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運行分析及2019年走勢預判

發布時間:2019-01-30 10:15:54 科技信息部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8年,全球經濟負重前行,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以中美貿易摩擦為(wei) 代表的全球貿易摩擦日趨升溫,美聯儲(chu) 持續收緊貨幣政策,特朗普減稅引致美元升值,全球債(zhai) 務水平繼續提高,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不斷發生。麵臨(lin) 種種困境和挑戰,世界經濟複蘇強度明顯減弱且走向分化。美國經濟進入築頂階段,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放緩趨勢明顯,一些新興(xing) 市場國家經濟下滑並出現金融市場動蕩。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2018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整體(ti) 保持平穩,全年實現經濟增長6.6%。但受國內(nei) 及國際環境影響,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穩中有變的態勢更為(wei) 明顯。與(yu) 此相應,大宗商品市場運行趨勢也出現了新變化,市場規模增速穩中趨緩,供需矛盾略有顯現。但與(yu) 穩中有變相伴隨的是變中有進,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庫存壓力有所緩解,價(jia) 格水平繼續上升,企業(ye) 效益有所改善,行業(ye) 轉型升級加快。
  2019年,麵對更為(wei) 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國內(nei) 經濟繼續平穩運行存在積極因素,但同時仍具有不確定性。預期2019年經濟增速保持適度,或將有所放緩。在中美貿易摩擦沒有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市場將保持平穩發展,供需兩(liang) 端溫和增長,市場發展也將更趨理性。
  一、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運行特點:
  (一)市場規模增速下滑
  2018年,經濟增速穩中趨緩,上半年相對較好,但下半年穩中有變的態勢較為(wei) 明顯。進入下半年後,PMI連續下降,9月份回落至51%以下,12月降至49.4%,自2016年8月份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下。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場銷售規模增速也有明顯下滑。據初步估算,2018年全年,大宗商品銷售總額達到72.8萬(wan) 億(yi) 元,可比價(jia) 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0.7個(ge) 百分點。從(cong) 全年走勢來看,四個(ge) 季度平均增速分別為(wei) 5.1%、4.3%、4.5%和1.5%,呈明顯下行趨勢。
  近年來,我國大宗商品銷售總額增速呈現放緩趨勢。2013年以前,銷售總額增速保持在接近12%的高速發展水平。2014-2016年,隨著國民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銷售總額增速出現適度放緩,保持在8%左右。2017年-2018年,銷售總額增速下降至5.3%和4.6%,連續兩(liang) 年低於(yu) GDP增速。
 

 

  (二)供需矛盾略有顯現
  2018年,我國大宗商品市場供需格局大體(ti) 呈現兩(liang) 個(ge) 階段。前三季度,受經濟運行整體(ti) 穩健,結構優(you) 化,新動能加快成長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兩(liang) 旺,整體(ti) 趨於(yu) 均衡,大宗商品供應指數和銷售指數除2月份以外,其餘(yu) 月份均呈現上升走勢。四季度,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增大、天氣轉冷以及環保限產(chan) 全麵推進,給供需兩(liang) 側(ce) 均帶來影響,特別是淡季來臨(lin) 令市場需求縮減更加明顯,市場供需走勢開始分化,供應量繼續增加,雖然指數有所回落,但隻是增速有所放緩,而商品銷售量有明顯下滑,銷售指數跌至近十九個(ge) 月以來的最低,前三季度建立的供需相對均衡的局麵被打破,市場供大於(yu) 求的跡象開始顯現。從(cong) 大宗商品指數走勢來看,供應指數全年平均水平為(wei) 102.6%,銷售指數全年平均水平為(wei) 101.9%,供應指數高於(yu) 銷售指數0.7個(ge) 百分點。


 
  (三)庫存水平有所下降
  從(cong) 大宗商品指數來看,前三季度,特別是上半年,在市場產(chan) 銷銜接順暢、供需更趨平衡的推動下,商品庫存有較為(wei) 明顯的下降。雖然四季度受市場供大於(yu) 求的影響,庫存再次有所積聚,但2018年整體(ti) 來看,大宗商品流通環節庫存水平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1-12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均值為(wei) 101.8%,較上年同期下降3.1個(ge) 百分點。一至四季度均值分別為(wei) 104.4%、99.4%、101.5%和102.0%。


 
