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學會(hui) 工作 > 正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

發布時間:2017-08-17 13:32:30 研究室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國辦發〔2017〕7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物流業(ye) 貫穿一二三產(chan) 業(ye) ,銜接生產(chan) 與(yu) 消費,涉及領域廣、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推動物流降本增效對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升國民經濟整體(ti) 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yi) 。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降低實體(ti) 經濟企業(ye) 成本的決(jue) 策部署,為(wei) 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著力營造物流業(ye) 良好發展環境,提升物流業(ye) 發展水平,促進實體(ti) 經濟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物流運營主體(ti) 活力

(一)優(you) 化道路運輸通行管理。2017年年內(nei) 實現跨省大件運輸並聯許可全國聯網,由起運地省份統一受理,沿途省份限時並聯審批,一地辦證、全線通行。參照國際規則,優(you) 化部分低危氣體(ti) 道路運輸管理,促進安全便利運輸。(交通運輸部負責)完善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政策,統籌優(you) 化交通安全和通行管控措施。鼓勵商貿、物流企業(ye) 協同開展共同配送、夜間配送。(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負責)

(二)規範公路貨運執法行為(wei) 。推動依托公路超限檢測站,由交通部門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監督消除違法行為(wei) 、公安交管部門單獨實施處罰記分的治超聯合執法模式常態化、製度化,避免重複罰款,並盡快製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在全國範圍內(nei) 強化督促落實。原則上所有對貨車超限超載違法行為(wei) 的現場檢查處罰一律引導至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公路超限檢測站進行,貨車應主動配合進站接受檢查。各地公路超限檢測站設置要科學合理,符合治理工作實際。(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公路貨運罰款按照國庫集中收繳製度的有關(guan) 規定繳入國庫,落實罰繳分離。(財政部會(hui) 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負責)依據法律法規,抓緊製定公路貨運處罰事項清單,明確處罰標準並向社會(hui) 公布。嚴(yan) 格落實重點貨運源頭監管、“一超四罰”依法追責、高速公路入口稱重勸返等措施。嚴(yan) 格貨運車輛執法程序,執法人員現場執法時須持合法證件和執法監督設備。(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完善公路貨運執法財政經費保障機製。(財政部會(hui) 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完善全國公路執法監督舉(ju) 報平台,暢通投訴舉(ju) 報渠道。(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負責)

(三)完善道路貨運證照考核和車輛相關(guan) 檢驗檢測製度。進一步完善道路貨運駕駛員從(cong) 業(ye) 資格與(yu) 信用管理製度,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違法失信計分與(yu) 處理,積極推進年審結果簽注網上辦理和網上查詢,在部分省份探索實行車輛道路運輸證異地年審。(交通運輸部負責)2017年年內(nei) 將貨運車輛年檢(安全技術檢驗)和年審(綜合性能檢測)依據法律法規進行合並,並允許普通道路貨運車輛異地辦理,減輕檢驗檢測費用負擔。(交通運輸部、公安部會(hui) 同質檢總局負責)

(四)精簡快遞企業(ye) 分支機構、末端網點備案手續。指導地方開展快遞領域工商登記“一照多址”改革。(工商總局、國家郵政局負責)進一步簡化快遞企業(ye) 設立分支機構備案手續,完善末端網點備案製度。嚴(yan) 格落實快遞業(ye) 務員職業(ye) 技能確認與(yu) 快遞業(ye) 務經營許可脫鉤政策。(國家郵政局負責)

(五)深化貨運通關(guan) 改革。2017年年內(nei) 實現全國通關(guan) 一體(ti) 化,將貨物通關(guan) 時間壓縮三分之一。加快製定和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一點接入、共享共用、免費申報。(海關(guan) 總署、質檢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負責)

二、加大降稅清費力度,切實減輕企業(ye) 負擔

(六)完善物流領域相關(guan) 稅收政策。結合增值稅立法,統籌研究統一物流各環節增值稅稅率。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年內(nei) 完善交通運輸業(ye) 個(ge) 體(ti) 納稅人異地代開增值稅發票管理製度。全麵落實物流企業(ye) 大宗商品倉(cang) 儲(chu) 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優(you) 惠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

(七)科學合理確定車輛通行收費水平。選擇部分高速公路開展分時段差異化收費試點。省級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實際,對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係統(ETC)非現金支付卡並符合相關(guan) 要求的貨運車輛給予適當通行費優(you) 惠。嚴(yan) 格做好甘肅、青海、內(nei) 蒙古、寧夏四省(區)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工作。落實好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八)做好收費公路通行費營改增相關(guan) 工作。2017年年內(nei) 出台完善收費公路通行費營改增工作實施方案,年底前建成全國統一的收費公路通行費發票服務平台,完成部、省兩(liang) 級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係統改造,推進稅務係統與(yu) 公路收費係統對接,依托平台開具高速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發票。(交通運輸部、稅務總局、財政部負責)

