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11 11:03:54 互聯網

最後一公裏,電子商務交易中用戶體(ti) 驗的最後一環,也是整個(ge) 交易流程中存在最多不確定因素的那一部分。隨著在線購物方式日益便利,支付手段多元化,“最後一公裏”的配送、收貨體(ti) 驗越來越成為(wei) 影響用戶購物體(ti) 驗的重要因素。
作為(wei) 電子商務的種類之一,水產(chan) 生鮮電商因水產(chan) 品需求的“複雜性”,使得“最後一公裏”麵臨(lin) 更多的挑戰。而在這場“物流之戰”中,參與(yu) 者不隻是電商平台,新型創業(ye) 公司和傳(chuan) 統企業(ye) 都開始從(cong) 中尋覓機會(hui) ,這讓水產(chan) 品“最後一公裏”的未來充滿了多樣性與(yu) 創造性。
“滴滴打魚” 牛刀小試
對於(yu) 都市一族來說,滴滴打車如今已成為(wei) 了再熟悉不過的一種出行方式,手指一動,出行變得輕鬆又實惠。但你是否想象得到,有一天,購買(mai) 水產(chan) 品也能像滴滴打車一樣,新鮮又方便?近期,在深圳就有一家企業(ye) ,利用打車軟件開啟了一種鮮活水產(chan) 品的銷售新模式,使早上從(cong) 魚塘打撈的魚,中午就能送達客戶手裏,解決(jue) 了水產(chan) 品“最後一公裏”的運輸難題。
“現在都在提‘互聯網+’,我用過滴滴打車好多次,覺得很方便,就想到我們(men) 的魚能不能也搭乘‘滴滴’順風車,送到有需求的客戶手中。”深圳深水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feng) 會(hui) 明介紹,利用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功能,公司員工先是在公司及個(ge) 人微信上發布公司“滴滴打魚”的銷售信息。微信用戶可以通過該公司的微信平台下單,並在下單中注明購買(mai) 需求,包括魚的品種、重量、尾數、送達的時間等。下單後,直接利用微信轉賬進行支付。
“這樣購魚非常新鮮,而且省去了中間環節,價(jia) 格比超市更劃算,1—2小時送到客戶手裏時還是活魚,烹煮後口感依然很好。”馮(feng) 會(hui) 明說,目前這種售魚模式還處於(yu) 試點階段,平均每天大概有五六個(ge) 客戶通過“滴滴打魚”下單買(mai) 魚,配送的區域範圍也僅(jin) 限深圳地區。“下一步準備擴大到廣州及珠三角其他城市,如果條件成熟,將來還會(hui) 考慮開設網站。”
今年是馮(feng) 會(hui) 明的公司涉足養(yang) 殖的第一年,養(yang) 殖也並非公司的主要盈利點,但是對於(yu) 如何銷售的問題,馮(feng) 會(hui) 明顯然經過了一番認真思考。“一個(ge) 行業(ye) 想要改變,必須要有其他行業(ye) 跨界參與(yu) 進來。”馮(feng) 會(hui) 明認為(wei) ,在水產(chan) 品銷售過程中,“最後一公裏”的冷鏈配送是最大的難題。借助“滴滴”順風車覆蓋全城的便利,可以直接將水產(chan) 品送到客戶手裏,既破解了水產(chan) 電商“最後一公裏”的冷鏈運輸瓶頸,又保證了水產(chan) 品的新鮮度和口感。
小區O2O模式興(xing) 起
近日,一陣清脆的鞭炮聲打破了成都武侯大道一小區的平靜,經過十餘(yu) 天的重新裝修,通威全農(nong) 惠生鮮網上商城線下實體(ti) 店升級開業(ye) 。嶄新的店麵、更加舒適的購物體(ti) 驗,讓不少小區居民眼前一亮。“這家店已經開了兩(liang) 年多,我經常到這裏買(mai) 魚、買(mai) 菜,很方便也很新鮮。”一名小區住戶一邊挑選著新鮮的食材,一邊介紹。
究竟這家商店有何與(yu) 眾(zhong) 不同?還要從(cong) 兩(liang) 年前說起。
2013年11月,四川首家開放式生鮮電商——通威全農(nong) 惠生鮮網上商城首家線下實體(ti) 店正式開業(ye) ,主要經營鮮活水產(chan) 品、肉禽蛋品、蔬菜水果、有機幹雜等係列產(chan) 品。“這是成都首家生鮮電商與(yu) 實體(ti) 門店相結合的全新商業(ye) 模式,實行網絡經營與(yu) 實體(ti) 經營雙管齊下,這也是我們(men) 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一種全新嚐試。”通威全農(nong) 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世鈞介紹,消費者既可以在通威全農(nong) 惠實體(ti) 店內(nei) 看到真實的產(chan) 品,打消網購中可能存在的顧慮,也可以直接在網上下單,送貨上門,使購物更加方便快捷,讓消費者感受網絡實體(ti) 店帶來的購物新體(ti) 驗。
