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物流運行總體(ti) 穩中有進,社會(hui) 物流總額增長平穩,物流需求結構繼續優(you) 化,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保持低速增長,物流運行效率穩步提升,對去庫存、降成本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顯現。從(cong) 後期走勢看,生產(chan) 資料市場將有所回升,工業(ye) 品物流需求保持平穩,民生、消費和高技術領域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國際物流需求則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總體(ti) 判斷下半年宏觀經濟和物流發展具備穩定運行的基礎,物流運行保持企穩回升態勢。
一、上半年物流運行基本特點
上半年,物流運行呈現出六個(ge) “不變”的基本特點:總體(ti) 穩中有進、需求結構優(you) 化、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低速增長、物流效率提升、企業(ye) 實力壯大、物流服務市場價(jia) 格持續低位徘徊。
一是物流運行總體(ti) 穩中有進的趨勢沒有變。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為(wei) 107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ge) 百分點,比一季度提高0.2個(ge) 百分點。
其中,工業(ye) 物流需求穩中略升。上半年,工業(ye) 品物流總額99.9萬(wan) 億(yi) ,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個(ge) 百分點。6月工業(ye) 品物流總額增長6.2%,環比加快0.2個(ge) 百分點。
進口物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進口貨物物流總額4.8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7.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3個(ge) 百分點。
圖1 2015-2016年社會(hui) 物流總額及增速
二是物流需求結構優(you) 化的趨勢沒有變。隨著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符合創新驅動、產(chan) 業(ye) 升級、模式創新等領域物流需求加快增長,技術含量低、能源消耗大領域物流需求明顯放緩。
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看,物流需求加速回落。上半年,采礦業(ye) 物流需求同比增長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個(ge) 百分點,物流實物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上半年全國鐵路煤炭運量降幅超過10%,冶煉物資、礦建材料、化肥農(nong) 藥等物資運量降幅超過5%。
從(cong)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看,物流需求加快增長。上半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物流增長10.2%,一、二季度分別增長10%和11.8%,其中醫藥製造業(ye) 物流增長10.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增長9.2%,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增長8.9%,增速均明顯高於(yu) 工業(ye) 平均水平。
從(cong) 民生領域看,以電子商務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及消費類物流需求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與(yu) 民生相關(guan) 的單位與(yu) 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46.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個(ge) 百分點,在電商物流發展和網絡需求持續旺盛的拉動下,上半年全國快遞企業(ye) 完成業(ye) 務量132.5億(yi) 件,同比增長56.7%,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三是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低速增長的趨勢沒有變。目前,我國正處於(yu) 經濟結構加快調整階段,煤炭、鋼鐵等大宗能源原材料的物流需求持續低迷,機械製造、醫藥、電子等產(chan) 業(ye) 的高價(jia) 值、高品質、高效率的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物流發展也逐步由傳(chuan) 統物流向一體(ti) 化、供應鏈物流階段轉變。與(yu) 此相適應,物流成本水平也逐步進入低速增長期。上半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ge) 百分點,其中運輸費用2.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2%,占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wei) 50.2%;保管費用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占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wei) 36.6%;管理費用0.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5%,占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wei) 13.2%。隨著減稅降息等一係列措施的實施和融資方式的不斷創新,企業(ye) 資金緊張狀況稍有緩解,利息費用連續三個(ge) 月回落,同比分別下降0.2%、1.2%、3%。