  從(cong) 中國倉(cang) 儲(chu) 指數來看,2018年期末庫存指數均值為(wei) 51.2%,低於(yu) 上年同期0.6個(ge) 百分點,平均庫存周轉次數指數均值為(wei) 52.1%,與(yu) 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從(cong) 數據來看,在周轉效率保持高效的基礎上,庫存水平有所下降,表明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庫存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四)商品價(jia) 格衝(chong) 高回落
  2018年,大宗商品市場價(jia) 格整體(ti) 呈現先逐步回升,後衝(chong) 高回落的走勢。前三季度,在供需關(guan) 係持續改善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市場價(jia) 格呈現逐步回升的態勢。四季度,市場需求低迷,供給持續增加,疊加資金緊張因素,價(jia) 格轉頭向下。整體(ti) 來看,與(yu) 2017年相比,市場平均價(jia) 格仍有小幅上漲。2018年全年,大宗商品累計平均價(jia) 格較上年同期上漲5.7%,較年初上漲0.1%。
 


  具體(ti) 來看,一季度,受寒冷天氣以及春節長假因素的影響,市場終端需求基本處於(yu) 停滯狀態,商品價(jia) 格呈現逐月回落的態勢。進入二季度,隨著市場供需雙側(ce) 聯動上升,商品庫存壓力持續緩解,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價(jia) 格止跌反彈,4月份價(jia) 格止跌,5、6月份分別環比回升1.5%和0.5%。三季度,大宗商品市場雖然處於(yu) 傳(chuan) 統淡季,但整體(ti) 表現超出預期,需求端淡季不淡,市場銷售增速加快,環保限產(chan) 力度加大,市場供應增速持續回落。雖然7月份受高溫多雨天氣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短期市場價(jia) 格略有回落,但8月份市場信心有所恢複,價(jia) 格止跌回升。9、10月份,隨著傳(chuan) 統消費旺季到來,環保督查進一步高壓,加之當前政府正在著力穩定經濟形勢,積極財政政策疊加基建投資增速加快,市場供需基本麵短期向好,商品價(jia) 格進一步回升,9、10月份環比分別上漲2.0%和0.3%。四季度,淡季特征顯現,終端需求季節性回落,整體(ti) 供應仍在增加,市場供需有所失衡,供大於(yu) 求的跡象開始顯現,庫存再次積聚。此外,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不佳、原油大跌等因素,造成市場對未來需求的擔憂,商品價(jia) 格整體(ti) 下跌,11、12月環比分別下降2.1%和3.0%。
  從(cong) 主要品種來看,2018年全年,成品油、鋼材、化工產(chan) 品、原煤、有色金屬的累計平均價(jia) 格較上年同期分別上漲17.7%,8.9%、4.7%、2.5%、1.6%。其中,成品油價(jia) 格受國際油價(jia) 影響,漲幅最為(wei) 顯著。2018年從(cong) 年初到年底,國際油價(jia) 上演了一場過山車行情。從(cong) 年初開始一路上漲,至10初出現2018年最高值,布倫(lun) 特原油價(jia) 格達到87.3美元/桶,較年初上漲29.6%;此後價(jia) 格快速下跌,一度跌至50.4美元/桶,為(wei) 2017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截至12月底,布倫(lun) 特原油價(jia) 格為(wei) 53.8美元/桶,與(yu) 年初相比跌幅達到19.2%。受此影響,國內(nei) 成品油價(jia) 格也經曆了大漲大跌行情,但整體(ti) 來看,與(yu) 上年同期相比,漲幅仍高達17.7%,是影響大宗商品整體(ti) 價(jia) 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企業(ye) 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受前三季度供需結構改善、價(jia) 格持續回升影響,大宗商品流通企業(ye) 效益有所改善,多項指標好於(yu) 上年同期。企業(ye) 整體(ti) 利潤總額同比明顯回升;銷售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平均勞動效率等效益效率相關(guan) 指標好於(yu) 上年同期及年初水平;應收賬款同比回落;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有所下降。
