品服務方麵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上,打造讓用戶尖叫的、超乎預期的產(chan) 品。
自建物流或是行業(ye) 偽(wei) 命題
事實上,生鮮市場潛力巨大已是多方共識,過去十年間互聯網在多方麵對生活的介入,用戶開始將品質和便利性作為(wei) 消費的重要考慮因素。
不過在這個(ge) 滲透率僅(jin) 為(wei) 1%、市場預期規模卻高達千億(yi) 元的潛力市場中,麵向消費者終端的第三方冷鏈B2C宅配物流發展至今仍然極其緩慢,最後一公裏配送水平參差不齊。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困境,以京東(dong) 為(wei) 代表的生鮮電商平台開始耗巨資大舉(ju) 在全國建設自有倉(cang) 儲(chu) 與(yu) 冷鏈物流配送體(ti) 係。但這裏存在一個(ge) 很大的誤區,就是把物流和物流方案設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有些混淆,以為(wei) 自建物流就是要買(mai) 車,建倉(cang) 庫,實際上這是兩(liang) 碼事。
前不久,在北京所舉(ju) 辦的一場中國生鮮電商發展研討會(hui) 上,物流和行業(ye) 專(zhuan) 家們(men) 針對目前行業(ye) 內(nei) 大量熱錢湧入、B2C紛紛自建冷鏈物流的現狀,指出目前電商建冷鏈是個(ge) 偽(wei) 命題,重複建設帶來資源浪費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並直指京東(dong) 做生鮮的主要原因,或是因為(wei) 京東(dong) 物流成本太重,必須靠生鮮這種複購率高的行業(ye) 來分擔成本,緩解持續虧(kui) 損局麵。
生鮮電商經營的果蔬、肉禽等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需要分為(wei) 常溫、恒溫、8°-15°、0°-8°、零下18°五個(ge) 溫度區,這是非常高昂的建倉(cang) 成本。以一個(ge) 5000平方米的標準溫區冷庫來說,硬件投入要在2000萬(wan) 元上下,若倉(cang) 儲(chu) 覆蓋華東(dong) 、華南、華北三大區域,起碼需要1億(yi) 元的成本。而以國內(nei) 冷鏈園為(wei) 例,上海冷鏈利用率僅(jin) 為(wei) 67%。這種前麵燒錢引流,後麵燒錢建倉(cang) 的模式導致資源配置極為(wei) 不合理,正如喵鮮生總經理何春雷所說“總不能為(wei) 了喝牛奶,就直接牽頭牛回家養(yang) 吧?”
當下的現狀,類似京東(dong) 的生鮮平台雖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建冷鏈物流,但目前仍然虧(kui) 損狀態,仍需依靠“平台輸血”來補自己的虛。根據第三方數據,目前冷鏈成本普遍占客單價(jia) 40%—60%,這種重複建設帶來資源浪費成本最終有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從(cong) 而使得整個(ge) 行業(ye) 進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所以對生鮮電商來說,自建物流是要有自己的供應鏈規劃和物流管理體(ti) 係,而不是單純重金進行冷庫基礎設施的重複建設。況且目前陸續出現的配套冷鏈企業(ye) ,也為(wei) 先解決(jue) 產(chan) 品確定性問題,後解決(jue) 到貨確定性問題的冷鏈物流模式提供了保障,更符合生鮮電商現階段的發展需求。此時資源也能更多的投入到上遊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售後服務標準化等核心問題中。
在2015年,生鮮電商市場的高速發展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你隻需要略看一下這個(ge) 圈子裏的主要玩家,就會(hui) 明白它是多麽(me) 的“炙手可熱”。易果生鮮、沱沱工社、本來生活、天天果園、中糧我買(mai) 、順豐(feng) 優(you) 選、美味七七等紛紛紮堆布局,同質化現象極其嚴(yan) 重。未來的生鮮市場一定個(ge) 性化的時代,喵鮮生和阿裏大數據的結合將能夠發揮巨大的能量。阿裏將數據和消費者的使用習(xi) 慣和生活習(xi) 慣緊密聯合,通過這些數據的整合,能夠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和推廣,這將成為(wei) 助力喵鮮生成為(wei) 行業(ye) 黑馬。
未來,各類生鮮電商將進行如何的玩法,誰將成為(wei) 最後的贏家,我們(men) 拭目以待。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