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7 11:26:41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

雙循環背景下,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升維之道
——2021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峰會(hui) 暨第九屆餐飲零售合作洽談會(hui) 上的致辭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 崔忠付
2021年5月27日
近年來,我國餐飲業(ye) 收入不斷增加,從(cong) 2015年突破3萬(wan) 億(yi) 元到2019年4.6萬(wan) 億(yi) 元。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ye) 的打擊首當其衝(chong) 。隨著國內(nei) 疫情不斷穩定,餐飲行業(ye) 也逐漸複蘇。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餐飲收入39527億(yi) 元,同比下降16.6%,降幅逐步縮小。與(yu) 此同時,受疫情需求推動,外賣平台買(mai) 菜及閃購等新業(ye) 務需求增長迅猛,高增長為(wei) 外賣平台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窗口,平台借助自身規模優(you) 勢不斷完善供應鏈,為(wei) 業(ye) 務跨步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盡管中國餐飲業(ye) 於(yu)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但預期行業(ye) 會(hui) 複蘇並持續強勁增長,預計到2021年中國餐飲業(ye) 市場規模為(wei) 4.3萬(wan) 億(yi) 元。隨著疫情常態化、家庭開支上升、城市化率提高、外賣服務強勁增長及中國市場的數字化平台及科技發展,2023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將超5萬(wan) 億(yi) 。
本次會(hui) 議的主題是“重構生態·賦能雙循環”。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通過《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基於(yu) “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黨(dang) 中央在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大背景下,推動我國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2021年2月21日,本世紀第18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意見》針對鄉(xiang) 村建設提出了一係列工作規劃,包括加強鄉(xiang) 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鄉(xiang) 村,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等。在拉動大規模基建投資的同時,全麵促進農(nong) 村消費,有利於(yu) 推進“雙循環體(ti) 係”的構建,物流以及互聯網零售等行業(ye) 將首先受益。
各級政府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建設與(yu) 發展的關(guan) 注及支持力度日益提升。2021年05月18日,財政部、商務部聯合發文進一步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體(ti) 係建設。其中明確提出,將堅持緊緊圍繞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遵循“強節點、建鏈條、優(you) 網絡”工作思路,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wei) 實施主體(ti) 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體(ti) 係建設,著力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絡,強化長期穩定的產(chan) 銷對接機製,加快建設暢通高效、貫通城鄉(xiang) 、安全規範的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
進入到2021年,跨境農(nong) 產(chan) 品業(ye) 務繼續深化發展,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據海關(guan) 統計,2021年一季度,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677.9億(yi)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7.1%。其中:出口18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1.5%;進口496.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3.8%。貿易逆差315.8億(yi) 美元,去年同期逆差為(wei) 208.6億(yi) 美元。
在“雙循環”背景下,農(nong) 產(chan) 品國內(nei) 供給與(yu) 跨國聯動等業(ye) 務發展迅猛,但就目前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而言,還有部分核心問題限製了農(nong) 產(chan) 品通路的打造,主要包含以下三點:
一是,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程度低
國家雖已出台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分級導則的標準,但不同的農(nong) 產(chan) 品有各自品類分級的行業(ye) 標準和團體(ti) 標準。當前生產(chan) 者產(chan) 後分級時在參照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更多的是依據客戶的要求進行分選。同時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的標準化管控未能全麵覆蓋,全程標準化體(ti) 係搭建還需進一步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目前還存在管理短板。很多大型的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附屬基礎設施不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無法實現有效追溯,難以保障市場中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對於(yu) 相關(guan) 流通行業(ye) 的標準管理仍需加強,我國初步建成了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標準製定、分級、認證、追溯體(ti) 係,但現階段係統性不足,相關(guan) 強製性法律法規製度有待加強。