  據對重點大宗商品流通企業(ye) 調查情況顯示,2018年1-11月,累計實現營業(ye) 收入11746.2億(yi) 元,同比下降0.2%;營業(ye) 成本10908.3億(yi) 元,同比下降1.1%。雖然營業(ye) 收入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降幅小於(yu) 營業(ye) 成本降幅。2018年1-11月,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25.4億(yi) 元,同比大幅增長42.5%;平均勞動效率同比增長16.0%;整體(ti) 銷售利潤率為(wei) 1.92%,同比增長0.57個(ge) 百分點;整體(ti) 成本費用利潤率為(wei) 1.96%,同比增長0.60個(ge) 百分點。企業(ye) 經營效益好於(yu) 上年同期,盈利能力明顯增強。行業(ye) 整體(ti) 應收賬款同比下降1.2%;整體(ti) 平均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80.3%,同比下降1.6個(ge) 百分點。表明企業(ye) 整體(ti) 賬期縮短,短期償(chang) 債(zhai) 能力增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經營風險。
  (六)中美貿易摩擦帶來負麵影響
  2018年7月6日,美國開始對中國商品加征進口關(guan) 稅,我國立刻跟進,以同等力度回擊美國商品,隨後雙方你來我往陷入僵持。2018年12月1日G20峰會(hui) 上,兩(liang) 國領導會(hui) 晤,決(jue) 定暫時停止互相加征新的關(guan) 稅,雙方談判仍將繼續。
  貿易摩擦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打破了安全、順暢、可預期的國際貿易環境,給國際商業(ye) 活動帶來不穩定因素,影響市場情緒,降低投資信心,阻礙國際分工擴展和全球生產(chan) 率的提升。短期來看,貿易摩擦對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負麵影響。據海關(guan) 總署統計,2018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7%,漲幅較上年同期下降4.5個(ge) 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7.1%,漲幅下降3.7個(ge) 百分點;進口增長12.9%,漲幅下降5.8個(ge) 百分點。進出口增速的回落雖然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隨著12月貿易摩擦的緩和,短期內(nei) 的樂(le) 觀情緒會(hui) 給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帶來一定的利好,但貿易摩擦具有長期化趨勢,達成最終停止增加關(guan) 稅的協議需要經過艱難的談判和妥協,未來的變化充滿了不確定性。
  從(cong) 長期來看,如果貿易摩擦繼續,預計將從(cong) 三個(ge) 方麵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第一,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引發遠期需求層麵轉向悲觀,特別是對工業(ye) 品需求預期的影響較大,國與(yu) 國之間貿易層麵增加關(guan) 稅壁壘勢必減弱實際需求增長。第二,市場悲觀預期進一步引發流動性緊張,股市大規模調整的流動性危機向商品傳(chuan) 導,部分股市資金甚至通過做空工業(ye) 品來對衝(chong) 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枯竭。第三,中短期政策導向麵臨(lin) 保匯率還是保經濟的兩(liang) 難抉擇。保匯率,則宏觀層麵會(hui) 加速收緊貨幣,經濟增長失速,國內(nei) 資產(chan) 價(jia) 格泡沫破裂。保經濟,宏觀放水延緩經濟滑落,但人民幣麵臨(lin) 大幅貶值壓力,並引發其他國家的關(guan) 稅報複性措施。
  從(cong) 受到影響的具體(ti) 產(chan) 品與(yu) 細分行業(ye) 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原材料價(jia) 格產(chan) 生巨大影響,包括能源、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稀貴金屬、農(nong) 畜產(chan) 品等眾(zhong) 多大宗商品。從(cong) 市場價(jia) 格方麵看,中美貿易摩擦利好農(nong) 產(chan) 品,對金屬類大宗商品、橡膠則有利空影響。短期對原油有利好,但長期利空原油。
  農(nong) 林牧漁類大宗商品方麵,中國在貿易摩擦中占有明顯優(you) 勢,但需要警惕糧食、肉禽等的價(jia) 格上漲對國內(nei) 通脹水平的影響。尤其是大豆、水果、幹果和豬肉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但同時中國可以借此加強與(yu) 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合作。
  金屬類大宗商品方麵,中國處於(yu) 劣勢。首先,我國大宗商品相關(guan) 產(chan) 品大多處於(yu) 價(jia) 值鏈中低端,主要為(wei) 初級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加工,市場價(jia) 格下跌將導致企業(ye) 效益快速下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壓力加大,對供給側(ce) 改革將提出更高要求。其次,盡管短期內(nei) 對國內(nei) 大宗商品的出口影響不大,但中長期看,將對我國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將形成較大衝(chong) 擊,尤其是家電、機電、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再次,貿易摩擦將有利於(yu) 加快美國製造業(ye) 回流,引發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擔憂。同時美元走強,也將有利於(yu) 美國以資本項目盈餘(yu) 彌補貿易赤字。不過,在車輛、船舶及運輸設備方麵,中國具有一定反製能力。