(九)加強物流領域收費清理。開展物流領域收費專(zhuan) 項檢查,著力解決(jue) “亂(luan) 收費、亂(luan) 罰款”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負責)全麵嚴(yan) 格落實取消營運車輛二級維護強製性檢測政策。(交通運輸部負責)完善港口服務價(jia) 格形成機製,改革拖輪計費方式,修訂發布《港口收費計費辦法》。(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清理規範鐵路運輸企業(ye) 收取的雜費、專(zhuan) 用線代運營代維護費用、企業(ye) 自備車檢修費用等,以及地方政府附加收費、專(zhuan) 用線產(chan) 權或經營單位收費、與(yu) 鐵路運輸密切相關(guan) 的短駁等兩(liang) 端收費。(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三、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提升物流綜合服務能力

(十)加強對物流發展的規劃和用地支持。研究製定指導意見,進一步發揮城鄉(xiang) 規劃對物流業(ye) 發展的支持和保障作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負責)在土地利用總體(ti) 規劃、城市總體(ti) 規劃中綜合考慮物流發展用地,統籌安排物流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選址和布局,在綜合交通樞紐、產(chan) 業(ye) 集聚區等物流集散地布局和完善一批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等,確保規劃和物流用地落實,禁止隨意變更。對納入國家和省級示範的物流園區新增物流倉(cang) 儲(chu) 用地給予重點保障。鼓勵通過“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向物流企業(ye) 供應土地。對利用工業(ye) 企業(ye) 舊廠房、倉(cang) 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提供物流服務,涉及原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或租賃的,經批準可采取協議方式辦理土地有償(chang) 使用手續。各地要研究建立重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審批綠色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各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負責)

(十一)布局和完善一批國家級物流樞紐。加強與(yu) 交通基礎設施配套銜接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編製國家級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布局和完善一批具有多式聯運功能、支撐保障區域和產(chan) 業(ye) 經濟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並在規劃和用地上給予重點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負責)

(十二)加強重要節點集疏運設施建設。統籌考慮安全監管要求,加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銜接。統籌利用車購稅等相關(guan) 資金支持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暢通港站樞紐“微循環”。(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中國鐵路總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提升鐵路物流服務水平。著力推進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發揮鐵路長距離幹線運輸優(you) 勢,進一步提高鐵路貨運量占全國貨運總量的比重。探索發展高鐵快運物流,支持高鐵、快遞聯動發展。支持鐵路運輸企業(ye) 與(yu) 港口、園區、大型製造企業(ye) 、物流企業(ye) 等開展合資合作,按需開行貨物列車。加快一級和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建設,重點加強進廠、進園、進港鐵路專(zhuan) 用線建設,推動解決(jue) 鐵路運輸“最後一公裏”問題。鼓勵企業(ye) 自備載運工具的共管共用,提高企業(ye) 自備載運工具的運用效率。大力推進物聯網、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信息技術在鐵路物流服務中的應用。(中國鐵路總公司、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負責)

(十四)推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發展取得突破。做好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工作,大力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積極發展廂式半掛車多式聯運,有序發展馱背運輸,力爭(zheng) 2017年年內(nei) 開通馱背多式聯運試驗線路。大力發展公路甩掛運輸。完善鐵路貨運相關(guan) 信息係統,以鐵水聯運、中歐班列為(wei) 重點,加強多式聯運信息交換。(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負責)

(十五)完善城鄉(xiang) 物流網絡節點。支持地方建設城市共同配送中心、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緩解通行壓力,提高配送效率。加強配送車輛停靠作業(ye) 管理,結合實際設置專(zhuan) 用臨(lin) 時停車位等停靠作業(ye) 區域。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相關(guan) 單位物流資源與(yu) 電商、快遞等企業(ye) 的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共享銜接,逐步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節點基礎設施網絡,鼓勵多站合一、資源共享。加強物流渠道的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實現對寄遞物流活動全過程跟蹤和實時查詢。(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郵政局、供銷合作總社、各省級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拓展物流企業(ye) 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ye) 、金融機構、大型物流企業(ye) 集團等設立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投資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運作,加強重要節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應用新技術新模式的輕資產(chan) 物流企業(ye) 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負責)鼓勵銀行業(ye) 金融機構開發支持物流業(ye) 發展的供應鏈金融產(chan) 品和融資服務方案,通過完善供應鏈信息係統研發,實現對供應鏈上下遊客戶的內(nei) 外部信用評級、綜合金融服務、係統性風險管理。支持銀行依法探索擴大與(yu) 物流公司的電子化係統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銀監會(hui) 、人民銀行、商務部負責)

四、加快推進物流倉(cang) 儲(chu) 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提高運行效率