據悉,全農(nong) 惠生鮮商城所有產(chan) 品采用基地直供模式,消費者購買(mai) 的產(chan) 品全部來自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既能保證產(chan) 品質量,同時還能在保持相同品質的情況下,享受到更優(you) 惠的價(jia) 格。
相對於(yu) 農(nong) 貿市場和其他生鮮門店,這家實體(ti) 店更加整潔、幹淨,各種生鮮蔬菜、肉類整齊擺放在貨架上,一條條鮮活魚在水池裏遊得歡暢。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的店員在電腦前忙著調試係統,為(wei) 網上訂單的配送做好準備。“現在店裏的電腦已經和全農(nong) 惠網上商城連接打通,商城的訂單可以直接分派到店裏,由店裏備貨或者就近送到客戶手中。”據介紹,今後附近小區住戶想要吃新鮮的魚,隻需要網上下單,1—2個(ge) 小時活魚就能送到家中,非常方便。
在附近觀察發現,小區附近類似全農(nong) 惠O2O模式的線下實體(ti) 店,近兩(liang) 年來陸續新開了好幾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社區O2O這片市場蘊藏的潛力。“競爭(zheng) 壓力比2年前大了很多。”店員也坦言,畢竟消費者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可以有更多比較,“這也是必然趨勢,這麽(me) 多人看好,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來看,也說明了這種模式具有生命力。”
“最後一公裏”觸手可及
“如果說互聯網+電子產(chan) 品=京東(dong) ,互聯網+百貨=淘寶的話,那‘互聯網+菜市場’就等於(yu) 全農(nong) 惠,這就是我們(men) 現在正在打造的物理形象。”別人做電商選擇的都是相對容易、吸引眼球的產(chan) 品,但通威全農(nong) 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卻選擇了最為(wei) 難啃的一塊骨頭——水產(chan) 品生鮮電商。
這或許是因為(wei) 通威全農(nong) 惠本身就帶有水產(chan) 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在傳(chuan) 統銷售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對模式的探索將帶來水產(chan) 品銷售更大的發展空間。
生鮮配送不斷挑戰物流極限
水產(chan) 品分兩(liang) 類,一類是冷凍品,一類是鮮活水產(chan) 品。在王世鈞總經理看來,冷凍品的“最後一公裏”相對容易解決(jue) ,用保溫箱把凍品放進去包裝好,至少3個(ge) 小時不會(hui) 化。再通過公司的配送隊伍,冷凍品在2個(ge) 小時內(nei) 就能送達客戶手中。
“真正難的是鮮活水產(chan) 品這一塊。”王世鈞介紹,魚類在物流配送和中轉過程中很容易死掉,可能在配送中心還活蹦亂(luan) 跳,但送到客戶手裏就已經“歇菜了”。在技術上,為(wei) 了保證魚的活度最高,全農(nong) 惠使用的是通威電化水技術,為(wei) 活魚提供“富氧”環境。在用電瓶車進行最後一公裏配送時,全農(nong) 惠將活魚裝袋,並在袋子裏充氧加上冰塊打包,這樣魚至少可以存活10個(ge) 小時,從(cong) 而有效保證客戶把魚拿回家,從(cong) 袋子中取出來時還是活的。
“目前鮮活品的配送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王世鈞認為(wei) ,一方麵是因為(wei) 水產(chan) 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很大,這也是造成一些水產(chan) 品價(jia) 格較高的原因;另一方麵的問題在於(yu) 產(chan) 品質量的穩定性和標準化。同樣的魚,可能前一批品質不錯,但另一批魚可能因為(wei) 天氣等原因,色澤上會(hui) 呈現不同。
社區O2O打通“最後一公裏”
傳(chuan) 統企業(ye) 和互聯網企業(ye) 不一樣,不可能像京東(dong) 、阿裏巴巴一樣打造超級物流體(ti) 係,因此傳(chuan) 統企業(ye) 擁抱“互聯網+”,就必須要找到一種能夠與(yu) 企業(ye) 自身有效結合的模式。在王世鈞看來,最合理的模式便是社區O2O。
