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國家鐵路局擬在“十三五”將建鐵路線2.3萬公裏

發布時間:2015-05-07 10:39:59 北京商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各方冀望多時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終於(yu) 獲批,而財政部估算出的未來六年42萬(wan) 億(yi) 元投資數額更讓三地多個(ge) 行業(ye) 亢奮起來。不少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甚至驚呼,如果這些巨量投資落地,那對京津冀區域將是難以估量的強刺激,其中包括交通、環保等多個(ge) 領域將快速被調動起來。可以說,站在利好政策高地,三地的協同發展從(cong) 起步就動力十足。  
  三地交通補齊“最後一裏路”  
  在此次42萬(wan) 億(yi) 元投資中,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河北目前與(yu) 京津對接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共存在“斷頭路”裏程達2300公裏,縣道、鄉(xiang) 道則難以估計。隨著總規的出爐,以國家戰略的身份駛入“快車道”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盡管由高層推進、規劃,預計到2020年將形成京津冀9000公裏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但在高鐵、高速公路之下,更細微的“毛細血管”卻仍麵臨(lin) 堵塞。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告訴筆者,業(ye) 內(nei) 盛傳(chuan) ,國家鐵路局擬在“十三五”期間建設新線2.3萬(wan) 公裏,投資約2.8萬(wan) 億(yi) 元,這樣算來京津冀分到的資金並不算充裕。而現如今,有了42萬(wan) 億(yi) 元的投資規劃,預計區域內(nei) 更多交通項目將得以開建。接下來,京津冀三地將快速著手補齊基礎設施的“最後一公裏”。除了津保鐵路等京津冀區域內(nei) 互聯互通線路將開通外,三地還會(hui) 在公共交通“一卡通”全麵推行、上馬城際鐵路項目等多個(ge) 方麵有所突破。
  “有了國家投資,並不意味著京津冀交通互聯互通就完全沒有資金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路隧道專(zhuan) 家王夢恕對筆者表示,“因為(wei) 國家一般隻投資幹線,很多鐵路、公路線路還需要地方出資,所以要完成道路全方位對接,三地不能光伸手向國家要錢,還需拓寬融資渠道,盡量向社會(hui) 資本借力。”
  先期投資向環保傾(qing) 斜
  說起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重要項目,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生態金融中心副主任藍虹眼中,在這42萬(wan) 億(yi) 元的投入中,先期規劃已經走在前麵的環保領域肯定會(hui) 獲得投資傾(qing) 斜。“不可否認,42萬(wan) 億(yi) 元的總額比很多人預想的都多,但實際上,通過本次中央政治局通過的規劃不難看出,中央對於(yu) 京津冀區域的發展思路和很多環境專(zhuan) 家預想的有所不同。”藍虹表示。
  藍虹分析稱,如果單純是在區域內(nei) 對汙染聯防聯控的話,河北勢必要大規模的壓縮產(chan) 能。在這個(ge) 過程中,環境治理的投入,主要是從(cong) 解決(jue) 現有問題的角度去評估,比如幫助當地扶持新的產(chan) 業(ye) ,加大對原有治理的技術投入。“然而,區域規劃出台後,京津冀區域未來的人口增長、城市規模發展都要比預想速度快,因此,區域內(nei) 對於(yu) 鋼鐵等行業(ye) 的需求仍然會(hui) 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這就決(jue) 定未來區域環境治理不能光靠減產(chan) ,而要研究在保持必要產(chan) 能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改造實現減排,而這些環保項目的投入非常高,比如一個(ge) 汙水處理廠的投入至少在幾億(yi) 元甚至十幾億(yi) 元。”藍虹表示。
  藍虹還預測,通常來說,一個(ge) 國家對於(yu) 環保的投入固定在財政支出3%是比較理想的,42萬(wan) 億(yi) 元中如果也能保持這一比例的環保投入,相信未來幾年,京津冀多個(ge) 行業(ye) 的汙染治理技術將迅速提高,城市汙染處理基建也會(hui) 明顯擴容。
  河北有望建新能源“特區”
  除了市場普遍關(guan) 注的交通、環保領域外,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有望在新能源領域引發資本投資盛宴。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副理事長趙玉文向筆者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治理霧霾、節能減排,這都與(yu) 能源分不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項目,因此在未來京津冀發展中,能源領域也蘊含巨大的商機。
  據披露,去年由中科院原院長、兩(liang) 院院士路甬祥牽頭的國家級調研組近日完成一項報告,提議國家在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一帶建立新能源“特區”。報告提出,計劃未來10-15年內(nei) ,建成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風電、光伏及光熱項目集群,暨國家級新能源前沿技術示範基地,預計投資規模達萬(wan) 億(yi) 元以上。據該人士透露,該報告已經完成並上報國家高層。
  近年來,河北省尤其是坐擁豐(feng) 富風能及太陽能資源優(you) 勢的張家口市張北地區,已開始推進建設“華北地區最大新能源基地”戰略。張北地區目前新能源發展的產(chan) 業(ye) 布局已現雛形。基地先後引進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國華能源、中廣核集團等30多家大企業(ye) ,建成風電場77個(ge) 。“目前三地都在壓減燃煤,而壓減的燃煤肯定還需要其他能源來替代,一方麵,可以通過蒙西特高壓,直接從(cong) 內(nei) 蒙古輸送清潔電力,另一方麵,就是在京津冀區域內(nei) 發展光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