(十七)推廣應用高效便捷物流新模式。依托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大力發展“互聯網+”車貨匹配、“互聯網+”運力優(you) 化、“互聯網+”運輸協同、“互聯網+”倉(cang) 儲(chu) 交易等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骨幹龍頭企業(ye) ,深入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通過搭建互聯網平台,創新物流資源配置方式,擴大資源配置範圍,實現貨運供需信息實時共享和智能匹配,減少迂回、空駛運輸和物流資源閑置。(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負責)

(十八)開展倉(cang) 儲(chu) 智能化試點示範。結合國家智能化倉(cang) 儲(chu) 物流基地示範工作,推廣應用先進信息技術及裝備,加快智能化發展步伐,提升倉(cang) 儲(chu) 、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ye) 效率和倉(cang) 儲(chu) 管理水平,降低倉(cang) 儲(chu) 管理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負責)

(十九)加強物流裝載單元化建設。加強物流標準的配套銜接。推廣1200mm×1000mm標準托盤和600mm×400mm包裝基礎模數,從(cong) 商貿領域向製造業(ye) 領域延伸,促進包裝箱、托盤、周轉箱、集裝箱等上下遊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推動標準裝載單元器具的循環共用,做好與(yu) 相關(guan) 運輸工具的銜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包裝、搬倒等成本。(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中國鐵路總公司、國家標準委負責)

(二十)推進物流車輛標準化。加大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力度,2017年年內(nei) 完成60%的不合規車輛運輸車更新淘汰。保持治理超限超載運輸工作的延續性,合理確定過渡期和實施步驟,適時啟動不合規平板半掛車等車型專(zhuan) 項治理工作,分階段有序推進車型替代和分批退出,保護合法運輸主體(ti) 的正當權益,促進道路運輸市場公平有序競爭(zheng) 。推廣使用中置軸汽車列車等先進車型,促進貨運車輛標準化、輕量化。(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各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五、深化聯動融合,促進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

(二十一)推動物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聯動發展。研究製定推進物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發展,對接製造業(ye) 轉型升級需求,提供精細化、專(zhuan) 業(ye) 化物流服務,提高企業(ye) 運營效率。鼓勵大型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將自營物流麵向社會(hui) 提供公共物流服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負責)

(二十二)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發。結合智能製造專(zhuan) 項和試點示範項目,推動關(guan) 鍵物流技術裝備產(chan) 業(ye) 化,推廣應用智能物流裝備。鼓勵物流機器人、自動分揀設備等新型裝備研發創新和推廣應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支持具備條件的物流企業(ye) 申報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部負責)

(二十三)提升製造業(ye) 物流管理水平。建立製造業(ye) 物流成本核算製度,分行業(ye) 逐步建立物流成本對標體(ti) 係,引導企業(ye) 對物流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負責)

六、打通信息互聯渠道,發揮信息共享效用

(二十四)加強物流數據開放共享。推進公路、鐵路、航空、水運、郵政及公安、工商、海關(guan) 、質檢等領域相關(guan) 物流數據開放共享,向社會(hui) 公開相關(guan) 數據資源,依托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為(wei) 行業(ye) 企業(ye) 查詢和組織開展物流活動提供便利。結合大數據應用專(zhuan) 項,開展物流大數據應用示範,為(wei) 提升物流資源配置效率提供基礎支撐。結合物流園區標準的修訂,推動各物流園區之間實現信息聯通兼容。(各有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推動物流活動信息化、數據化。依托部門、行業(ye) 大數據應用平台,推動跨地區、跨行業(ye) 物流信息互聯共享。推廣應用電子運單、電子倉(cang) 單、電子麵單等電子化單證。積極支持基於(yu) 大數據的運輸配載、跟蹤監測、庫存監控等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創新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負責)

(二十六)建立健全物流行業(ye) 信用體(ti) 係。研究製定對運輸物流行業(ye) 嚴(yan) 重違法失信市場主體(ti) 及有關(guan) 人員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對失信企業(ye) 在行政審批、資質認定、銀行貸款、工程招投標、債(zhai) 券發行等方麵依法予以限製,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製。(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負責)

七、推進體(ti) 製機製改革,營造優(you) 良營商環境

(二十七)探索開展物流領域綜合改革試點。順應物流業(ye) 創新發展趨勢,選取部分省市開展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物流領域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業(ye) 壟斷,破除製約物流降本增效和創新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探索建立物流領域審批事項的“單一窗口”,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強化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機製創新,促進物流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負責)

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充分認識物流降本增效對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分工,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深入落實本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4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ye) 降本增效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國辦發〔2016〕69號)明確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相關(guan) 實施細則,紮實推進工作。要充分發揮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作用,加強工作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協調解決(jue) 政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

國務院辦公廳

2017年8月7日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