王世鈞介紹,全農(nong) 惠把商城上的訂單指派到通威體(ti) 係的門店裏,由門店來完成備貨,然後通過配送體(ti) 係直接從(cong) 相應的社區門店提貨送走,既解決(jue) 了倉(cang) 儲(chu) 問題,又解決(jue) 了配送“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對於(yu) 社區門店來說,除了線下的經營部分外,又增加了線上的銷售,從(cong) 而擴大了門店的生存空間,“這就是我們(men) 社區O2O的打法”。
“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如果家住得離某個(ge) 社區門店比較近,在下班的過程中就可以把訂單先下了,下班就順路把預定的商品取回家。線上線下有效融合,這也是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一個(ge) 方法。”王世鈞說,目前全農(nong) 惠的線下實體(ti) 店在成都的東(dong) 、南、西、北均有覆蓋,“下一步我們(men) 肯定還會(hui) 繼續增加社區門店的數量,擴大覆蓋範圍,從(cong) 而進一步縮短‘最後一公裏’的距離。”
正在被“最後一公裏”改變的水產(chan) 品行業(ye)
前幾天無意中看到一條朋友轉發的微信:根正苗紅的陽澄湖大閘蟹來啦!開搶!委托資深“蟹老板”親(qin) 自上陣精挑細選,接單、出水、捆紮、活寄,5點前下單次日寄到(包郵)。
如今類似這樣直接在微信上銷售水產(chan) 品的案例不勝枚舉(ju) ,通過物流快遞等方式,水產(chan) 品從(cong) 產(chan) 地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省去了中間環節,也大大縮短了“最後一公裏”的距離,這種模式正在慢慢改變著人們(men) 的消費和生活習(xi) 慣。
與(yu) 此同時,一些傳(chuan) 統企業(ye) 也不甘寂寞,紛紛利用互聯網打通水產(chan) 品銷售的“最後一公裏”。在網上搜索發現,除了通威集團上線的“全農(nong) 惠”外,還有上海珍魚實業(ye) 有限公司上線的“珍魚網”;武漢良中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上線的“美食速遞”等,不少傳(chuan) 統企業(ye) 紛紛開啟了以電子商務和實體(ti) 渠道相結合的O2O模式。
而擁有物流能力的電商巨頭同樣開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盤。去年3月,京東(dong) 與(yu) 全國15個(ge) 城市12個(ge) 品牌的便利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些總體(ti) 規模上萬(wan) 家的便利店入駐京東(dong) 開放平台後,由用戶下單,便利店負責“最後一公裏”配送,最快可實現15分鍾送達。緊接著的4月份,京東(dong) 宣布正式涉足生鮮電商市場,與(yu) 大連獐子島集團簽署協議,將生鮮電商引入其線下便利店體(ti) 係。
據悉,該合作以京東(dong) 為(wei) 牽頭方,並非以直銷模式銷售生鮮海產(chan) 品,而是將生鮮產(chan) 品引流至線下便利店,最終實現“宅配”。
生鮮O2O如今已經逐漸由幕後走向前台,並逐漸發展成創業(ye) 者、電商平台、傳(chuan) 統企業(ye) 爭(zheng) 相追逐的“香餑餑”。但直到目前,水產(chan) 生鮮電商的發展仍尚未形成可以完全複製的成功模式。水產(chan) 生鮮電商的未來,依然充滿著無限可能性與(yu) 多樣性。
這不禁讓人想起亞(ya) 馬遜在此前透露過的一項“空軍(jun) 計劃”,將在未來4—5年內(nei) 推出Amazon Prime Air的新服務。這項服務將利用小型旋翼無人機,完成從(cong) 接單到收貨的整個(ge) 流程,並能在30分鍾內(nei) 送貨上門。亞(ya) 馬遜所做的,隻是輸入收貨地的GPS坐標、裝上貨品,接下來的工作就不用操心了,無人飛行器會(hui) 在卸貨之後,自動返回庫房。
我們(men) 無法預測這項“無人機”服務未來是否也會(hui) 被運用到水產(chan) 品“最後一公裏”的送達當中。這場最後一公裏的“物流之戰”將如何繼續改變我們(men) 的生活方式,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