圖2 2015-2016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及增速
五是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企業(ye) 實力壯大的趨勢沒有變。當前,物流行業(ye) 發展動力逐步從(cong) 低成本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創新驅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層出不窮,新的商業(ye) 模式不斷湧現。傳(chuan) 統物流加速向現代物流轉型升級,形成了一批經營規模化、服務網絡化、管理現代化的物流企業(ye) 。6月份公布的2016年“中國物流企業(ye) 50強”,主營業(ye) 務收入累計達到8400億(yi) 元,第50名入選企業(ye) 門檻為(wei) 22.5億(yi) 元,比2015年提高1000萬(wan) 元。
六是物流服務市場價(jia) 格低位徘徊的趨勢沒有變。上半年物流市場價(jia) 格整體(ti) 低位運行,LPI物流服務價(jia) 格指數平均為(wei) 50%,比去年下半年下降0.8個(ge) 百分點,6月物流服務價(jia) 格指數為(wei) 50%,僅(jin) 比上月回升0.2個(ge) 百分點。中國公路物流運價(jia) 指數上半年平均為(wei) 100.2點,同比下降7.6%,總體(ti) 低於(yu) 上年同期,顯示出公路物流市場經營企業(ye) 多、規模小、運輸散、競爭(zheng) 強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觀。中國沿海散貨運價(jia) 指數上半年平均為(wei) 806.2點,同比下降6.1%。6月為(wei) 826.6點,比上月回升5.3%,但比上年同期下降6.8%;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jia) 指數BDI上半年平均為(wei) 486點,同比下降22%,6月份均值為(wei) 607點,連續兩(liang) 個(ge) 月下跌,航運價(jia) 格持續低迷反映出航運物流市場供求失衡的狀況仍在持續。
圖3 2015-2016年LPI物流服務價(jia) 格指數
圖4 2015-2016年中國沿海散貨運價(jia) 指數
圖5 2015-2016年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jia) 指數
二季度以來有利條件在聚集,經濟運行中的積極信號在增多,下半年經濟增長具備穩定運行的基礎,但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總體(ti) 來看宏觀經濟和物流運行在一個(ge) 相對穩定的區間內(nei) 波動,延續緩中趨穩的基本格局。
從(cong) 先行指標看, 6月份PMI新訂單指數為(wei) 50.5%,保持在50%以上的較高水平,倉(cang) 儲(chu) 物流指數新訂單指數連續4個(ge) 月保持在擴張區間,物流業(ye) 景氣指數新訂單指數連續4個(ge) 月上升,6月份新訂單指數達到56.8%,為(wei) 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從(cong) 市場價(jia) 格看,整體(ti) 呈現較為(wei) 明顯的回升勢頭,上半年PMI購進價(jia) 格指數平均為(wei) 52.5%,較去年同期上升6.6個(ge) 百分點。非製造業(ye) 銷售價(jia) 格指數平均為(wei) 49.2%,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ge) 百分點,生產(chan) 資料流通價(jia) 格較年初上漲4.25個(ge) 百分點,PPI連續3個(ge) 月環比上漲,不論是製造業(ye) 、服務業(ye) ,還是銷售、流通、消費的各個(ge) 環節,市場價(jia) 格呈現全麵回升趨穩的態勢,這是經濟回穩的重要標誌。
從(cong) 市場需求看,隨著供給側(ce) 改革政策措施不斷落實,生產(chan) 資料供給過剩狀況將逐步得到緩解,預計全年生產(chan) 資料市場銷售總額達到57萬(wan) 億(yi) 左右,可比增速有望在6-7%,相關(guan) 的工業(ye) 物流需求平穩。下半年,消費和民生領域物流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從(cong) 供需平衡來看,市場供需形勢轉好,PMI生產(chan) 指數與(yu) 新訂單指數差距縮小,今年上半年平均在2個(ge) 百分點以內(nei) ,好於(yu) 去年同期。上半年,製造業(ye) PMI產(chan) 成品庫存指數為(wei) 46%,比去年同期下降1.8個(ge) 百分點。
從(cong) 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複蘇進程遲緩,發達經濟體(ti) 內(nei) 生增長動力不足,金融危機影響還在持續,同時歐洲地區地緣政治、恐怖主義(yi) 威脅等不利因素不容忽視,6月份OECD將美國、日本增長預測值分別較上次下調0.2、0.1個(ge) 百分點,而新興(xing) 經濟體(ti) 麵臨(lin) 通脹、失業(ye) 和債(zhai) 務風險,經濟增長繼續回落,國際物流需求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初步預計,下半年社會(hui) 物流需求增速將有所回升,全年社會(hui) 物流總額可比增長6%左右。物流市場仍將延續分化趨勢,以大宗商品為(wei) 主的物流需求繼續低迷,相關(guan) 企業(ye) 仍將麵臨(lin) 較大的市場壓力,電商物流、與(yu) 居民消費密切相關(guan) 的快消品、食品、醫藥等商貿物流業(ye) 務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在零售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帶動下,跨境電商物流也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三、物流運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路
