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崔忠付:協同推進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

發布時間:2017-09-15 08:50:47 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今年是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峰會(hui) 召開的第五年,經過五年時間的積累,我們(men) 看到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開始步入到一個(ge) 新的發展階段。去年8月,商務部辦公廳、國家標準委辦公室發布《關(guan) 於(yu) 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工作的通知》,確定按照“以點帶鏈,由易到難”的總體(ti) 思路,重點圍繞肉類、水產(chan) 、果蔬等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培育一批設施先進、標準嚴(yan) 格、操作規範、運營穩定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企業(ye) 和示範城市,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推動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體(ti) 係,探索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監管機製,營造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市場環境,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模式。今年8月,商務部辦公廳、國家標準委辦公室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做好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及企業(ye) 評估工作的通知》,重點評估31個(ge) 試點城市和285家試點企業(ye) 在推動冷鏈物流發展、建立健全冷鏈流通標準體(ti) 係、推動標準化冷鏈設施設備應用、強化標準化冷鏈操作管理和創新冷鏈流通監管體(ti) 係等方麵的情況。

2017年,伴隨著“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持續深入、《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體(ti) 係發展規劃》等政策的進一步實施,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將進入“提質增效”的關(guan) 鍵階段,主要呈現以下幾個(ge) 特點。

(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16年我國蔬菜產(chan) 量為(wei) 7.74億(yi) 噸,同比增長0.6%;2016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chan) 量8364萬(wan) 噸,同比下降1.1%。其中,豬肉產(chan) 量5299萬(wan) 噸,下降3.4%;牛肉產(chan) 量717萬(wan) 噸,增長2.4%;羊肉產(chan) 量459萬(wan) 噸,增長4.2%;禽肉產(chan) 量1888萬(wan) 噸,增長3.4%。2016年我國水果產(chan) 量約為(wei) 2.76億(yi) 噸,同比增長1.8%。2016年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6700萬(wan) 噸,與(yu) 2015年持平。每年,約有4億(yi) 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流通領域,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其中,果蔬、肉類及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10%、25%和35%。

(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統計,2016年全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達到2200億(yi) 元,同比增長22.3%。2016年全國冷庫新增305萬(wan) 噸,總量達到4015萬(wan) 噸(折合10037萬(wan) 立方米),同比增長8.2%。冷庫市場結構趨於(yu) 合理,冷庫紮堆建設情況有所改善。產(chan) 地冷庫建設增多,冷藏庫、保鮮庫、氣調庫體(ti) 量有所增加。2016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新增約22000台,總數達到115000台,比2015年同比增長23.6%。

(三)第三方冷鏈物流快速發展

隨著政府監管力度的加大,企業(ye) 競爭(zheng) 的加劇,資本的大量投入,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迎來了快速發展,同時也加快了冷鏈行業(ye) 的整合。冷鏈行業(ye) 競爭(zheng) 目前還處在小組賽,全國性、綜合性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龍頭企業(ye) 尚未出現。企業(ye) 想迅速脫穎而出,加速整合勢在必行。鮮易供應鏈、華蒙通、海升集團、新希望、聯想、安鮮達等企業(ye) 已經分別從(cong) 肉類、果蔬、乳製品、水果、電商等不同角度開始全產(chan) 業(ye) 鏈條的整合。

(四)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網絡不斷完善

健全的網絡是物流企業(ye) 降本增效、升級轉型的基礎前提。隻具備單點或區域服務能力的企業(ye) ,越來越無法滿足客戶擴張的需求,價(jia) 值越來越小。順豐(feng) 冷運、京東(dong) 物流、九曳供應鏈、安鮮達物流等具備專(zhu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服務能力的企業(ye) ,正不斷地在全國範圍進行網絡化布局,9月5日,易果生鮮宣布旗下安鮮達與(yu) “國家物流隊”EMS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生鮮消費地倉(cang) 、產(chan) 地倉(cang) 配送等方麵展開全方位的深度合作。

(五)食品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

食品跨境電商的爆發,是冷鏈國際化發展的主因。有能力的冷鏈企業(ye) 逐步在“走出去”,先是空運冷鏈、航運冷鏈、鐵路冷鏈,然後是公路冷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是冷鏈相關(guan) 企業(ye) 未來布局的重點,黑龍江到俄羅斯、重慶到歐洲、南向通道(蘭(lan) 州、重慶、貴陽、廣西北部灣出海到東(dong) 南亞(ya) 和新加坡)等地的果蔬、肉製品、水產(chan) 品冷鏈專(zhuan) 列已先後開通,今後將進一步擴大線路。

(六)集約化冷鏈物流園區開始湧現

目前全國各地像餐飲中央廚房園區、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園、水產(chan) 品物流園等一大批具有冷鏈屬性的綜合園區正在建設或已經投入運營。這種通過集約化的方式,在一定區域或範圍內(nei) ,把個(ge) 別的、零碎的、分散而同質的冷鏈客戶和資源集中形成規模,提高資產(chan) 的運營效率,是冷鏈企業(ye) 未來追求和發展的方向。