  橡膠方麵,行業(ye) 利空影響較大,近年來美國輪胎行業(ye) 的巨額貿易赤字達到年均100億(yi) 美元左右,中國是美國進口輪胎的主要來源國,約占22%的份額,其次是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家。隨著近年來中國輪胎行業(ye) 轉型升級,相關(guan) 輪胎價(jia) 格持續上漲,中國對美國輪胎的價(jia) 格優(you) 勢已經逐漸減弱。貿易摩擦對本就缺乏增量的需求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外,貿易摩擦對天然橡膠行業(ye) 的影響還包括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升溫,進而導致金融屬性較強的天然橡膠價(jia) 格短期內(nei) 大幅下跌。
  原油方麵,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多是來自心理層麵,及擔憂貿易摩擦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負麵影響。如果全球經濟出現下滑,那麽(me) 將抑製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尤其中美分別是全球原油需求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國家,兩(liang) 國原油需求對全球總需求比重高達32%左右,也分別是全球原油進口量最大的兩(liang) 個(ge) 國家。整體(ti) 而言,貿易摩擦會(hui) 引發通脹擔憂及市場對地緣政治的擔憂,因此短期貿易摩擦對原油有一定提振,但長期來看,貿易摩擦將抑製原油需求的增長,對油價(jia) 的影響是不利的。
  (六)行業(ye) 轉型升級加快
  由於(yu) 國內(nei) 外經濟運行環境發生變化,大宗商品市場下行壓力也不斷增大。為(wei) 應對壓力,我國大宗商品市場從(cong) 過去的依靠規模優(you) 勢進入了結構調整、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現代流通方式與(yu) 供應鏈管理規模迅速發展,新型業(ye) 態不斷湧現,有力地促進了行業(ye) 轉型升級。
  在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大宗商品流通行業(ye) 出現若幹亮點:一是主體(ti) 從(cong) 過去的單一企業(ye) 為(wei) 主,變得更加多元,經營範圍明顯擴大,行業(ye) 集中度也有所提高;二是流通方式從(cong) 過去簡單的線下流通方式變為(wei) 線上線下、互聯網+智慧物流以及供應鏈協同的流通方式;三是發展理念從(cong) 過去的大規模低盈利發展理念開始轉變為(wei) 效益支撐的高質量發展理念;四是發展動能由過去的僅(jin) 僅(jin) 關(guan) 注自身的市場規模和盈利情況,變為(wei) 供應鏈綜合服務,帶動上下遊創造新的價(jia) 值,為(wei) 一體(ti) 化的生態圈實現降本增效。
  二、2019年大宗商品市場走勢預判
  2019年,受美聯儲(chu) 持續加息、減稅效應減弱、貿易摩擦長期性與(yu) 嚴(yan) 峻性不容忽視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仍有較大下行風險。麵對更為(wei) 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國內(nei) 經濟繼續平穩運行存在積極因素,但同時仍具有不確定性。從(cong) 目前來看,由於(yu) 國內(nei) 需求仍顯偏弱,外部環境依然複雜,2019年仍有較大下行壓力,這種壓力在上半年表現相對突出。但隨著政策紅利累積和逐步釋放,投資增長有望企穩回升,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有望增強,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經濟走勢下半年有望趨穩,甚至有所回升。縱觀2019年,我們(men) 認為(wei) 大宗商品市場將保持平穩發展,供需兩(liang) 端溫和增長,市場發展也將更趨理性。
  (一)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加
  從(cong) 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將延續複蘇趨勢,但強度將有所偏弱。不同經濟體(ti) 之間也將繼續產(chan) 生分化。美國經濟見頂已基本成為(wei) 共識,亞(ya) 洲整體(ti) 保持溫和複蘇趨勢;歐洲複蘇進程整體(ti) 偏弱;非洲經濟發展水平好於(yu) 上年同期,但經濟體(ti) 量占比較小。展望2019年,最大的不確定性仍來自於(yu) 中美貿易摩擦。雖然在G20峰會(hui) 上達成90天“休戰”協議,但預計接下來的中美貿易談判不會(hui) 一帆風順,其長期性與(yu) 嚴(yan) 峻性不容忽視。這將會(hui) 影響我國中長期的經濟、政治及軍(jun) 事環境。在去杠杆取得階段性成功後,修正政策,重塑信心,穩定增長將是2019年的主基調。
  (二)國內(nei) 需求仍有亮點
