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統計信息 > 正文

2023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7%

發布時間:2024-01-05 09:53:36 科技信息部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由华体会登录界面調查、發布的2023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wei) 100.7%,較上月回落0.6個(ge) 百分點,指數連續三個(ge) 月出現回落。分項指數顯示,銷售量、供應量均呈上升走勢,供應量升幅有所收窄,庫存量呈下降走勢;從(cong) 市場來看,對一些大宗商品的冬儲(chu) 需求拉動了銷售指數的上漲,但反彈動力仍顯不足,後續雖仍有補庫空間,但幅度不及往年正常年份。從(cong) 供應端來看,由於(yu) 新冠疫情的反複、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中斷和極端天氣的頻發,大宗商品的供應受到影響,導致能源市場供應偏緊及工業(ye) 品供過於(yu) 求。綜合來看,當前國內(nei) 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寬鬆,市場情緒謹慎。後期來看,進入1月份,隨著前期宏觀利好消息被市場逐步消化,疊加多地天氣將處於(yu)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市場需求將繼續下降,加之春節臨(lin) 近,終端企業(ye) 需求將有所放緩,貿易商也將逐步季節性離市,整體(ti) 交易活躍度下降。同時由於(yu) 資金壓力趨於(yu) 加大,供方為(wei) 了回籠資金,會(hui) 有意加快出貨速度,大宗商品價(jia) 格走勢趨於(yu) 走低。

商品供應增速繼續減緩。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應指數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出現回調,當月較上月回落0.8個(ge) 百分點,至100.3%,為(wei) 今年僅(jin) 高於(yu) 1月份的第二低點。從(cong) 各主要商品情況來看,隨著預期節前消費端備貨增加,部分商品生產(chan) 企業(ye) 生產(chan) 熱情依然高漲,本月商品整體(ti) 產(chan) 量有所增加,但受製於(yu) 利潤、原料、限產(chan) 、檢修等因素影響,部分商品生產(chan) 企業(ye) 逐漸下調生產(chan) 計劃,市場供應增速減緩。各主要商品中,受市場需求走弱利潤降低的影響,鋼鐵企業(ye) 生產(chan) 意願下降,導致鋼鐵供應量下降,鐵礦石、原煤、成品油和汽車供應量均有所增加,其中鐵礦石、原煤因為(wei) 冬儲(chu) 行為(wei) 導致需求增加,供應量有所增加,成品油受12月份的煉油利潤較前期有所上漲,供應量增加,化工方麵受到開工負荷率下滑及紅海事件的影響,供應量有所減少。本月鐵礦石、成品油、汽車供應量較上月分別增加2.3%、0.7%、4.8%,增速較上月分別增加3.6、4.9、1.1個(ge) 百分點;原煤供應量較上月增加1.2%,增速較上月減緩1.4個(ge) 百分點;本月鋼鐵、有色金屬和化工供應量較上月分別減少1.5%、1.1%和0.4%

銷售增速小幅回升。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小幅回升0.1個(ge) 百分點,至101.4%,顯示企業(ye) 的冬儲(chu) 行為(wei) 及節前消費端備貨為(wei) 大宗市場需求端提供支撐,銷售指數上漲,但受製於(yu) 大宗市場行情低迷,企業(ye) 冬儲(chu) 的熱情不及往年,且加之部分地區疫情反複,持續降雪,又進一步影響了市場需求,終端企業(ye) 采購越發趨於(yu) 謹慎,本月銷售指數增速僅(jin) 表現為(wei) 小幅回升。各主要商品中,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繼續增加,增速繼續加快;化工銷售量均有所增加,但前期石化產(chan) 品價(jia) 格上漲主要在於(yu) 成本和供給層麵的驅動,隨著驅動力的邊際弱化,以及價(jia) 格上漲之後的傳(chuan) 導逐步出現阻力,後期價(jia) 格上漲恐難持續,故銷售增速有所減緩;鋼鐵方麵,12月是鋼鐵行業(ye) 的傳(chuan) 統淡季,今年大範圍暴雪寒潮天氣使得多地氣溫驟降,也加快了鋼市需求衰減的步伐,整體(ti) 需求進入了季節性衰退期,市場銷售量出現下降;成品油方麵,進入12月,需求依舊平淡,且出口量受阻,對煉廠開工仍有製約,導致成品油銷售量下降。本月鐵礦石、原煤、有色金屬和汽車銷售量較上月分別增加2.8%、1.6%、2.6%和7.1%,增速較上月分別增加3.7、3.2、1.2和1.8個(ge) 百分點;化工銷售量較上月增加0.4%,增速較上月減緩0.8個(ge) 百分點;本月鋼鐵和成品油銷售量較上月減少0.7%和1.1%。

商品庫存出現回落。2023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庫存指數為(wei) 99.8%,較上月回落1.9個(ge) 百分點,整體(ti) 商品庫存量在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增加後出現回落,從(cong) 指數的變化情況看,本月銷售指數大於(yu) 供應指數,庫存壓力減緩,加之多重因素影響下的限產(chan) 檢修,商品供應增速減緩,導致市場庫存整體(ti) 減少。從(cong) 各主要商品庫存情況來看,鋼鐵、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減少,其餘(yu) 品種庫存量繼續增加,但增速較上月均有所減緩。本月鋼鐵庫存量較上月減少0.4%,降幅較上月擴大0.7個(ge) 百分點;鐵礦石、有色金屬庫存量較上月分別減少0.7%和0.6%;煤炭、成品油、化工和汽車庫存量較上月分別增加0.1%、1.8%、1.1%和0.4%,增速較上月分別減緩2.80.32.42.4個(ge) 百分點。

中國大宗商品指數調查說明

1.主要指標解釋

中國大宗商品綜合指數體(ti) 係是一套立足於(yu) 與(yu) 商品市場相關(guan) 單位,以抽樣調查的方式,采集詳實、動態的數據信息,對行業(ye) 中不同品種、不同經營主體(ti) 、不同區域分別設立相關(guan) 指數,通過各個(ge) 指標的變化,觀察行業(ye) 內(nei) 乃至國民經濟運行的發展狀況和變化規律。

大宗商品供應指數。通過對國內(nei) 市場生產(chan) 、進口的主要大宗商品的實物數量和金額等在不同時期數據的比較,構建大宗商品供應指數,反映大宗商品資源供應的增減變化情況。

大宗商品銷售指數。通過對國內(nei) 流通環節銷售的主要大宗商品的實物數量和金額等在不同時期數據的比較,構建大宗商品銷售指數,反映大宗商品國內(nei) 市場需求的增減變化情況。

大宗商品庫存指數通過對國內(nei) 流通環節主要大宗商品期末庫存的實物數量和金額等在不同時期數據的比較,構建大宗商品庫存指數,反映大宗商品國內(nei) 市場供需平衡的變化情況。

2.調查範圍

中國大宗商品指數調查的地區覆蓋全國(除港澳台外)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調查方法以重點流通企業(ye) 調查、互聯網平台數據和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相結合,通過對海量樣本數據的篩選、計算,來保證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的準確性和代表性。

3.計算方法

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由1個(ge) 綜合指數和若幹個(ge) 單項指數構成。指數均采用加權綜合指數方法。綜合指數由大宗商品消費指數、供應指數和庫存指數加權構成。各單項指數均由不同的商品數量和金額加權構成。中國大宗商品指數為(wei) 環比指數。

4.季節調整

中國大宗商品指數是一項月度調查,受季節因素影響,數據波動較大。現發布的中國大宗商品指數和各分類指數均為(wei) 季節調整後的數據。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