盡管上半年物流運行總體(ti) 平穩,積極變化和亮點不斷呈現,但處於(yu) 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節點,物流業(ye) 仍然麵臨(lin) 不少問題。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給能力不夠矛盾交織;社會(hui) 物流成本仍然較高和企業(ye) 盈利能力低問題突出;物流基礎設施總量過剩和結構性短缺並存;物流需求增速放緩,部分企業(ye) 經營困難;市場環境和誠信體(ti) 係建設有待加強;體(ti) 製機製約束依然明顯,促進物流發展的具體(ti) 政策有些遲遲不能出台,已出台的政策難以真正落地。
當前物流運行表現出的變化和存在問題,既反映了“經濟新常態”下物流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也是“十二五”時期物流服務體(ti) 係不斷形成背景下量變到質變的基本過程,更是“十三五”時期物流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初步顯現。
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物流發展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繼續激發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補齊短板,優(you) 化提升供給服務能力,努力在資源整合、流程優(you) 化、協同作業(ye) 和智能化等四個(ge) 方向的實現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一是著力加強資源的整合。盡管“十二五”期間已經積累了相當豐(feng) 厚的物流資源,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麵大量存量資源服務於(yu) 傳(chuan) 統物流業(ye) 務,無法滿足現代服務需求,另一方麵增量資源受投入不足和體(ti) 製機製約束,難以創造新需求,導致供給質量下降和有效供給不足。從(cong) 市場資源的角度看,要提高資源整合能力,提高資源共享程度,實現經濟運行所需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資源最優(you) 配置。整合過程中不斷提升物流運作效率,降低成本,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cong) 基礎設施資源角度看,要強化交通設施資源整合,減少無效在途運輸,建設連接港口、鐵路貨場、大型工業(ye) 企業(ye) 與(yu) 幹線公路的專(zhuan) 用公路或聯絡線,實現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與(yu) 骨幹物流通道的有效銜接。從(cong) 運輸資源的角度看,要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大力推動貨物集裝化運輸,積極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研究製定多式聯運服務標準和規則,統一聯運單證、責任、保險理賠等規定,不斷提高多式聯運運行和監管效率。
二是要加強流程的優(you) 化。單個(ge) 物流環節上的效率都很高,但為(wei) 什麽(me) 一延伸到整個(ge) 物流鏈上,效率反而變低,主要原因是流程的不匹配。現代物流強調“在準確的時間、提供精準的物流服務”。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物流業(ye) 務進行分類與(yu) 優(you) 化,使產(chan) 品更高效,更適合客戶需要,同時通過流程的優(you) 化,減少物流流程中各種閑置、庫存、冗餘(yu) 等浪費,進而以效率提升替代成本的降低。
三是加強協同作業(ye) 。協同性是現代物流發展至今的本質特征之一,也是供給側(ce) 改革的重要目標,企業(ye) 、行業(ye) 、產(chan) 業(ye) 、地區間都需要協同,經濟的協同性應通過物流來完成。
四是加強物流智能化發展,實現“互聯網+”下的智能化發展。“互聯網+”正改變著傳(chuan) 統的商業(ye) 模式和運作方式,是物流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是要促進物流信息的互聯共享。推動物流運作向信息化、數據化方向發展,促進物流相關(guan) 信息的開放共享。二是提升傳(chuan) 統物流領域智能化水平。鼓勵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自動定位導航係統等先進技術、設備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提高物流運行效率。三是鼓勵物流模式創新。依托信息技術創新企業(ye) 經營和服務模式,加快推進貨運車聯網與(yu) 物流園區、倉(cang) 儲(chu) 設施、配送網點等信息互聯,促進人員、貨源、車源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四是鼓勵建設智能化物流倉(cang) 儲(chu) 中心,實現倉(cang) 儲(chu) 貨物的實時跟蹤及庫存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訂單處理能力,提升倉(cang) 儲(chu) 運營的管理效率。
最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