  從(cong) 國內(nei) 環境看,經濟具備平穩運行基礎,2018年出台的一係列政策措施有望在2019年持續釋放效果,為(wei) 經濟平穩運行保駕護航。2018年基建投資快速下滑是拖累經濟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建下滑是地方政府融資活動受到去杠杆政策約束的表現。目前債(zhai) 務過快增長已得到遏製,去杠杆政策也有所調整。預計2019年財政政策會(hui) 更加積極,基建投資也有望企穩回升。針對去杠杆過程中給民營企業(ye) 造成的額外傷(shang) 害,從(cong) 黨(dang) 中央到一行兩(liang) 會(hui) 各個(ge) 層麵都出台了全麵支持民營企業(ye) 的政策,民營企業(ye) 融資困難的情況也會(hui) 有明顯改善。此外,消費升級的潛力依然較大,預期2019年仍將繼續發揮穩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中央多次提出補短板,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可以預期未來西部及農(nong) 村地區的基建投資將是重點方向。特別是軌道交通項目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支撐作用將會(hui) 強化。2018年底,發改委批複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鐵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時隔不久,又批複了上海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杭州軌道交通三期的調整規劃,兩(liang) 地新增的投資項目金額預計將超過3500億(yi) 元。加上重慶軌道交通三期規劃和濟南軌道交通一期規劃,項目總投資超過5000億(yi) 元。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會(hui) 對未來大宗商品市場的需求形成支撐。
  (三)供給側(ce) 改革熨平經濟波動
  供給側(ce) 改革熨平了經濟波動,保存了經濟增長實力,這是2019年國內(nei) 經濟不悲觀的另一個(ge) 重要原因。過去主要工業(ye) 品產(chan) 量增速與(yu) 宏觀經濟波動一致,但過去一年多以來出現了明顯分化。表現為(wei) 中下遊產(chan) 品增速普遍在下行中出現分化,上遊增速回升。從(cong) 2016年開啟的本輪庫存周期,目前應該處於(yu) 被動補庫存或者主動去庫存階段,但是全年產(chan) 成品庫存卻處於(yu) 增長階段,原料庫存則維持平穩。供給側(ce) 和環保政策造成了目前的這種“失靈”情況,在下遊擴張的時候,上遊擴張幅度較小;下遊收縮的時候,上遊收縮幅度也就很小,甚至處於(yu) 擴張階段,這就導致了經濟波動幅度縮小。
  另外一方麵,從(cong) 2016年以來的這波經濟反彈,製造業(ye) 投資一直處於(yu) 被抑製的狀態。可以看到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一直低於(yu) 產(chan) 能利用率和工業(ye) 企業(ye) 收入的增長。在以往的經濟周期中,下遊需求擴張的時候,製造業(ye) 投資快速擴張,這些投資活動成為(wei) 了當期需求,助推了經濟的擴張;但是,一旦需求回落,上一輪的投資變成供給,又會(hui) 導致供需失衡,經濟加速回落。對投資的抑製使得經濟增長弱於(yu) 以往,但是卻保存了經濟增長動力。
  (四)環保政策將更為(wei) 理性和靈活
  比較2018年和2017年的環保政策可發現,2017年環保限產(chan) 政策強執行帶來兩(liang) 項良性成果,一是執行部門和生產(chan) 企業(ye) 積累了相關(guan) 的經驗,環保政策執行趨於(yu) 柔性、企業(ye) 反應趨於(yu) 理性;二是通過整改,相關(guan) 企業(ye) 的環保設施和環保意識上了一個(ge) 台階。因此,2018年的藍天計劃執行不僅(jin) 效率提高,同時對市場的影響也低於(yu) 預期。預期2019年,國內(nei) 環保政策將繼續發力,但停限產(chan) 政策更為(wei) 理性和靈活,更為(wei) 貼近市場實際情況,同時相關(guan) 企業(ye) 的環保措施將進一步完善,預計大宗商品供應端的波動將會(hui) 更加溫和。
  (五)行業(ye) 新動能加快發展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湧現,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創造重大機遇,逐步成為(wei) 推進大宗商品市場發展的新動能。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chan) 業(ye) 變革,大宗商品已進入供應鏈管理時代。大宗商品流通企業(ye) 對於(yu) 向集交易、物流、金融和信息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服務平台發展,以及融入供應鏈生態圈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通過供應鏈整合全球資源,實現最優(you) 配置、節約成本、創造價(jia) 值,為(wei) 行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和提質增效注入強大動力。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