今年峰會(hui) 的主題是“協同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隻有從(cong) 種植、采摘、分級、預冷、包裝、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等環節均植入標準化作業(ye) 流程,才能最大程度上解決(jue) 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麵臨(lin) 的品牌、渠道、價(jia) 值、損耗等問題。而單一環節的標準化,不足以改變目前的狀況,隻有各個(ge) 環節能夠有機的聯動,協同推進,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促進行業(ye) 的快速發展。

目前,推動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體(ti) 現在如下幾個(ge) 方麵:

第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主體(ti) 組織程度低。小而散的個(ge) 體(ti) 農(nong) 戶往往難以成為(wei) 標準化活動的對象,隻有發展到一定規模團體(ti) 組織時,才有實施標準化活動動力和基礎。而且,我國目前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仍是以批發市場為(wei) 主。這種模式的物流環節多,每個(ge) 環節的轉換都伴隨著物流組織的轉換、運輸工具的轉換、包裝的轉換、產(chan) 品裝卸存儲(chu) 的轉換等,推動標準化作業(ye) 進程艱難。

第二,農(nong) 產(chan) 品成本高、損耗大。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絕大部分由產(chan) 地以原始產(chan) 品賣出,損耗高達30%。很多農(nong) 產(chan) 品在六成熟就被采摘,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和品質得不到保證。

第三,產(chan) 後的分級、預冷、包裝和保鮮等技術落後。蔬菜、水果等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或捕獲基本上未經低溫包裝貯藏,而發達國家已充分認識到產(chan) 後低溫貯藏的重要性,如意大利、荷蘭(lan) 農(nong) 產(chan) 品保鮮化率為(wei) 60%,日本大於(yu) 70%,美國農(nong) 業(ye) 的總投入的30%用於(yu) 采前,而我國對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預冷、加工等環節的投入顯然不夠。

第四,缺乏冷鏈物流標準化體(ti) 係,斷鏈現象嚴(yan) 重。無論是哪種形態下的冷鏈物流,其在原料采購控製、質量控製、人員管理方麵有著共性的要求,但事實上,多數的冷鏈物流主體(ti) 並未關(guan) 注和采用標準化的工作流程,造成各種冷鏈物流主體(ti) 的管理水平,硬件水平差距懸殊,交接環節斷鏈。

第五,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人才匱乏。目前,和冷鏈物流有關(guan) 標準近200項,而相關(guan) 的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儲(chu) 運等標準也近300多項。涉及發布單位有國標委、發改委、商務部、農(nong) 業(ye) 部、供銷總社等多個(ge) 單位,內(nei) 容存在著過時、重複性、操作要求和溫濕度要求不統一和執行困難等問題。2016年,商務部會(hui) 同國標委對目前已經完成的相關(guan) 行業(ye) 標準進行集中討論,我們(men)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也參與(yu) 了此次工作,對於(yu) 過時的標準能廢止的廢止,該修訂的修訂,對於(yu) 重複性的標準合並,對於(yu) 要求不一致的標準,要抓緊調研,確保各個(ge) 標準之前的銜接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我國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工作任重道遠,為(wei) 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主體(ti) 組織程度。該措施是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化的基礎。應積極推動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經銷商實現公司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冷鏈運輸企業(ye) 和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及其他農(nong) 業(ye) 合作經濟組織,提升產(chan) 業(ye) 集中度。

第二,加大產(chan) 地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的分級、預冷、包裝和保鮮等技術。這些可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也是實施冷鏈標準化的重要技術支撐。針對目前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關(guan) 鍵問題,建議流通主體(ti) 特別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采用真空預冷技術和低溫預冷技術,使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生產(chan) 地到中間的儲(chu) 藏、運輸及消費者,每一個(ge) 環節都必須保證產(chan) 品處於(yu) 持續溫控狀態。目前,產(chan) 後農(nong) 產(chan) 品保鮮技術正向著綜合化、標準化、自動化、配套化的方向發展趨勢。

第三,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信息和冷鏈監控管理係統。該措施是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化管理的先進手段。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至關(guan) 重要。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市場的物流過程包括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儲(chu) 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環節,應有存儲(chu) 電子數據交換及庫房管理係統,建立條形碼技術追蹤係統,使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更透明,更高效。

第四,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這是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化管理的保障。目前,國內(nei) 對農(nong) 產(chan) 品有關(guan) 的複合型物流人才的培養(yang) 幾乎是空白,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是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專(zhuan) 業(ye) 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為(wei) 推動高等院校冷鏈人才培訓,正積極與(yu) 開設物流類專(zhuan) 業(ye) 的各大院校展開合作,共同開發冷鏈教程及課程。

第五,健全的冷鏈物流法律法規體(ti) 係和標準體(ti) 係。這是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化活動的依據。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的質量衛生標準和市場檢驗檢測體(ti) 係尚未完善,進入流通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偏低。因此,標準化建設對於(yu) 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效率,增強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可持續發展能力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備注】此文為(wei)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崔忠付在2017(第五屆)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峰會(hui) 上的講話內(nei) 容整理。如需轉載,請與(yu)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聯絡征求轉載許可。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