二是,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及精加工不足
近幾年,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直供直銷等新型流通業(ye) 態發展迅速,對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產(chan) 地商品化處理及倉(cang) 儲(chu) 物流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因為(wei) 產(chan) 地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等設施缺乏,導致農(nong) 產(chan) 品不能及時預冷,無法實現分級、包裝,給農(nong) 產(chan) 品的貯藏、運輸、流通等環節造成困難,不利於(yu) 新型流通業(ye) 態發展。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產(chan) 地物流技術與(yu) 裝備能有效增強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商品化處理能力,提升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處理水平,助力電子商務和直銷直供等新型流通業(ye) 態發展,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效率。
三是,農(nong) 產(chan) 品出山困難較大
當前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網絡不完善,全鏈路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的流通企業(ye) 數量不足,在縣-鎮-村缺乏不同層級的冷鏈集散中心、分撥中心和運力等,造成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大且出山困難重重。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與(yu) 流通體(ti) 係搭建相輔相成,專(zhuan) 業(ye) 技術的不斷發展與(yu) 應用,使得具有較高價(jia) 值的反季節產(chan) 品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才可以不斷的走出區域,實現在全國範圍內(nei) 的流通。同時在新餐飲、社區零售、跨境凍品冷鏈等領域,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如今餐飲行業(ye) 向著互聯網化、智能化、智慧化、娛樂(le) 化的方向發展,新餐飲的競爭(zheng) 已從(cong) 線上轉到線下。在餐飲行業(ye) ,食材供應鏈至關(guan) 重要,而其核心就在於(yu) 全鏈通路的打造。
立足國內(nei) ,放眼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的發展,既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市場全球化不再是單純的跨境商貿,而是全球供應鏈的重構升維。特此峰會(hui) 之際,行業(ye) 精英齊聚,共探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發展之道。我在此提出五點建議:
一、立足當下,實事求是
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的發展,還應立足當下,充分剖析國內(nei) 行業(ye) 環境與(yu) 發展要求,切實以實際業(ye) 務需求為(wei) 導向,實現全鏈的升級再造。在互聯網行業(ye) 飛速發展的影響下,各類創新的業(ye) 務場景孕育而生。而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而言,在滿足新興(xing) 業(ye) 態發展需求的同時,還應優(you) 先確保全鏈的安全與(yu) 穩定,實現穩步發展。
二、全鏈覆蓋,通盤考量
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涉及多方主體(ti) ,涵蓋產(chan) 地種養(yang) 殖及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供應鏈型企業(ye) 、物流型企業(ye) 、農(nong) 批市場、進出口貿易企業(ye) 、餐飲企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平台、商超零售企業(ye) 、技術裝備型企業(ye) 以及科研型機構等。同時全鏈業(ye) 務場景包含從(cong) 田間地頭到居民餐桌,業(ye) 務模式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品類多樣。因此供應鏈的發展,還應充分考量全鏈各類主體(ti) 與(yu) 操作環節,充分依托於(yu) 國內(nei) 外行業(ye) 發展環境和優(you) 勢資源,建立起切實可行、柔性可變的農(nong) 產(chan) 品食材供應鏈體(ti) 係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食材供需,鏈動全球
行業(ye) 的發展,應以需求為(wei) 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需求的引導性作用,合理利用全鏈資源,實現全鏈效率的最大化。在雙循環及市場全球化的多重作用下,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內(nei) 外資源優(you) 勢,串聯全球供需,打造高效、高品質、全覆蓋的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體(ti) 係。
四、安全為(wei) 先,科技賦能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作為(wei) 保障居民民生的首要供給線,承擔著極其重要的社會(hui) 責任。同時在特殊事件的影響下,如何保證居民食材安全、及時的供應,更是成為(wei) 了全社會(hui) 關(guan) 注的重點。梳理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發展之道的過程中,安全必然要放在首位。同時依托科技的力量,實現對於(yu) 全鏈運作及發展的賦能。安全先行、需求導向、規劃引領、科技賦能,集結多方之力,共築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新鏈路。
五、商品升維,品牌打造
針對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推動商品化建設工程,提升商品品質,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值賦能。結合各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建立全國性及地區性品牌。針對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全環節進一步梳理,規範全過程標準化操作,建立供應鏈服務品牌,提升全鏈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的提質增效。
發展的過程,總是充滿了艱辛與(yu) 未知,但是因為(wei) 這一份對於(yu) 行業(ye) 熱愛與(yu) 堅守,才讓我們(men) 看到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